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诺贝尔生平简介

诺贝尔生平简介


研究开发初期
• 1850年,十七岁的诺贝尔得奉父亲之命,前往西欧及 美国进行研究之旅。在其后的两年时光里,诺贝尔得的传 记几近空白,可以确定的是,他曾在巴黎待过一段长时间 研究化学,而在美国时是在瑞典籍的科学家约翰·爱利克 逊(John Ericsson)的研究室学习到有关机械的技术. 1852年,诺贝尔得回到圣彼得堡,与其二位哥哥(罗勃特、 柳都别克)共同协助父亲工厂的研究开发工作。1853年,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爆发,“诺贝尔父子钢铁 机械制造公司”因生产大量军用物资供应俄军而赚了不少 钱,但在1856年战争结束后,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去世, 新政府片面毁弃了与诺贝尔父子未履行完毕的合同,这使 得公司不久后宣布破产。这是个危机也是转机.早在克里 米亚战争期间的1855年,诺贝尔父子曾取得一瓶威力强大
雷得˙诺贝尔的祖父才将这拉丁语式的姓缩短为Nobel.。 阿弗雷得˙诺贝尔的祖先有好几位是学者,并列名于瑞
典的文化史上,其中最知名的是发现“淋巴组织”的欧鲁 夫·鲁德贝克(Olof Rudbeck, 1630~1702),他是十七世 纪北欧最有名的科学家兼博物学家,也阿弗雷得·诺贝尔高 祖母(祖父的祖母)的父亲·阿弗雷得的父亲因曼纽·诺贝 尔(Immanuel Nobel,1801~1872 )天生具有绘画及机械制
图的才能,既是建筑师,也是位机械工程师;母亲安得丽 塔·亚赛(Andrietta Ahlsell , 1805~1889)坚定而聪慧, 即使在阿弗雷得小时候一段不算短的经济拮据岁月中,仍能 保有乐观的态度,并让出生后健康状况地点为杜鲁肯区的石造楼房之第二层,详细
其他发明活动
▪ 除了炸药,诺贝尔得对于使用硝化甘油的导 火线、无声枪炮、金属的硬化处理、焊接、 熔接,以及子弹的安定、使用瓦斯的海底装 备极其安全性、救助海难用火箭等,都获有 理论与实际的成就;他在人造橡胶、人造皮 革及以硝化纤维素为基础制造真漆或染料、 人造宝石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虽然没有直接的 成果,但因有他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才导 出后世的成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人造 丝的生产,这是硝化纤维素的另一种利用方 法
诺贝尔名言
▪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 类去雕琢的宝石
▪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 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 求什么的过程中
▪ 运气通常照顾深思熟虑 的人
诺贝尔名言
▪ 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幸福。 ▪ 追求被别人尊重的人是不值得受尊重的。 ▪ 科学研究的发展及日益扩大的领域将唤起我
们的希望,而存在于人类身心上的细菌也将 逐渐消失。
克郎的资金,是个赫赫有名的大工业家。
诺贝尔
诺贝尔的一生简介
•诺贝尔在公元1833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从 小就展现了对事物的好奇心,在十六岁时就已经学 到许多化学的知识,诺贝尔对炸药的兴趣应该是源 自于他父亲在俄国所开的炸药工厂,大约在1856年 诺贝尔开始从事新炸药的研发,这是一个危险的工 作,在诺贝尔发明了硝化甘油之后,建了一个硝化 甘油的制造厂,诺贝尔的弟弟在1864年工厂的爆炸 而身亡。诺贝尔一生由于炸药的发明与贩卖在全球 赚了很多钱,他在遗嘱中決定利用他的财富成立现 在为大众所熟知的“诺贝尔奖”,过世于1896年。
