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试题库目录第一部分填空题 (1)第二部分选择题 (3)第三部分简答题 (7)第四部分计算题 (9)第一部分填空题1. 传质分离可分为和。
2 分离过程常见的开发方法有和。
3.相平衡关系的表示方法有、、。
4.精馏的数学模型有、、、。
5.产生恒沸物的原因是,二元恒沸物的判别式为。
6.在萃取精馏中,为使分离效果较好,所选溶剂与塔顶产品形成,与塔釜产品形成,常用的方法是。
7.常用的解吸方法有、、。
8.与物理吸收相比较,化学吸收平衡分压,推动力,溶解度,传质系数。
9.解吸操作中,解吸因数S 解吸分率β,解吸操作方能进行,当S增加时,β,理论板数。
10.在液流主体进行缓慢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传质速率由决定。
11. 衡量分离的程度用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
12. 汽液相平衡是处理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
13. 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14.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15. 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的组分增加。
16.吸收因子为,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
17. 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18. 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确定。
19. 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20. 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型计算和型计算。
21. 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22. 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在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的限度是。
23. 解吸收因子定义为,由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为。
24. 精馏有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的缘故25. 采用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时,要使萃取剂的浓度在全塔内为一恒定值,所以在进料。
26.原溶液为非理想型较强的物系,则加入萃取剂起作用。
27.提高萃取剂的选择性,可萃取剂的浓度。
28.在多组分精馏计算中为了给严格计算提供初值,通常用或方法进行物料预分布。
29.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加以考虑。
30.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或的组分最后分离。
31.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和类似气体的。
32.分离剂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3.速率分离的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吸收、萃取、。
34.理想气体的平衡常数与无关。
35.在多组分精馏中塔底温度是由方程求定的。
36.绝热闪蒸过程,节流后的温度。
37.设计变量分为与。
38.关键组分的相挥发度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39.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40.进料中易挥发含量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41.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份形成具有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42.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而与塔底组分形成具有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43.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采出。
44.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采出。
45.吸收因子越大对吸收越。
46.温度越高对吸收越。
47.压力越高对吸收越。
48.吸收因子A 于平衡常数。
第二部分选择题1.在液相主体既有溶质又有反应物的化学吸收有()A.快速反应B.瞬时反应C.中速反应D.慢速反应2.对多元精馏塔恒浓区无影响的是()A.轻组分B.重组分C.非分布组分D.中间组分3.特殊精馏与普通精馏不同点在于()A.分离原理B.分离对象C.是否使用分离剂D.相对挥发度差异大小4.A、B、C、D、E(挥发度依次减少)混合物的分离,若选择B、D为关键组分,则()A.无重组分B.无中间组分C.无轻组分D 以上说法均不对5.A、B、C、D(挥发度依次减少)混合物的分离,工艺要求将B与C分开,则()A. A为轻关键组分,B为重关键组分B.B为轻关键组分,C为重关键组分C. A为轻关键组分,D为重关键组分D.C为轻关键组分,D为重关键组分6. 化学吸收过程中,(D)总传质速率受化学反应控制A.瞬时反应B.快速反应C.中速反应D.慢速反应7. 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采用改变压力回收萃取剂的是()A.等温变压法B.等压变温法C.吸附法D.以上方法都不是8. 正偏差溶液具有以下特点()A.蒸汽压较拉乌尔定律预计的低B.具有最高恒沸点C.具有最低恒沸点D.以上均不对9. 采用饱和蒸汽进料,萃取塔中()萃取剂液相浓度最高。
A.塔顶B.精馏段C.提馏段D.塔釜10. 下列单元操作中,()一定是多塔流程A.普通精馏B.恒沸精馏(非均相单塔)C.萃取精馏D.以上都有可能11. 恒沸精馏中,塔顶采出的是最低恒沸物,塔釜采出的是()A.原溶液中沸点低的组分B.原溶液中沸点高的组分C.恒沸剂D.不一定12. 吸收率()相对吸收率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一定13. 与相对解吸率相比,解吸率()相对解吸率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一定14. 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来调节()A.加大回流比B.加大萃取剂用量C.增加进料量。
