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实验报告的书写动脉血压测试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动脉血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体位改变和极限运动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掌握关于植物神经系统对动脉血压调节相关知识,观察不同个体心血管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和反应能力。
动脉血压测试实验的基本原理1、压脉带加压,阻断血流,减压,血流再畅通,引起涡流,血管壁振动,产生声音,根据声音判断收缩压和舒张压。
水银检压计需要听诊器配合,电子检压计有传感器,有自动测试程序,不需要听诊器配合。
所以前者可能有人为误差,后者消除产生人为误差的可能性。
2、动脉血压的维持取决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和植物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
安静卧位应为迷走神经相对兴奋,交感神经相对抑制的均衡状态下。
卧位突然转变为立位,应为血压下降导致交感神经为维持动脉血压兴奋性有所增强;极限运动则为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骨骼肌血流量极度增加,内脏血流量极度下降,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心功能极度增强,呼吸功能极度增强,迷走神经极度抑制。
运动后恢复阶段则是交感神经兴奋性逐渐减弱,迷走神经活动逐渐增强的过程。
动脉血压测试实验观察项目1、测试安静坐位的动脉血压和心率2、卧位5分钟后,突然站立,测试是否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及通过反射对体位性低血压的矫正能力;测试突然改变体位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测试植物神经系统反应能力,测试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
(见教科书p108页和心血管活动调节)3、师开轩完成TechnoGYM D140电脑测试跑台的预设程序:极限运动3分钟12级跑步运动。
这个程序不是一般学生所能完成的运动,只有体育运动能力极好的学生才有能力完成。
(12级跑步运动3分钟,运动速度大约在50秒达到最大,为24kl / h ,持续约60秒,坡度由0% 增加达到6%,又恢复到0%,跑步距离约为800米,极限运动后对动脉血压进行动态观察。
观察14分钟,测试动脉血压14次。
每分钟一次。
观察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和个体的整体功能状态和调节能力。
动脉血压测试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1、测试结果多数学生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在正常范围内。
少数收缩压高于120mmHg,达到140mmHg,可能与喝酒等生活习惯有关。
正常收缩压mmHg应该小于100 + 年龄。
同学们都是20岁左右,收缩压应该在120mmHg左右。
2、师开轩和古丽同学卧位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都在正常范围。
突然站立后都没有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且都矫枉过正,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都超过卧位时状态。
说明植物神经系统反应状态良好。
交感神经出现了及时的兴奋。
心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导致收缩压增加。
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增加。
3、但从细节上观察,师开轩心率每分钟仅仅增加8次(76 - 68),收缩压增加了12 mmHg,维持在140 mmHg的较高水平,而古丽心率每分钟增加18次(102 – 84 ),收缩压增加了14mmHg,维持在116mmHg。
说明师开轩心交感神经兴奋的效果是搏出量增加较多,则心率不需要有较多的增加;古丽的搏出量增加较少,则主要靠心率增加来维持动脉血压。
4、二人的心功能储备明显不同。
卧位时师开轩的心率储备是200-68=132古丽的心率储备是200-84=116。
(最大心率等于220 - 年龄= 200)。
突然站立后师开轩的心率储备还有200-76=124古丽的心率储备则还有200-102=98。
说明师开轩的心率储备明显大于古丽。
5、运动中师开轩最大心率达到每分钟181次。
结果可见:总体上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都在逐渐下降,说明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逐渐下降。
第四分钟电子血压计没有测出结果。
原因可能是:⑴动脉血压波动超出了电子血压计测试范围;⑵电子血压计因偶然因素失灵。
第七分钟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都明显下降,原因是受到某种因素刺激导致体位改变,进而导致血压发生了较为剧烈的波动。
说明在交感神经逐渐恢复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刺激和体位改变。
6、第13、14分钟,舒张压低于60 mmHg,说明交感缩血管中枢由兴奋到抑制已达到了矫枉过正的程度。
也就是交感缩血管神经已达到了过度的抑制。
心率为每分钟104次,说明心交感神经还没有恢复到安静状态。
估计呼吸也没有恢复到运动前状态。
可能还有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结论1、安静状态坐位全班所有同学动脉血压在正常状态。
2、卧位和卧位突然转变为立位的血压变化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心脏储备功能状态。
3、极限运动后的恢复过程可反映植物神经系统和整体的恢复过程HRV测试实验的目的学会HRV测试方法,观察HRV测试结果与运动的关系。
HRV测试实验的原理HRV测试步骤HRV测试结果HRV测试结果分析结论:运动后HRV时域和频域指标显著下降。
