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接地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硬横跨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硬横跨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4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力矩扳手、手锤、钢卷尺、钢丝刷、砂纸、握弯器、断线钳、接地电阻测试仪、电锤等。
4.材料:接地线、接地线连接线夹、防锈漆、电力复合脂、地线弯卡等。
5.资料:接地装置安装图
四、质量标准
1.接触网支柱、隧道埋入杆等距接触网带电部分 5m 以内的所有金属结构(如电化段内的桥栏杆等)均应接地,支柱地线的安装应平直并与支柱紧贴,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
2.架空地线集中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架空地线长度超过1000m时应增设接地极。
支柱下部地线应紧贴地面,在行人较多的地方和旅客站台上,地线应埋入地下100~300mm。
3.独立支柱接地一般采用接地极的方式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30欧姆。
4.接地线与绝缘体的距离、接地线与隧道壁间隙、地线固定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5.接地极埋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600mm,地面部分涂防锈漆,连接处应除锈涂电力复合脂,连接牢固可靠。
接地线采用圆钢时,露出地面的接地线直径不小于10mm ,埋入地下的接地线直径不小于12mm。
6.在隔离开关、避雷器等设备的底座应单独设接地极实现安全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
7.下锚支柱处的接地线与拉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0mm。
8.避雷器接地极距通信、信号电缆应在3米以上,在地
形条件达不到3米时,应加绝缘防护,但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米,接地体扁钢与通信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5米,并应加绝缘防护,交叉角为90°。
9.隧道内的地线应和隧道壁、拱圈密贴并通过地线弯卡固定牢固,且与带电体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五、步骤方法
1.检查内容
(1)论地线各部连接是否符合要求,零部件有无松脱、烧伤、锈蚀。
(2)支柱或隧道内地线是否密贴、有无翘起,固定是否牢固。
(3)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定。
2.缺陷处理方法
(1)地线烧伤、锈蚀:将烧伤、锈蚀部分的地线、线夹打磨处理后,安装线夹并进行防腐处理。
(2)地线不密贴:拆除地线抱箍后理顺地线,再安装地线抱箍;隧道内地线可加装地线弯卡固定。
(3)接地电阻值大于规定值时,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对接地极进行降阻。
①接长接地体网络:每增加一垂直接地体角钢时水平接地体扁钢相应加长5m,直至接地电阻达到要求。
接地极采用接地模块时,增加接地模块的数量。
②增加接地体埋设深度使接地电阻达到要求。
③添加降阻剂:在接地体周围的土壤中增加降阻剂,通过提高接地体周围土壤的导电率来降低接地电阻。
④外引接地体:与邻近的接地体并接。
六、安全措施
1.检修支柱下部地线,开路作业时要使用短接线先行短接后,方可进行作业。
2.安装接地极前,应进行地下电缆或管路的调查和探测。
3.作业时,应避免损坏工务、电务等其他单位设备。
4.雷、雨、雪、雾天气时,不得进行检修地线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