15. 计算溶液泡点时,若∑=>-Ci i i X K 101,则( )A.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16.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C i i i X K 101,且∑=<ci i i K Z 11/,该进料状态为 ( )A.过冷液体B.过热气体C.汽液混合物17. 萃取精馏时若泡和液体进料,则溶剂加入位置在 ( )A.精馏段上部B.进料板C.提馏段上部18.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 ,B 混合液的总蒸汽压力为P ,若S A P P >,且S B P P >,则该溶液 ( )A.形成最低恒沸物B.形成最高恒沸物C.不形成恒沸物19. 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措施是 ( )A.提高压力B.升高温度C.增加液汽比D.增加塔板数20. 选择的萃取剂最好应与沸低的组分形成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21. 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来调节 ( )A.加大回流比B.加大萃取剂用量C.增加进料量22. 简单精馏塔是指 ( )A.设有中间再沸或中间冷凝换热设备的分离装置B.有多股进料的分离装置C.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23. 下面有关塔板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全塔效率可大于1B.总效率必小于1C.Murphere 板效率可大于1D.板效率必小于点效率24. 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 )A.蒸馏B.吸收C.萃取 C.离心分离25. 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26. 形成二元最高恒沸物的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压力-组成线( )A.曲线B.直线C.有最高点D.有最低点27. 溶液的蒸气压大小( )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28.对两个不同纯物质来说,在同一温度压力条件下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物质沸点()A.越低B.越高C.不一定高,也不一定低29.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30.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B.只是两相温度相等C.两相间各组份的化学位相等D.相间不发生传质31.当过冷液体进行被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的点叫作()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32.当过热蒸汽被冷却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33.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A.饱和液相B.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D.气液两相34.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A.很高B.较低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35.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A.部分气化B.部分冷凝C.等含节流D.纯组分的蒸发36.等含节流之后()A.温度提高B.压力提高C.有气化现象发生,压力提高D.压力降低,温度也降低37.A、B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αAB越小()A.A、B两组份越容易分离B.A、B两组分越难分离C.无影响38.吉利兰关联图,关联了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其中之一()A.最小理论板数B.最小回流比C.理论板D.回流比39.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A.计算简便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D.所需物性数据少D.计算结果准确40.关于萃取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A.气液负荷不均,液相负荷大B.回流比提高产品纯度提高C.恒摩尔流不太适合D.是蒸馏过程41.萃取塔的最大汽、液比在()A.塔的底部B.塔的中部C.塔的项部42.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一定43.下列关于恒沸精馏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恒沸剂用量不能随意调B. 恒沸剂一定从塔顶采出C. 恒沸剂可能从塔顶采出,也可能塔底采出44.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A.提高温度B.提高吸收剂用量C.提高压力D.减少处理的气体量45.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吸收因子的物理量()A.温度B.吸收剂用量C.压力D.气体浓度第三部分简答题1.简述特殊精馏的原理,在哪些情况下需采用特殊精馏?2.简述等温闪蒸过程的计算步骤3.已知A,B二组分的恒压相图如下图所示,现有一温度为T0原料经加热后出口温度为T4 过加器前后压力看作不变。
试说明该原料在通过加热器的过程中,各相应温度处的相态和组成变化的情况?4. 简述绝热闪蒸过程的特点。
5. 普通精馏塔的可调设计变量是几个?试按设计型和操作型指定设计变量。
6. 简述精馏过程最小回流时的特点。
7.简述精馏过程全回流的特点。
8.画出理想系统的泡点计算框图。
9.萃取精馏塔如果不设回收段,把萃剂与塔顶回流同时都从塔顶打入塔内,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为什么?10.从工艺角度简述萃剂的选择原则。
11.恒沸精馏中,恒沸剂用量能否随便调整?为什么?12.吸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13.试分析吸收因子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14.试写出闪蒸计算的条件及其判据?15.在吸收过程中,若关键组分在操作条件下的吸收因子A小于设计吸收率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16.为何闪蒸过程中设定Ψ初值不能接近于1或0?17.大多数吸收操作均需进行吸收剂的再生回收,画出吸收-解吸联合使用的工艺流程图。
18.萃取精馏塔共分几段?各段分别有什么作用?19.恒沸精馏中,若恒沸剂用量不当,有何影响?用三角形相图说明。
20.简述采用清晰分割法简捷计算理论塔板数的步骤。
21.泡、露点计算过程中如何调整设定值?调整原则及调整公式分别如何?22.画出瞬间化学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的双膜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