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现代名人的读书故事

近现代名人的读书故事

近现代名人的读书故事
1.毛泽东
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
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泽
东把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
箱子书。

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
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很多
书刊。

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
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共产
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

很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
注和勾划。

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很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动
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


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
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
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2.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

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

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
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

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3.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

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
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有
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
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
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
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个部活书”,“使所读的
书活起来。

”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
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
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鲁迅十分重视使用“剪报”积累材料。

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4.诸葛亮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

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
和开拓性。

5.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

12岁时,他
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

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
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

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爱因斯坦在读书学
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
互补的乐趣。

6.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
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

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
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
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
一两夜就读完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