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炎LED外延芯片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开版)建设单位:钦州市鲲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株洲市环境保护研究院2020年5月目录1 前言 (1)1.1项目的由来 (1)1.2项目的特点 (1)1.3环评结论 (2)1.4评价方法和评价工程程序 (2)2 总论 (5)2.1编制依据 (5)2.2评价目的 (9)2.3评价工作原则 (10)2.4评价时段及评价重点 (10)2.5影响因子识别及评价因子 (11)2.6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12)2.7评价标准 (12)2.8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8)2.9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23)3 项目概况 (26)3.1项目基本概况 (26)3.2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26)3.3产品方案 (28)3.4主要设备 (28)3.5主要原辅材料 (31)3.6项目用地与平面布置 (34)3.7公用工程 (35)3.8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39)3.9项目实施进度 (39)4 工程分析 (40)4.1工艺流程 (40)4.2主要污染源分析 (54)4.3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77)4.4非正常工况下排污 (82)5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86)5.1自然环境概况 (86)5.2社会环境概况 (91)5.3广西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2)5.4区域排水规划及项目排水去向 (93)5.5污染源现状调查 (94)6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6)6.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96)6.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05)6.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12)6.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16)6.5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117)7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9)7.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19)7.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24)8 环境风险分析 (146)8.1风险识别 (146)8.2风险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点分布 (150)8.3事故类型和评价重点 (151)8.4事故发生概率 (153)8.5源项分析 (154)8.6事故后果预测 (156)8.7风险管理 (166)8.8应急预案 (172)9 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178)9.1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78)9.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84)10 清洁生产分析及总量控制 (197)10.1清洁生产分析 (197)10.2总量控制指标 (204)11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06)11.1社会效益分析 (206)11.2经济效益分析 (207)11.3环境效益分析 (207)12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210)12.1环境管理 (210)12.2环境管理计划 (213)12.3环境监测 (215)13 公众参与 (220)13.1公众参与的依据 (220)13.2公众参与的目的与作用 (220)13.3调查时间和方式 (221)13.4调查范围及内容 (222)13.5公众参与调查情况及分析结果 (223)13.6对公众意见的采纳与否的回复 (229)13.7公众参与评价结论 (229)14 产业政策符合性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230)14.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230)14.2选址合理性分析 (230)14.3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233)14.4结论 (234)15 评价结论与要求 (235)15.1项目概况 (235)15.2产业政策及选址合理性结论 (235)15.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235)15.4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36)15.5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37)15.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239)15.7清洁生产水平及总量控制指标结论 (240)15.8公众参与评价结论 (240)15.9综合评价结论 (241)15.10要求与建议 (241)1前言1.1项目的由来随着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发展,国内LED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LED 正处于半导体照明应用的初期,它被广泛地用于大屏幕显示、交通信号灯、手机背光源等,并开始应用于城市美化亮化、景观灯、地灯、手电筒、汽车用灯、指示牌等特殊照明领域。
随着单个LED光通亮和发光效率的提高,即将进入普通室内照明、台灯、笔记本电脑背光源、大尺寸LCD显示器背光源等市场广阔。
钦州市鲲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拟在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建设鲲炎LED外延芯片生产研发基地项目。
该项目投资9.6亿元,新建年产124万LED外延芯片及19.87亿颗灯珠。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期C4地块,用地四至范围东至东环路,南至C5地块,西至绿洲北路,北至坭兴路。
项目占地面积80001m2(折合120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钦州市鲲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株洲市环境保护研究院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成立了课题组,对项目厂址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资料收集、现状监测和工程分析工作基础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范、标准和相关文件的要求,编制完成了《鲲炎LED 外延芯片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项目的特点该项目投资9.6亿元,新建年产124万LED外延芯片及19.87亿颗灯珠生产线。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期C4地块,用地四至范围:东至东环路,南至C5地块,西至绿洲北路,北至坭兴路。
项目占地面积80001m2(折合120亩)。
项目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于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同时项目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较多,存在较大的风险,其污染物主要为有机废气、酸性废气、外延废气、酸碱废水、有机废气和废酸液等危险废物。
1.3环评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厂址选择符合规划要求;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可行,可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环境污染贡献值小,影响小,污染物排放总量能满足环境区划要求,可维持环境质量现状;项目LED厂房设置50m卫生防护距离,目前该卫生防护距离内无居住点、医院、学校等环境敏感点,将来也不得建设环境敏感点;项目符合清洁生产原则,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做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和确保环境风险事故可知可控的前提下,当地公众对项目建设没有反对意见;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可以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在建设单位做好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的前提下,项目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经济损益具有正面效应。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上讲,施工期和运营期建设单位在积极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加强风险事故的控制措施后,该项目在本地区建设的可行的。
1.4评价方法和评价工程程序根据该工程的特点,本评价对项目附近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评价、收集资料。
现状资料采用现场监测、对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工程分析通过对项目初步设计及相似工程排污情况的分析确定项目污染源强及排放方式;影响评价采用导则推荐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等。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如下:1、自本项目委托之日起,本环评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的要求,在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工程分析,明确改扩建项目的工程组成和生产工艺中的产污环节及主要污染物,明确评价重点,2、2013年12月及2014年4月(补充)进行了环境现状调查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在对项目生产工艺分析和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核算的基础上;根据源强与污染气象资料和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在此期间认真开展公众参与调查(两次公示及公众问卷调查);对污染物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3、2014年8月汇总、分析所得的资料、数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具体流程见图1.4-1。
图1.4-1 评价工作程序2总论2.1编制依据2.1.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1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15.《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16.《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40 号);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18.《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19.《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2008年);20.《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1.《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50 号);22.《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3.《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4.《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134号;2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发改委第9 号令);2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发改委第21 号令,2013年);27.《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28.《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29.《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环发[2001]199号;3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3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1号;3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