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荆舜置业有限公司楚都御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二号公示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18日开始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要求,结合荆州市荆舜置业有限公司楚都御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在该报告书报送荆州市环保局审批前向公众公示如下信息。
(一)项目总体概况项目情况简述本工程为楚都御苑住宅小区,由荆州市荆舜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工程为荆州区梅村宗地,位于南环路以北、屈原南路以东,东与四星级涉外大酒店——金九龙大酒店毗邻,荆州市国土资源局宗地编号为G(2007)009与G(2008)023号地块。
总用地面积为165439m2(计208亩),土地使用性质为商业、住宅。
本地块拟建地上建筑面积为304842m2,地下建筑面积为36762 m2,容积率为;建筑密度为%,绿地率为 %。
主要建设内容为小高层、多层商品房、商铺等主体工程,车库、道路等配套工程,给排水、供电、供气等公用工程以及景观绿地、油烟处理等环保工程,建成后总居住人数8486(按3人/户计),2762户,地面停车位691个,地下停车位690个。
该项目的建设后,经过统一规划和周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区域总体景观,将形成石首市一个新的居住亮点。
运营将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在人口就业、人们的居住以及本地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正面效益,而导致的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在确保按照本项目环保措施进行的前提下是能够接受的。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各监测点SO2、NO2和TSP的监测浓度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各项监测因子中,氨氮、高锰酸盐指数、pH、挥发酚、COD、Cr6+、DO均严重超过GB3838-2002III类水域标准值,说明护城河和太湖港渠水质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护城河为封闭水体无天然源头,护城河的污水经城东堤排泵和柳门泵站抽排至太湖港渠。
太湖港渠的水体污染主要是受其上游工业企业排放工业废水和荆州古城区排放生活污水的影响,随着城南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运行,即时将会得到好转。
(3)声环境质量现状该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为,夜间等效声级为,项目南面1#监测点夜间噪声超过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的要求,超标原因主要为监测时道路车辆影响。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施工扬尘、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和建筑物装修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废气。
在施工期应及时清扫道路和洒水抑尘,同时必须采用封闭车辆运输,以减少道路扬尘。
加强施工管理,配置工地滞尘防护网,采用商品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
项目施工阶段施工机械运行将产生少量燃油废气,考虑量不大,影响范围有限,只要在运行过程中加强管理,其影响较小。
建议小区业主装修时使用环保型装饰材料,油漆、涂料等,严格控制室内甲醛、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物,使各项污染指标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限值要求。
(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作业废水。
对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建议建设单位应先接好污水管,后进行工程建设,在施工场地设立临时厕所,并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
对施工作业废水,施工现场应设有临时集水池,沉砂池等临时性的水处理设施,对机械洗涤和冷却水,要设集水池集中起来进行隔油和沉淀处理,处理后回用于建筑或外排。
在施工工地周界还应设置排水明沟。
(3) 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
经预测,施工期的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较大,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对施工机械合理布局,对运输车辆加强管理,对噪声较大的设备采取隔声、减振措施,避免大噪声设备同时作业,尽量减轻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4)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间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规范施工单位实行标准施工,规范运输,建筑垃圾应分别堆放不得随便弃于现场,金属垃圾,如钢筋等可以回收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块、弃土、砖瓦、弃渣等可用于土方回填;其它如包装袋、包装箱等由环卫部门统一及时处理。
采取上述措施以后,固体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来自半地下车库高空排放的汽车尾气、居民厨房排放的油烟废气、居民燃用煤气废气、备用柴油发电机尾气、垃圾收集中转站恶臭等。
汽车尾气通过通风系统将废气抽至楼层顶端高空排放,同时应加强车辆进出管理,缩短怠速行驶时间,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装置吸收后,集中收集经油烟竖井于各建筑楼顶高空排放。
居民燃用煤气废气的主要污染物为SO2、NOx、烟尘,将废气引入油烟竖井于各建筑楼顶高空排放。
发电机使用次数很少,只于市电停电时作为应急用,发电机柴油燃烧过程中产生少量的SO2、NO2废气经专用烟道于楼顶高空排放,排气口位置和方向应避开临近的住宅。
垃圾收集中转站的恶臭主要来自有机物的腐败分解,因此应及时清运垃圾,特别是夏季气温高,瓜皮果壳等有机成分较多时,更应科学安排垃圾收集和运出时间,必须做到垃圾当天收集,当天运出。
采取上述措施后,废气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营运期产生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小区化粪池处理后达到荆州市城南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再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有能力接纳本项目的生活污水。
(3) 声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主要的噪声源为变电站、水泵、排气风机等噪声,以及小区行驶的机动车交通噪声。
