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 《解决问题》教案2

小学数学三年级 《解决问题》教案2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归一及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地解答.2、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连乘、连除、归一及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连乘、连除、归一及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符号卡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唱儿歌运用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青蛙》: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跳下水;二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四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五只青蛙5张嘴,10只眼睛,20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首儿歌,下面我们跟着我们的音乐一起来唱一遍。

板书出示:7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10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13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16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20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

师:我们一起来把黑板上这些()填满唱出来。

二、知识点传授(15分钟)1.学习【知识要点】师:同学们都有买笔、本子的经历吗?文具店会标明每枝笔和每个本子的价格,同学们是怎样算出你们应该付多少钱的呢?生:用每支笔的价格乘以数量就是笔的总价钱。

师: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我们齐声把它的数量关系说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让同学相互讨论,自由发言。

师: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生:每支铅笔多少钱。

(板书:单价)师:那我们根据哪种数量关系可以求出单价?生:总价÷数量=单价。

(板书:总价÷数量=单价)师: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根据总量、单位量、份量三者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2.教师讲解:单位量×份数=总量;总量÷份数=单位量;总量÷单位量=份数。

这些数量关系如果你还没有掌握,那就请你写在知识宝库里吧,用到的时候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查到它们。

下面让我们到实战场上挑战吧。

【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师: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的是什么?生1:条件:(1)有5箱热水瓶,(2)每箱12个,(3)每个11元.生2:问题: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师: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这里有三个条件,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一个问题?生:根据每箱12个和5箱热水瓶,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

(板书:5箱有多少个 12×5=60(个))师:知道了一共有多少个,再根据每个11元,可以进一步求什么?(板书:一共卖多少元 11×60=660(元))师:这是一种思路,再想一想,要求这个问题根据这三个条件,还可以先求什么?(学生们讨论一下)生:根据每个11元和每箱12个,还可以先求出每箱卖多少元。

(板书:每箱卖多少元)师:求出了每箱卖多少元,与5箱结合,又可以求出什么呢?生: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师: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分步列式解答.学生解答:(1)每箱卖多少元?(1)5箱有多少个?11×12=132(元) 12×5=60(个)(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132×5=660(元) 11×60=660(元)答:一共可以卖660元.师:我们把这两种解法,列成综合算式可以吗?请同学讨论一下.讨论后请同学回答。

板书:11×12×5 11×(12×5)=132×5 =11×60 =660(元) =660(元)师: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第二种解法加括号是什么意思?(先求5箱有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道题怎样检验?能不能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检验另一种解法?互相讨论一下。

然后请同学口述检验:(第二种解法5箱热水瓶共有60个,每个卖11元,共卖660元,和第一种解法答案相同.第一种解法,每个热水瓶11元,每箱12个,共卖132元,有5箱共卖660元,和第二种解法答案相同)【例2】: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师:请学生自由出声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1:已知:① 3个书架75元;②要买5个书架。

生2:问题:总计要多少元。

师:现在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师:题目中的“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

生:“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

师:3个书架75元,那么每个书架师多少元呢?生: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

师:知道了书架的单价,求5个书架的价钱可以用什么关系式。

生:单价×数量=总价。

学生解答:(1)每个书架多少元?75 ÷ 3 = 25(元)(2)买5个要用多少元?25 × 5 = 125(元)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步解答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75÷3×5=125(元))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把第三个条件改为“ 6个、9个、 12个”,问题不变,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样列式?为什么?生:还是要先求出书架的单价再乘以个数,得到总价。

师:同学们所说的单价,换一个词就是“单位量”。

在解答某些应用题时,常常需要先找出“单位量”,再以这个“单位量”为标准,根据其它条件求出所求问题。

这里的“单位量”常指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价、单产量、速度等。

三、趣味数学游戏(5分钟)★游戏接龙★数学魔术:变变变。

出示题目:6只猫一天捉30只老鼠,7只这样的猫一天捉多少只老鼠?要求学生先列综合算式,然后粘贴数字卡片变换数字观察题目的变化,马上列出新题目的综合算式,不计算。

以卡片“10”覆盖“7”,算式是: 30÷6×10以卡片“11”覆盖“10”,算式是: 30÷6×11以卡片“1”覆盖“11”,算式是: 30÷6×1师:能不能更简单?( 30÷6,学生恍然大悟)以卡片“12”覆盖“1”,算式:30÷6 ×12【注:引出倍比法解题思路,用实物演示】30×(12÷6),12盒里面有2个6盒,就是有2个30元。

师:从变化中发现不变的是什么?生:每只猫抓的老鼠数量不变。

师:同学们说的就是所谓的“单位量”。

单位量不变,总量随着份数的变化而变化。

将前面粘贴的卡片全部取下,以卡片“?”覆盖“7”,以卡片“90”覆盖“多少”。

接着:以卡片“2”覆盖“6”,,算式是: 90÷(30÷2)以卡片“3”覆盖“2”,算式是:90÷(30÷3)以卡片“10”覆盖“3”,算式是:90÷(30÷10)师:从变化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生:总量不变,份量随着单位量的变化而变化,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变式题】织布厂要织布3600米,先用5台织布机8小时可以织布960米,如果再增加17台织布机,几小时就能将余下的任务完成?师:我们先来阅读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

生:已知条件:①总共织布3600米;②用5台织布机8小时可以织布960米;③还要再增加17台机器。

生:要求问题:余下的任务要几小时完成。

师:我们从问题先分析,余下的任务要几小时完成,首先是余下的任务还有多少?生:3600-960=2640(米)。

师:我们再来看题目,由“5台织布机8小时可以织布960米”可以求出什么?生:每台织布机每小时可以织多少米布。

板书:960÷8÷5=120÷5=24(米)。

师:已知了每台织布机每小时可以织多少布,那我们有多少台织布机呢?生:17+5=22,现有22台织布机。

师:已知织布机的数量和每台织布机每小时可以织多少布,我们可以求出什么?生:现有织布机每小时可以织多少布。

师:总结一下我们的思路:先求出22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米数,再求出余下任务完成的时间。

学生解答:2640÷(22×24)=2640÷528=5(小时)。

答:5小时就能将余下的任务完成。

五、PK练习(5分钟)(一)基础训练(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练习)1.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照这样速度1小时爬行多少米?2.一个养猪场有猪180头,若1头猪1天吃2千克精饲料,现库存21600千克饲料,这些饲料可以喂多少天?(二)中等能力学生1.红光服装厂计划16人5天里加工160套校服,刚生产时又增加了任务,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需要20人做9天才能完成任务,增加后的总任务是多少套?2.某工地需要用1080袋水泥,3辆载重相同的汽车运了4次正好运了一半,余下的再增加一辆同样型号的汽车来运,还需要运多少次?(三)学习优异的学生1.某人驾驶一辆小轿车行使了48000千米,车上除装有4只轮胎外,还有一只备用轮胎。

为了使磨损相同,司机有规律的把5只轮胎轮换使用,那么,平均每只轮胎行使了多少千米?六、总结口诀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也来总结解决问题的秘诀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