世界新工业发展时期
矽藻土炸药的威力强大,但对于采矿业、土木工程、 铁路建筑等事业的业者而言,他们仍希望诺贝尔得能再发 明更猛烈的炸药,而且矽藻土炸药只要稍受挤压或受湿度 影响,硝化甘油就会从矽藻土渗出,造成损失。诺贝尔得 再度绞尽脑汁,他想到矽藻土只是土而已,它既不会燃烧 也不会爆炸,在爆炸上无丝毫作用,如果有什么东西本身 具有爆炸力,又能取代矽藻土的话,情况就可以改观了。
诺贝尔纪年表
• 1833年 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 1837年 父亲独自前往俄国圣彼得堡谋职。 • 1842年 家族随父亲移居圣彼得堡,开始接受良好的自然
科学、语言及文学教育。 • 1850年 对英国文学、诗词等有浓厚的兴趣,但为实现父
亲的理想,年仅十七岁即赴西欧及美国研修科学知识.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Crimean Wa , 1853-1856)。 父亲研发的水雷在此时被使用。 • 1856年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父亲工厂陷入困境。 • 1860年 与胞兄留在俄国工作,并开始研究硝化甘油。 • 1863年 发明硝化甘油引爆雷管。取得硝化甘油专利权, 并回到斯德哥尔摩与父亲共同设厂. 1864年工厂爆炸,胞 弟因此不幸亡故;设立湖上工厂;开办第一家制造硝化甘 油的公司。 • 1865年 在德国设立工厂. 1867年发明黄色炸药 (Dynamite),取得瑞典及英国的专利。
地点为现在市区中心诺鲁兰路(Norrlandsgatan)九号与 十一号之间.该石造楼房已於1934年拆除,改建成现代式 楼房。根据文献记载,改建后的楼房前面墙上刻有“发明 家、文化促进者、和平之友阿弗雷得·诺贝尔,1833年10 月21日诞生於此”。 阿弗雷得四岁时,父亲因曼纽在 故乡事业失败,远走芬兰,后又到俄国,从事军用机械制 造工作。当阿弗雷得九岁的1842年,因曼纽事业已有小成, 便将家眷接到俄国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因为语 言不通,注重孩子教育的因曼纽聘请了俄国与瑞典的杰出 学者作为孩子们的家庭教师,所以阿弗雷得在家中学习了 俄语、法语、德语、英语、文学、哲学,并由二位化学家 教授化学、物理、数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就因为精通了 五国语言,以及具化学领域的天份,为他辉煌的一生打下 最稳固的基础。
▪ 冷酷无情的理智是一把除了捣毁之外毫无用 处的锤子。它有时就想冷酷的心一样有害和 可恨
诺贝尔
谢 谢!
但特性未明的液体爆炸物──硝化甘油。那时,因诺贝尔
父子忙於军用物资的生产而将硝化甘油的研究暂时搁下, 但因家庭事业的停摆,反而使得诺贝尔得可以专心於这个 新材料上。
研究开发初期
• 诺贝尔到了位于海伦坡的故居,开始了实验研究。他发 现少量的硝化甘油在同时受热或受捶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爆炸,否则只会产生燃烧,但在实际工程运用(如岩石爆 破)时,让较大量的硝化甘油一次受捶击或同时受热会是 个很大的技术问题。所以,他订定的研究目标有二:一是 要找出油状炸药的安全起爆法;二是要在不减少爆炸威力 的前提下,改变炸药的形状,将危险性降到最低。最先的 成就是在1865年“雷管(爆炸箱)”的发明。为了要能 够将一定份量的硝化甘油引爆,他制作了栓紧密封的黑色 火药管,并将之置放於硝化甘油之中,如此,藉着管子的 爆炸来引发硝化甘油更强烈的完全爆炸。这种能使火药 (不仅限於硝化甘油)完全爆发的装置便是“雷管”。雷 管的发明,导出了爆炸技术的“起爆原理”,也奠定了这 方面的技术及日后的发展基础。即使到了二十世纪,仍有 不少科学家称讚:“诺贝尔得·诺贝尔发明的雷管,是在 爆炸技术领域中所完成的最伟大成就。”这种油状炸药让 各国的订单蜂拥而至,公司的生意十分兴隆。
