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

6.最后一课编写者:陈娅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

2、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都德,著名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了解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自主学习】1、回顾旧知:小说与、、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适当的环境描写。

2、速读课文,圈点批画出生字词,查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

踱()胳膊()郝叟()捂()懊悔()惩罚()赚钱()钥匙()祈祷()哽()督学()膝头()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这篇小说主要写的事是:,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表达了法国人民情感。

(2)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可划分成哪几部分?【合作探究】品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这一人物形象。

1、圈画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弗郎士的有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表现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2、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从气氛、学生、老师、后排板凳几方面去分析)3、想一想:小弗郎士在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拓展提升】一、读《中国娃》的歌词做题。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1、中国娃最爱的语言应该是,最爱的字应该是。

2、歌词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什么精神?3、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应如何理解?二、爱国主义情感是最崇高最神圣的感情。

他们这样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4、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名句?请写出一条。

5、请你谈谈读了这些名言后的感想。

【当堂检测】1、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画上横线。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装进、送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3)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敬佩、敬仰)。

2、选出下列句中画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A.喧嚷扰乱B.声音大而杂C.喧哗沸腾D.喧哗热闹(2)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

()A.惊叹B.惊奇C.纳闷D.心里不明白(3)“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A.批评指责B.处罚C.埋怨D.严厉地责骂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体会人物感情,品味小说语言。

2、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相关链接】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④展示人物性格;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⑥深化作品主题。

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时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

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1、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分析。

2、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在课文中勾画并点评。

)二、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语句。

4、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5、“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品析这句话的含义)6、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7、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三、主题归纳。

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和对祖国的,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

【拓展提升】关于《最后一课》的特别讲座1938年2月18日,是长沙临时大学在岳麓山下的最后一天,而这一天的上午,仍然有学生在上课。

闻一多先生来了!依旧是那件灰色的长袍大衫,依旧是那条洁白的羊毛围巾。

闻一多踏着文学院教授们少有的那种急匆匆的步伐,笃笃有声地走上了讲台,放下烟斗和茶杯,目光炯炯有神地环顾着每一个在座者。

“哦?都来了吗?”闻先生习惯地问了一声,并不等别人回答,就拈起一支粉笔,旋过身子,在黑板上写了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最后一课”。

写完题目之后,闻一多久久凝望着学生们,半晌之后,才掠过一丝不经意的微笑,很沉着地开口:“同学们,今天,校方告诉我,这里有一堂国文课,由我给大家主讲。

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一篇法兰西小说,名字叫《最后一课》。

”礼堂里出现了一阵很短暂的交头接耳的议论声,旋即又平静,鸦雀无声。

“是的,这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小说。

大家上中学的时候,一定已经读过这篇小说了。

你们的弟弟妹妹……如果他们今天还能有幸坐在书桌前头,也许此时正在读这篇课文。

可是,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把它读懂了?好吧,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大家静静地听,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普法战争时期,发生在阿尔萨斯省的故事。

”闻一多把课本递给了坐在前排的一位女同学。

虽然这已经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虽然这位女同学的普通话当中,夹杂着明显的南方口音,然而,整个礼堂里没有一点多余的声音,每一个人都在凝神屏气,回味着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十分熟悉的老故事。

闻一多发现,礼堂门口也站了许多人,有的扒着门框,有的斜靠在礼堂的墙壁上,胆子大的已经溜进来,在后排的空位子上坐下了,有的人刚刚打完预防针,衣服袖子还高高地捋着,他们也在凝神静气地倾听这位女同学阅读。

在这些站着的人群中间,闻一多甚至发现,张伯苓也在其中,他在不断地用手绢擦拭着自己的眼镜。

那位朗读课文的女同学放下课本,悄悄地坐下了。

教室里依旧一片寂静,偶尔传来几声咳嗽和唏嘘的声音,有的人在不住擦拭自己的眼镜,坐在角落里的女同学,偷偷地在自己已经湿润的脸庞上抹了一把。

这时,礼堂门口,已经黑压压地站了很多人,久久不愿离去……礼堂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军号声,可能是通知工学院的同学们去搬运实验器材,准备装车了。

可是,礼堂里依旧静静的,没有一个人动。

闻一多抬起头来,环顾着在座的每一个人,他的声音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高亢:“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读懂了?一个民族,当它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其愿望的时候,抑或它的子孙在肉体上依然生存着,可是,那又能有什么意义呢?失去自由的苟活,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是痛苦的代名词。

用不着我说,大家都知道了,明天,我们又要去漂泊,去到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带好自己的国文课本,无论你学的是电子物理、生物医学或者是拉丁文,这都不重要,因为你首先是一个中国人,珍惜你们手中的教科书吧。

到了昆明,我要给你们讲诗经,讲楚辞,讲庄子,讲屈原,讲五千年以来,中华古国最灿烂、最辉煌的篇章!同学们!中国,不是法兰西,因为,中国永远没有最后一课!”1、闻一多先生以《最后一课》作为讲座内容,其用意是什么?2、文中画线句子的潜台词是什么?3、“同学们!中国不是法兰西,因为,中国永远没有最后一课!”请分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本文跟都德的《最后一课》在写法上有何异同?【当堂检测】1、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B.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家,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

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

3、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

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国话唱歌吧!”【收获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