项目将水泵、电梯设备、风机等高噪声设施布置地下设备间,使用隔声墙体,利用建筑物、构筑物来阻隔声波的传播。
变压站房除了采取墙体隔声外,还应距离居民住宅楼至少20m以上,并且周围加强绿化。
同时加强对小区车辆的管理、设置绿化带,对声环境影响较小。
(4)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居民、物业管理、商铺等产生的生活垃圾,在项目区域内设置分类垃圾回收箱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做到日产日清,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
固体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的影响分析结论通过预测,外界交通噪声对靠近公路一侧的住户有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噪声影响:靠近公路一侧的住户应安装中空玻璃隔声窗,同时周围多种植一些乔木和灌木,加大植树密度,形成绿化自然隔声屏障,减小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的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项目施工期间如果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期水土流失量为905吨。
建设单位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控制区域水土流失。
施工期间应该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原有的植被,能够移植的植被尽量进行移植。
在主体工程完工过后,除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防护外,还应该按照规划进行大面积绿化以恢复部分植被,使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提高。
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对原有景观结构和功能有一定影响。
由于开挖土石方,平整场地、修建道路等施工活动,造成地表裸露、水土流失等,破坏景观的连续、和谐,在一定时段和一定范围内造成景观美感的丧失,影响景观质量。
必须采取一定的工程和生态补救措施,可以通过在场界处种植高大乔木,在靠近市政道路一侧边界树立高大、美观的广告宣传牌,并修建围墙,对施工现场适当进行遮挡等方式,将项目建设对自然景观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总量控制根据本项目的特征,将COD作为总量控制指标,施工期的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较小,且随着施工完毕而结束。
建成后,其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网纳入污水处理厂,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COD的排放量为a(以荆州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浓度计算总量控制指标),按照城市污水处理集中要求,已经纳入其中考虑,故本项目不作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本项目环保投资为116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项目的建设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后对环境的污染可得到有效控制。
项目对荆州市城市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选址可行性结论项目拟建地具有良好的区域位置、交通优势和建设条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平面布局较为合理。
项目只要按照要求,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无害化处理,从规划、环境承载力、生态适宜度等方面分析,本项目选址可行。
公众参与结论从公众参与的调查及结果统计可知,拟建项目周围的绝大部分居民对项目的建设是持支持态度的,有部分居民表示出了无所谓的态度。
其他居民认为,项目的建设对当地有正面有利影响。
为使项目的建设能进一步得到当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建议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其项目建设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根据本次公众意见调查结果,建设方应着重加强与居民的联系和交流,及时采纳他们提出的合理可行的意见,力求使项目建设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尽量减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符合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项目建设具有较明显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项目实施后能满足区域环境质量与环境功能的要求。
但项目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建设单位应该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切实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管理,认真对待和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对污染物做到达标排放。
从环保角度上讲,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建议(1) 项目建设方应重视周围住宅区居民意见,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期的环保管理,并做好施工公告工作,加强与周围居民的沟通和理解。
(2) 项目建成后物业管理应汇同当地街道、居委会等管理部门,积极加强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倡导居民绿色消费行为,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排放,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环保活动,创建“绿色社区”。
(3) 增加空中绿化措施,增强小区自身美化的同时增强了城市景观效果。
(二)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或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如需索取其他补充信息,请通过书面形式(信件或传真)申请,网络查阅期限为2010年11月16日~11月26日,联系方式:荆州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荆州市园林路51号邮政编码:434000,电子邮箱:;传真:;联系电话:;联系人:李传岭;建设单位名称:荆州市荆舜置业有限公司;地址:荆州区梅村宗地,位于南环路以北、屈原南路以东;联系电话:;联系人:倪淼钢(三)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公众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