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与沈心工》课件
学 堂 乐 歌
学堂里开设的唱歌课, 当时称为——“乐歌 课”。1902年,清政府 颁布“学堂章程”,对 乐歌课的开设予以认可, 直到1923年后,该课程 改称为“音乐课”, “乐歌”一词逐渐不用。
童 年 歌 声 ……
《歌声与微笑》 《春天在哪里 》 《七色光》 《让我们荡起双桨》 《种太阳》……
更け行く秋の夜 わびしき思いに 恋しやふるさと 夢路にたどるは 更け行く秋の夜 わびしき思いに 旅の空の ひとりなやむ なつかし父母 故郷(さと)の家路 旅の空の ひとりなやむ
窓うつ嵐に 夢もやぶれ 遥けき彼方に こころ迷う 恋しやふるさと なつかし父母(ちちはは) 思いに浮かぶは 杜(もり)のこずえ 窓うつ嵐に 夢もやぶれ 遥けき彼方に 心まよう
【译文】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 独身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会双亲。 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梦断心。
课后探究
1、创作:尝试利用更多的歌曲旋律, 进行填词创作。 2、演唱:查找课本之外的学堂乐歌, 学唱一两首,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3、查找资料:收集整理除沈心工、李 叔同外,学堂乐歌的其他代表人物及其 学堂乐歌的创作—多以 “借曲填词”为主,歌曲 大多根据日本、欧美等国 的歌曲曲调,填上新作的 歌词。
李 叔 同 《 送 别 》
用《送别》,或者自己喜 欢的歌曲曲调,填上一段积极 向上、有思想性、有艺术性的 歌词,并演唱给大家听。
《旅 愁》
词:犬童球溪(1879-1943) 曲:John P. Ordway(1824-1880)
【作品三】
《 祖国歌 》
【乐歌欣赏】见课本P 页。 【曲调分析】
这首歌曲采用了民间曲 调《老八板》填词而成,唱 起来亲切动听、琅琅上口。
【歌词分析】 歌词以精练的笔墨歌颂中 华神州地大物博,以及深厚的 人文积淀,唤醒广大民众的爱 国热情,号召国人传承民族精 神、同仇敌忾。
《送 别》
词:李叔同 曲:奥德威【美】
学 堂 乐 歌 —— 《 黄 河 》
《黄
河》
——沈心工
此乐歌描写了长城外、河 套边,壮伟旷然的景色。表 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 不还”的爱国情怀。
李 叔 同 介 绍
对我国新音乐的贡献
1、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 乐小杂志》。 2、创编了中国最早的合唱曲目《春 游》,该曲为三部合唱。 3、最早在中国传播了“乐圣”贝多 芬的传记和西洋音乐知识。
学 堂 乐 歌 《 体 操 兵 操 》 —
《兵操 — 体操》 【歌曲分析】
歌词虽浅显易懂却意味深长, 歌曲号召儿童们来做兵体操,强 壮身体保卫祖国,体现了强烈的 爱国主义思想。
【沈心工贡献】
1、他编辑了中国最早的歌曲 集《学校唱歌集》。 2、是我国最早使用白话文写 作歌词的作者,其乐歌题材也 较为广泛。
西 工 苟大 仙附 冬中
沈 心 工 与 李 叔 同
废科举 办新学
旧私塾 新式学堂
中 国 之 学 堂
1898年,以康有 为、梁启超为代表的 维新派,主张“废科 举、办新学”,学习 西方先进的科学文明, 在中国兴办学校,当 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 堂。
资料记载——
康、梁在上书光绪皇帝请 开学堂的奏折中曾指出:“ 盖 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 乐为精神教育之要件。”; “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 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 校中万不可缺者。举国无一人 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
探究思考—— 学堂乐歌的内容
学堂乐歌《勉学》
[歌词摘录]: 黑奴红种相继醒, 唯我黄人鼾未醒……..
学堂乐歌的内容
多为反映人民要求“抵御外辱”、 “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宣 传女子自由、男女平等;宣传自由 民主思想;宣传科学文明,反对封 建迷信;反映学生生活等。
作品一
《体操—兵操》
聆听歌曲,思考下列问题: • 了解歌词的内容 • 体会歌曲抒发的情感 • 感受歌曲体现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