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点知识总结之丝绸之路2016年04月21日14:01文/王天昊浏览61次2016年都有哪些省份取消了三本∙2016高考历史热点事件整理∙高考历史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高考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知识点∙2016高考历史国庆阅兵相关考点文科的学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大事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往往社会上的热点,就会成为我们高考中的考点。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联系到我们历史中的知识,丝绸之路也许就会成为今年高考中的试题。
那么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一下关于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
1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2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3明朝郑和下西洋1、目的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4、历史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
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2016高考历史国庆阅兵相关考点2016年04月11日15:03文/王天昊浏览116次2016年都有哪些省份取消了三本∙2016高考历史热点事件整理∙高考历史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高考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知识点∙2016高考历史国庆阅兵相关考点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日子,这一天里庄严隆重的的阅兵仪式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全世界的目光都关注到了中国这一重要的纪念日。
2015年阅兵式如此重大的事件必然成为2016年高考的命题热点,同时习近平主席当天发表的重要演讲里面也释放出众多重大的信息,都一定会成为2016年高考必考的热点话题。
首先,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这次阅兵的背景和意义,在其中给我们不但能看到一些重要的信息,也能够理帮助高三考生们理清它的重要性,认真对待这次非常关键的抗战胜利纪念日。
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本次大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十五次大阅兵,进入21世纪以来第二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
阅兵首次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参阅,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
同时阅兵是展映国力的强大、展露装备的先进、展现军人的风采、展示不朽的军魂的伟大仪式,以多种形式铭记家国之殇,深思抗战精神,夯实我们的国家记忆,夯实一个大国的理性和责任。
同时向世界人民呼唤着我们追求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景。
这也是习近平同志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来的首次大型阅兵,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有外国首脑出席的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想而知的是,2016年的高考,“抗战”的相关知识会是高考重点之一,包括今年阅兵的背景、意义等也都会是热点。
那么,从2016年高考的命题角度出发,9月3日的抗战胜利纪念阅兵式会在高考的哪些科目、哪些题型中出现呢?下面各位高三考生们来一起看看专家们的解读吧。
这次阅兵与中国的近现代史息息相关,同时习近平主席当时发表的关于和平、裁军等重要讲话内容也与高考政治考题息息相关,所以,今天的分析主要以历史和政治考点为主。
1.重要史实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政府代表终于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
2.抗日战争(1)背景日本: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中国:国共十年内战。
国际:世界大国、大国集团和国际组织多采取“不干涉”的绥靖政策,从而在客观上起到了放纵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作用。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②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③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⑤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当然作为考试考点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中国人的真正意义,而不仅仅是作为高考中的一道题,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责任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建设和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希望同学们在高考之中答好每一道题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高考历史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2016年04月13日10:43文/王天昊浏览167次2016年都有哪些省份取消了三本∙2016高考历史热点事件整理∙高考历史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高考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知识点∙2016高考历史国庆阅兵相关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得不说,西方人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们在这方面一定要学习前人之所长,而避免前人所犯的错误,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意义。
下边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新航路开辟的整个过程以及它的影响有哪些。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背景):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贵金属货币需求量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对市场的需求。
②社会根源:欧洲狂热地追求货币和渴望获得制造货币的贵金属。
③商业危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传统商路。
④15世纪晚期,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2)客观条件:①西欧生产力的进步;②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③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新航路开辟的经过:1、1488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2、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4、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①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欧洲与亚、非贸易扩大与美洲联系开始。
③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了“价格革命”: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
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③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争夺,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以上就是对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的知识点总结,同学们在复习中如果有所遗漏,这篇文章希望帮助大家查缺补漏,如果同学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部分知识,那我们就让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最后小编祝大家在高高考政治热点之“一带一路”知识点2016年04月15日10:15文/王天昊浏览188次2016年都有哪些省份取消了三本∙高考政治选修3必背试题∙高考政治冲刺想得高分这样复习最好∙高考前一个月政治提分技巧∙高考政治掌握了基础知识但不会做题怎么办高三的同学们可能已经对于“一带一路”的政策内容大致有所了解,作为今年高考的热点,我们还需要将这一热点与我们的教材内容相联系。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与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有哪些关联。
背景材料“一带一路”既“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原则是:共商、共享、共建。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肩负着三大使命: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
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
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收获早期成果。
与教材知识的联系经济常识1、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3、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4、有利于优势互补,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政治常识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2、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