研究开发初期
• 硝化甘油虽然已能安全起爆,但是其不耐摇晃撞击、对 温度变化敏感的特性却让搬运、储存成为一大问题.继 1864年9月3日,诺贝尔新建在海伦坡(Heleneborg)的 硝化甘油工厂炸毁后,世界各地的交通工具、仓库、工厂 也不断传来可怕的爆炸事故。尽管这油状炸药的性能优於 一般火药,但社会人士及买主却为恐怖阴影所笼罩,使得 诺贝尔的工厂遭到排斥,而不得不将工厂设立在没拉伦湖 上的一艘平底船上。诺贝尔得为此再投入研究,想要找出 不减少爆炸威力,而又能够提高安全度且容易搬运的方法。 他的构想是将液体的硝化甘油变成固体,也就是要把硝化 甘油和其他固态的粉状物相混合。当时硝化甘油在搬运时, 通常是把硝化甘油放在小铁罐后再放入木箱,然后再间隔 处填入矽藻土,有时候矽藻土会因硝化甘油的渗出而结成 硬块。诺贝尔得一念及此,便立刻用矽藻土来混合硝化甘 油,果然,它可以吸收比本身多三倍的硝化甘油,成为向 黏土一样软硬适中的块状物体,从高处投落、制成小粒放 在铁板上敲击都不会爆炸。诺贝尔得将之命名为 “Dynamite”(中译名为“黄色炸药”或“矽藻土炸 药”)。从此,硝化甘油以固态呈现於世人面前,无谓的 伤亡事件也大大减少了。
(Ballistite)”。 • 1889年 母亲过世。 • 1890年 遭法国迫害,迁往义大利,设立圣列模研究所。 • 1895年 12月27日立下遗嘱,将设立“诺贝尔奖”。 • 1896年 12月10日病逝于义大利圣列模。
具体的人生经历
诺贝尔的家世背景
“诺贝尔”是道地的瑞典姓氏,这个姓原本叫做“诺贝留斯” (Nobelius),是依该家族出身的教区名称而来,直到阿弗
诺贝尔纪年表
• 1868年 与父亲共同受颁瑞典皇家科学学院之雷特斯泰奖 (Letterstedt )。
• 1871年 黄色炸药被运用於普法战争。 • 1872年 父亲过世。 • 1873年 将研究室迁往法国巴黎。 • 1875年 发明明胶炸药(Gelatine)。 • 1887年 为无烟火药申请专利,并命名为“巴利斯悌
诺贝尔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一生,
是不疲倦、勇于奉献、努力学习和工作的 一生。他終身末娶,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給 了科学事业。他不仅在化学方面研究发明 了硝化甘油引爆剂、雷管、硝化甘油固体 炸药和胶水炸药而被世人誉为“炸药大 王”,而且他在光学、电学、枪炮学、机 械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面也都很有研 究。他一生共获得200多项技术发明。在欧 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五大洲创立了专利。 不仅如此,还在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建立 了100多个公司和工厂,积累了3500万瑞典
1875年,在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硝酸纤维素(棉火
药)及硝化甘油这两种爆炸物质可以完全溶合,成为一种
类似果冻般软硬的胶质合成物,而且在运输或使用的安全
性上与矽藻土炸药不相上下,威力更强且不怕潮湿,这种
炸药叫做“明胶炸药”(gelatine)。
世界新工业发展时期
明胶炸药之后,诺贝尔得於1887年发明了 “巴里斯悌”(ballistite,无烟炸药)。 无烟炸药的发明不是为工程建设事业,而 是为炮弹、鱼雷等军事设备需求而来。它 的成份是用等量的硝化甘油与硝化纤维素, 加百分之十的樟脑而成,优点是爆炸后无 有残渣且近於无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