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私法第六章

国际私法第六章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国籍法在
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几个问题的解释》第
1条第2款规定:“凡具有中国血统但又具有
葡萄牙血统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可根据
本人意愿,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或葡萄
牙共和国国籍。确定其中一种国籍,即不具
有另一国国籍。”
贝尔与其女儿继承纠纷案
贝尔出生于牙买加,其父母的住所也在牙买 加。他被送到苏格兰就学,但1823年又返回牙 买加,在其拥有的地产上从事种植业,结了婚, 并有了三个孩子。由于牙买加法律的变化预示 着奴隶制必须被废除,贝尔于1837年决定离开 牙买加,并签订了出卖其在牙买加的地产合同。 他在1837年离开牙买加时没有任何重返该国的 意愿。
贝尔与其女儿继承纠纷案
1837年6月,他到了伦敦,后来又到了苏格 兰。他最终在苏格兰购买了一处地产并获得了 苏格兰的住所。然而,在他购买该地产之前, 其妻子于1838年9月去世。这时,他已出嫁的 女儿和女婿请求分享父母的财产。他们声称, 在贝尔夫人死时,贝尔已获得苏格兰的住所, 因而应受到苏格兰关于共有财产的法律约束。
国籍消极冲 突的解决
“实际国籍”优先 (最密切的联系)
法院地(住所、居所 不能确定时)
三、 中国解决国籍冲突的有关规定
《民通意见》第182条规定:“有双重或者 多重国籍的外国人,以其有住所或者与其有 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 《民通意见》第181条规定:“无国籍人的 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定居国法律;如 未定居的,适用其住所地国法律。”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 权。由于历史原因,澳门现有10万余中国居 民持葡萄牙护照,从法律上讲,具有葡萄牙 国籍。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国籍法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几个问题的解释》 第1条第1款规定:凡具有中国血统的澳门居 民,本人出生在中国领土(含澳门)者,以 及其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
【思考】马克依其本国法未成年为由主张合同无 效是否有理?为什么?
(三)中国的有关规定 《民法通则》第1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 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三)中国的有关规定
《民通意见》第179—181条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 (1)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 为是在中国境内所为,适用中国法律;在定居 国所为,可以适用其定居国法律; (2)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 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中国法律为 有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为有民事行为能力; (3) 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定居 国法律,如未定居,适用其住所地国法律。
一、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冲突的解决 (一) 自然人权利能力的冲突 1.权利能力的开始 阵痛说 露头说 啼哭说 出生完成说 存活说
【案例】一个住所在法国的法国妇女与一个 住所在英国的英国男子非法同居,生下一个 没有生命力的婴儿并很快死去,但他的父亲 却死于他死之前,并在死前留下一个遗嘱把 他的财产遗赠这个即将出生的婴儿。如果依 《法国民法典》第906条第3款(赠与与遗赠 仅对于婴儿出生时能生存者,发生效力), 可以否定这个婴儿取得这笔财产的权利,但 是如果依英国法,由于英国法无此种限制, 他则可以取得这笔财产。
【刘岳华、刘靖华、刘湘华、刘树华诉刘复华遗产继承案】
刘汉源去世后,留有若干遗产。为继承遗产, 刘汉源子女之间发生争议,刘岳华、刘靖华、刘 湘华、刘树华以刘复华为报告起诉至长沙市某区 人民法院。
【问】本案件应适用什么地方的法律?被继承人 刘汉源的住所应如何确定?
