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
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
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3)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的影响因素绘制气温曲线如何阅读气温曲线图三、教与学的过程(导入新课)叙述: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
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学生回答。
提问:那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习的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思考回答。
天气时短时间、易变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较为稳定的大气状况。
过渡:衡量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每天我们会说今天天气热不热?指得是?如果说今天会不会下雨?这说的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首先我们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讲授新课)叙述:今天我们的学习方式是问题式学习方法(播放幻灯片)。
播放幻灯片:问题式学习方法。
叙述:问题式学习方法也就是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同学们能够阅读相关资料,逐个击破各个问题,就达到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请大家打开课本23页,阅读图B。
大家看到这幅图上又有一些红色的曲线。
学生读图。
叙述:这些红色的曲线代表的是等温线,何谓等温线,等温线就是把是将气温相同的地点连结起来的曲线,等温线之间的间隔根据需要而定。
这幅图上等温线之间间隔为?学生回答:10提问:世界气温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回答。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总结:好这是世界气温分不的第一个规律。
追问:气温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有的同学能想到是热量分布不均匀。
继续提醒导致热量均匀的原因,学生基本可以想到是太阳辐射。
总结:地面或的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在各个纬度范围是分布不均的。
太阳直射点范围内得到的能量多,而非太阳直射点,得到的太阳辐射要少。
请大家看如下实验。
演示:手电筒垂直射到桌面和斜射到桌面上,桌面受光面积有差异。
解释辐射在各个纬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提问:读地图册P12,P13页。
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比较平直?为什么?课件上打出这些问题。
学生读图,思考。
总结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差异。
如果不是很准确,可以给与提示在北半球图上,同一纬度位置,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值相同吗?总结: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影响了气温的分布。
夏天,大家度假都喜欢区海边还是内陆?学生:海边。
提问:夏天感觉海边凉快。
请阅读课本24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是如何影响气温分布的?学生:阅读课本。
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主要是组成海洋和陆地的物质的差异影响气温分布。
提问:读地图册P12,13页同一纬度,非洲南端东海岸与西海岸的气温哪个高?原因是什么?播放课件:问题展示学生:读图思考。
东海岸的气温高于西海岸。
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
提示:请看大屏幕,补充有关洋流小资料。
播放课件:洋流小资料。
洋流的概念,及根据冷暖差异对洋流的分类。
提问:同学们根据上述提示,猜想影响非洲东海与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暖流和寒流的差异。
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升高,寒流则相反。
提问:为什么有如下的景象发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播放课件:图片和古诗。
学生思考:解释古诗饱含的含义,并总结影响因素。
总结:主要指的地形也就是海拔的差异。
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在不断的降低。
看课本26页,大家阅读第一自然段。
试计算:四川成都峨眉山高峰金顶海拔3099米,请计算金顶与海平面的温差是多少?学生计算。
总结:经过分析我们概括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如下气温分布规律以赤道为中心,向两极递减。
同一纬度,夏天陆地高于海洋,冬天,陆地低于海洋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海陆性质差异洋流海拔课堂练习: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绘制方法: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各月平均气温。
如何读气温曲线图: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年较差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读图四步骤: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温差较大还是较小?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学生:绘制,并分析。
本堂课小结:气温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重点分析了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如何从气温曲线图获取一地的气温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气候变化的规律。
四、课后总结中国地理的气候部分学习,为世界气候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学习多样的世界气候时,可以积极利用前面所学习知识。
如导入环节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是以读图为基础,而影响因素分析是依赖前面所学习一部分地球运动知识基础。
读图分析是这堂课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2)课改实验区韩英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
世界降水部分的知识结构和编写思路与世界气温大体相同。
也是先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图和完成思考题来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而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分析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受让学生了解洋流对降水的影响。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影响,这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都有反映;降水的地区差异还考虑洋流、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为此教材简单介绍了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也以阅读资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洋流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读图说出降水的规律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教材归纳降水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四种类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和冬季多雨型。
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不同地区的降水资料来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从而分析降水的四种季节类型差异,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5)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6)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4)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5)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6)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三、教与学的过程(导入新课)大家关心天气一般除了关心气温外还关心哪一个要素呢?如今天气温有多高,降水概率有多大等等。
那么什么是叫降水呢?降雨与降水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降水包括降雨、降雪、冰雹等形式。
(讲授新课)叙述:降水包括了固态和液态水。
降水和气温一样是气候的一个重要要素。
我们沿用学习气温的方法来学习降水。
首先,大家阅读课本27页图L,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播放课件:课件对比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分布规律由学生总结。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降水分布的规律。
降水也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讲解:大家总结不错。
下面对照第二气温分布第二个特点,总结降水分布特点。
播放课件:显示降水分布的第一个特点,气温分布第二个特点,同一纬度,在海洋和陆地上的差异。
提示降水分布规律从沿海和内陆地区来比较。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
沿海地区的降水大与内陆地区。
叙述:降水分布基本上是这些特点。
播放课件:显示降水的第二个特点,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量在递减。
叙述: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四个。
那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降水的因素与气温的影响因素是否相同,具体是如何影响的?请同学们就降水的两个分布规律来分析。
学生:思考分析。
学生基本可以总结出赤道地区海水广布,空气中水汽含量多。
沿海地区水汽比较多,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追问:海洋面积广布,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海水才能转化为水汽?为什么水汽难以到达内陆?学生一:如果温度高水面蒸发会旺盛。
有利于形成降水。
学生二:水汽在输送过程中可能碰到了障碍物。
追问:障碍物主要是什么?学生:山地叙述:好,我们引出影响降水分布的另外一个因素:地形。
请大家看大屏幕,在山地地区经常有的降水类型。
播发课件:地形雨课件。
提问:为什么在迎着风的一侧能形成雨,而在背风的一侧降水少呢?学生:思考。
叙述:迎风坡一侧,气流随着坡而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过多可能凝结,形成降水。
在背风坡一侧,气流在下降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不容易形成降水。
提问:看课本27页图L,非洲东西海岸降水量差异的原因?非洲东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读图。
思考。
学生总结是洋流。
叙述:总结了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大家可以结合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对比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