运动后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增加,说明HRV是与指标和频域指标可以反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以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抑制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均衡状态,HRV是与指标和频域指标较高。
反之则较低。
任何一个活的细胞内部存在着混沌运动。
而精子使卵子受精在母体中形成新个体则是这个混沌运动的升级和继续,从母体中出生的个体又完成了一个新的跨越,成为独立的具有混沌运动的系统。
人体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生物体,构成一个系统,与所有的生物体一样,这个系统存在着混沌运动。
混沌运动有许多用现代生理学和生命科学基本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规律。
因从表面上看有些无序和混乱,例如有些感觉健康的学生为达标进行跑步运动后发生了猝死,猝死发生在健身房,训练场,运动场,爬山运动中,各种各样的场所。
但用混沌学理论则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并可以通过测试HRV,判断人体内系统混沌运动的情况来避免猝死。
根据混沌医学、稳态与猝死基本理论,亚健康可分为躯体性亚健康和心理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因躯体性亚健康引起。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为解决躯体性亚健康的问题。
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亚健康的复杂表现,提出引起亚健康的复杂原因,提出多种治疗,但原因不清楚,诊断标准不一致,治疗效果也难于达到目的。
躯体性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睡眠性呼吸功能障碍,因睡眠时摄入氧不足,机体修复功能下降,生长激素分泌减少,睡眠时脑内蛋白质合成下降,全身缺氧,产生乳酸,清晨起床时全身酸痛,适当地运动后,因摄入氧,缓解了部分缺氧状态,感觉舒适一些,但不能完全解除因缺氧而导致的代谢功能下降,修复功能下降的状态,因而导致机体整体适应能力下降,包括运动能力下降,反应能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均衡状态受到破坏,导致内脏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因为睡眠缺氧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心脏功能下降,清晨收缩压下降,运动后或工作后出现一过性高血压或一过性低血压,而一过性高血压或低血压都是猝死和过劳死的原因之一。
HRV是诊断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一种无创性心电监测方法,可用于预测猝死,评价健康人和病人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
本课题研究HRV测试指标的统一评价标准,试用于学生以诊断亚健康。
研究尝试对学生进行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根据HRV 测试数据和受试者状态提出对受试者健康状态的咨询意见。
根据测试结果,提出亚健康状态的康复方法,促使亚健康患者向健康方向转化。
以往认为亚健康是正常和疾病的中间状态,但根据混沌医学、稳态与猝死基本理论,我们的研究认为疾病是整体或局部某些细胞代谢不正常并用现代诊疗手段可以证明的状态,而亚健康是整体或局部代谢不正常,感觉不正常但理化测试结果未达到现代诊疗手段所规定的标准。
健康可以发展为疾病和/或亚健康状态,疾病与亚健康可以互相转化,二者经过适当治疗或调理可以恢复健康,也可因治疗或调理不当导致恶化引起猝死。
亚健康状态也可以通过测试心率变异性了解缺氧状态,测试运动后或工作后血压和心率变异性了解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制定这三个指标的诊断标准。
根据诊断对亚健康学生进行健康指导和身体状况跟踪监测健康的机体可在范围十分广泛的各种环境下生存,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这种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心血管系统可以应付不可预见的体内外环境中所出现的各种突然变化。
健康可以发展为疾病和/ 或亚健康状态。
疾病与亚健康可以互相转化。
疾病和亚健康的结果都是使机体的适应能力下降。
二者经过适当治疗或调理可以恢复健康,也可因治疗或调理不当进一步发展导致恶化引起猝死。
健康是机体处于稳态,疾病和亚健康是机体处于亚稳态。
亚稳态时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此时很轻微的刺激也可使混沌运动发生质变,系统迅速失稳,系统结构顷刻瓦解,系统失控则心血管系统不能维持正常血压,导致猝死。
根据混沌医学和系统稳态基本理论,长期健康状态无法预测,但可以通过短期心率变异性的测试结果预测近期(当天或几天)的健康状况,通过定期或每天清晨512次心率变异性测试的动态观察,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态,以及整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趋势。
推测其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或处于失稳边缘的可能发生猝死状态。
清晨血乳酸测试对缺氧进行诊断,清晨和运动前后动脉血压测试,运动前后心率变异性等心功能测试对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进行判断。
大连大学体育学院有测试准确、携带方便的日本京都血乳酸仪,有测试准确的电子血压计。
TechnoGYM电脑测试跑台,可设置不同程序的跑步运动,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产的心脏信息功能测试仪。
如果此项目获得批准,大连大学将拨出匹配基金15万元人民币购置Caria Cardio TF5 心率变异性测试仪,并进行心脏信息功能检测仪测试软件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