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9)一、单选题1.(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24)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A.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B.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C.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D.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2.(2019·广东广州一模·26)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
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
宋代租佃制()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3.(2019·福建厦门一模·27)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
对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
可见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C.文学作品真实再现历史D.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4.(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三模·27)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这反映出当时()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5.(2019·福建厦门一模·28)1865年,天津海关税务司抱怨“外国商人和轮船主越来越变成中国贸易商人的代理人,变成他们的搬运工”;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也谈到烟台“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B.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活力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D.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6.(2019·江西九校高三联合考试·28)1934年9月1日《申报》刊登的三星牙膏广告画(如下图):“画面主体为身穿旗袍的秀丽妻子正在为丈夫挤牙音,背景为穿着睡衣的丈夫正在洗漱”这则广告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仍然相对低下B.广告发挥了教化女性相夫教子的作用C.文化生活对传统的维承和反叛的特征D.时髦女性登上广告助推三星牙膏销售7.(2018·河南洛阳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题·15)1931年《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
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
这一转变()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C.适应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8.(2019·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一模·31)1953年后,中共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
这一方式()A.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B.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C.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9.(2019·广东一模·32)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经常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他曾感叹,“世界的局面改变了,浑厚淳朴的罗马古风业已荡然无存,政治上的平等已经成为除旧过时的信息,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望着皇帝的敕令。
”材料表明塔西佗()A.主张恢复传统政治体制B.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C.追求公平和公正的理念D.维护君主敕令的权威性10.(2019·福建福州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33)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
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
这反映了()A.《权利法案》并未实行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D.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11.(2018·山东淄博一模·34)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对农庄、农场下达计划指标,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
这些做法()A.增强了集体农庄抵御风险能力B.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快速发展C.实现了政府对农业的科学管理D.限制了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12.(2019·广东一模·35)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扩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
这反映出()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二、材料阅读13.(2019福建福州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唐代外商聚集之处,主要在广州、扬州及长安、洛阳。
唐政府在广州设管理外贸的官员——市舶使,要求外国商船缴纳“舶脚”(关税),税率为输入货物之十分之三,宋代降为十分之一。
宋初在广州、杭州、明州设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并修定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条(法)”。
南宋中期,有广、杭、明、泉、秀、温等州及江阴军七所市舶司。
南宋政府还对有能力大幅增加关税收入的外商授予官职。
——摘编自候家:《中国经济史》材料二 1850年代以后,受内部变化与外力冲击的影响,重商的呼声开始一浪高过一浪。
郑观应等早期改良派宣扬通商的重要性,把对外贸易看作振兴商务、发展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重视金银货币外溢问题,因此要求政府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帮助国内出口商对外竞争。
到戊成前后,政府已认识到商务为富强要图,自由贸易思想占了上风。
严复主张废除对外贸易中的垄断与限制,放弃国家干预,任其自由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内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据肖绣文:《中国晚清重商思想与西方重商主义比较研究》等摘编材料三图12为《中美关税(加权平均)税率变化趋势和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改良派关于对外贸易主张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关税税率变化的特点。
(4分)14.(2019·安徽示范性高中清北培优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二者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存在重大的差异:前者从自然的角度出发,把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后者则相反,它以人为中心,透过人的视角,从人的经验出发了解自身、认识自然。
但这并不是说科学与人文没有相通之处,更不是说科学家都是没有人文关怀的科学主义者,或者说人文学者都反科学。
相反,许多科学家都充满了人文精神,许多人文学者则热心科学,虚心研究和运用科学方法。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15.(2019·山东淄博一模·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派沈家本为修订法律大臣,主持修订法律。
1904年至辛亥革命前夕,先后修订、制定和颁行了商法、刑法、法院组织法和《饮定宪法大纲》等多种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
1904年公布的《公司律》是一部临时性的商事法规,计131条,以适应贸易和商事的需要。
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钦定宪法的准则,即“大权统于朝廷”,以维护君主的最高权力。
它还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以及议院法要领和选举法要领。
1911年1月颁行的《大清新刑律》,形式上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内容却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如保护皇室利益、维护封建礼教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清政府法律制度改革的影响。
(8分)16.(2019·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一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进入80年代后,美苏核军竞赛步伐加快,但核力量均势的双方均认识到无法摧毁对方的第二次打击能力。
1983年3月,里根提出战略防御倡议,开始将发展外空武器作为争夺战略优势的主要手段,苏联也不甘落后,将研制外空武器作为核军备竞赛的重点。
……1987年美国接连遭到美元比价下跌和纽约交易市场下跌狂潮的打击;苏联自1982年以来,国民生产总会年平均增长率徘徊在2%上下,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双方都需要减少军费开支。
同时,在世界人民要求裁减核军备的强烈呼声之下,亦为树立自己“和平”形象,双方首脑最终于1987年12月签订了《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标志着从70年代以来美苏之间激烈对抗局面的结束,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摘编自顾德欣《中导条约签署的动因及美苏核裁军前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署《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80年代美苏走向缓和谈谈你的认识。
(7分)17.(2017·四川德阳二模·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张旭,字伯高,唐代书法家。
张旭嗜酒,醉后呼叫狂走,乃下笔,或用自己头发蘸墨来写,醒后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
时人称之为“颠张”、其书被称作“狂草”。
张旭的草书脱胎于魏晋风流儒雅和飘逸敦厚,用笔较粗,形象深得横壮之势、线条厚实饱满、结构多变;虽然其字奇怪多变,但仍合乎法度,其《千字文》《肚痛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变化起伏跌宕,有如音乐之旋律。
唐初诗人高适曾赞誉张旭深得魏晋玄学“弃彼任我”的超脱境界,其书法达到了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高度。
唐代中后期的韩愈站在儒家积极入世的立场上以肯定张旭的书法为手段对释家的高闲书法问难。
在他看来,一个“四大皆空"和尚不具备“利害必明”“利欲斗进"的条件,一切归于淡泊就不可能产生激情,没有激情,任凭高闲怎样纵横挥扫,也将只有空洞的形式,而无真苦、真乐、真泪的精神内容,也就无所谓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