第三节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一、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冲突的解决 二、涉外失踪或死亡宣告的管辖权与法律 适用 三、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法律冲突的解决 四、涉外禁治产宣告的管辖权与法律适用
2.权利能力终止
比较项目 冲突的内容
1.有些国家同时存在宣告失踪制度和宣告死亡制度, 例如中国 2.有些国家只有宣告失踪而无宣告死亡制度,例如 法国 各国规定的时间长短不同 法国法:自然人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4年,宣告失踪 日本法:自然人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7年,宣告失踪 1.依宣告所认定的死亡之日其发生效力 2.以宣告之日起发生效力 3.从最后消息日起发生效力 4.从失踪期届满之日起发生效力 1.有的国家,在宣告失踪情况下,失踪人的财产由 其继承人假占有,一旦宣告死亡,才完全按继承处 理 2.有的国家,则对失踪人的财产设立监护,只有在 宣告死亡时才转移财产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第九条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 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第十条 中国公民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 准退出中国国籍: 一、外国人的近亲属; 二、定居在外国的; 三、有其它正当理由。 第十一条 申请退出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丧失中国 国籍。 第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 籍。
当事人有几个住所的,以与产生纠纷
的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为住所。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0条
依照本法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自然 人经常居所地不明的,适用其现在居所地法 律。
【刘岳华、刘靖华、刘湘华、刘树华诉刘复华遗产继承案】
新中国成立前,刘汉源与汪家旺在祖国大陆 结婚,婚后生育5个子女,分别是刘岳华、刘靖华、 刘湘华、刘树华、刘复华。1949年,刘汉源由祖 国大陆去台湾,去台湾后未再婚。 1972年,刘汉 源之妻汪家旺在长沙去世。1988年起,刘汉源先 后5次回祖国大陆探亲,最后一次是1994年7月15 日,1995年2月8日,刘汉源在长沙去世。
(三)中国的有关规定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3条规定, 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适用自然人经常居 所地法律。
【丈夫国外打工期间妻子申请宣告其死 亡案】(P173)
三、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法律冲突的解决 (一) 自然人行为能力冲突的原因
1.各国对成年年龄的规定不同;
2.各国对完全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 年龄界线的规定的差别; 3.“禁治产”制度的不同。
第六章 自然人
第一节 自然人的国籍
第二节 自然人的住所 第三节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第一节 自然人的国籍
一、自然人的国籍及其冲突 二、自然人国际冲突的解决
一、自然人的国籍及其冲突 (一)国籍的含义
国籍是指自然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 公民的法律资格,是一个人作为特定国家的 成员而隶属于这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二) 自然人权利能力的法律适用
1、适用该法律关系准据法所属国的法律— —地位:较少采用
2、适用法院地国法——地位:较少采用 3、适用当地人的属人法——地位:大多数 国家采用
(三)中国的有关规定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1条规定,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
律。
二、涉外失踪或死亡宣告的管辖权与法律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第四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 具有中国国籍。 第五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 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 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 国籍。 第六条 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 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涉外民事关系 连结点 管辖权
(二)国籍的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 国籍的积极冲突:一个人同时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国籍
国籍的消极冲突:一个人同时无任何国籍
血统主义 生来取得 取得国籍的原因 出生地主义 混合制 归化 国内法上的原因 传来取得 国际法上的原因 婚姻 收养 领土割让ຫໍສະໝຸດ 国 籍 冲 突 的 原 因
丧失国籍的原因
(二)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
依当事人属人法来解决自然人行为能力 的法律冲突。
【案例分析】荷兰公民马克行为能力确认案。荷 兰籍男青年马克,21岁,1997年来中国旅游,在 某风景区一户少数民族农家,看中一套当地人的 民族服装。经协商,以随身携带的照相机与之互 易。马克打电话给好友,告知此事。其朋友称这 笔交易不合算,劝马克把照相机换回来,马克回 到农家商谈返还之事,农家不同意。马克遂以自 己时年不满23岁,按其本国法(荷兰法律规定23岁 为成年年龄)尚未成年,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所为民事行为无效为由,诉至我国法院。
(二)住所的种类
1.原始住所:是指自然人因出生而取得的住 所,故又称“生来住所”。
2.选择住所:也称为“意定住所”,是指自 然人因自主选择而取得的住所。 3.法定住所:是指依法律直接规定而取得的 住所。
二、住所与国籍、居所和惯常居所在法律上的区别
三、自然人住所的法律冲突及其产生原因
(一)各国有关住所的法律规定的不同。
(一)死亡或失踪宣告的管辖权
1.由国籍国管辖,
2.由住所地国宣告,
3.原则上应属于失踪者本国法院管辖, 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范围内,也可由住 所国管辖。
(二)宣告死亡或失踪的法律适用 1、宣告失踪或死亡的原因和条件
一般依属人法(尤其是其中的国籍国法)
2、对涉及法院国境内的财产及法律关系的 死亡宣告 依法院地法
(二)事实认定的不同
四、自然人住所的识别依据
国际私法上的住所究竟如何认定?
五、自然人住所冲突的解决
(一)积极冲突的解决 (二)消极冲突的解决
内国住所与外国住所冲突时:内 国住所优先
两个或多个外国住所冲突时:最后 取得的住所优先
自 然 人 住 所 冲 突 的 解 决
积极冲突 的解决
两个外国住所同时取得:有最密 切联系的住所优先 以自然人的意思选择住所为准
国家归并
自愿丧失
申请出籍 选择
婚姻 非自愿丧失 收养
被剥夺
入籍
二、自然人国籍冲突的解决
内外国籍冲突:内国国籍优先 国籍积极冲 突的解决 取得在先的国籍优 先(既得权保护) 数个国籍冲 突 取得在后的国籍优 先(变更国籍自由) 住所或惯常居所地 国籍优先 当事人的住 所地 当事人的居 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