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金属的防护和废金属回收》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第三节“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它对第一章第一节中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教材P5观察与思考的内容是一个完善和丰富。

课题从日常所见的钢铁锈蚀现象入手,用铁钉锈蚀的实验结果,科学的引导学生掌握钢铁锈蚀的条件;根据日常生活中铁制品防护和铁生锈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出生产、生活中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了解废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和利用的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第四章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及灭火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化学学习思路和问题分析能力。

学生基本已经掌握对比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已经会对对比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符合学生已有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使钢铁生锈条件和燃烧条件、金属防锈方法和灭火方法,形成新旧知识之间关于学习方法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二、整合思路
整堂课的结构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通过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第二板块钢铁锈蚀条件及通过对生产生活中防锈的实例和图片,交流讨论,总结得出防锈的简单方法;第三板块自主学习,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中图片将大量的生活信息形象、真切的展示给学生。

通过教师所做对比实验,学生分析归纳得出钢铁锈蚀的条件。

通过生活实例及根据钢铁锈蚀的条件分析得出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后,设计分组实验探究久置瓜子“双吸剂”中成分,解释“双吸剂”工作原理。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
(2)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3)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关于对钢铁锈蚀的条件的探究,掌握对比实验的的设计思路及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处理废金属,回收金属的价值,提高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实验药品及仪器】
稀盐酸、试管、纸槽、剪刀、磁铁、食品中“双吸剂”
【教学设计】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一、钢铁的锈蚀及其防护
1.铁的生锈条件: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酸和氯化钠溶液等能加快铁的锈蚀。

2.钢铁的防护方法:
①保持表面洁净与干燥
②在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
③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
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