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制冷剂R134a的特性时间:2010-02-22 来源:互联网发布评论进入论坛R134a(SUVA 134a),化学名:1,1,1,2-- 四氟乙烷,分子组成:CH2FCF3,CAS注册号:811-97-2,分子量:102.0,HFC型制冷剂,ODP值为零。
R134a 的热力和物理性质,以及其低毒性,使之成为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替代品。
HFC-134a可用在目前使用CFC-12(二氯二氟甲烷)的许多领域,包括:汽车空调、家用电器、小型固定制冷设备、超级市场的中温制冷、工商业的制冷机,聚合物发泡,气雾剂产品,以及镁合金保护气体等。
R134a 作为新一代的环保制冷剂,用于替代R12(二氯二氟甲烷),R22,主要应用于汽车空调,冰箱,冷柜,饮水机,除湿机,中央空调(冷水机组)等制冷空调设备中。
用作保护气体:用于镁合金加工上的保护气体。
用于聚合物发泡:聚合物发泡。
用于气雾剂:HFC-134a也可用于那些对毒性和可燃性要求严格的气雾剂中;由于HFC-134a 的低毒和不易燃性,它被研制用于药物吸入剂的载体(即医用气雾剂)。
压缩机生产商通常建议使用多元醇酯POE(Polyol Ester)和聚二醇PAG(Polyalkylene Glycol)(汽车空调)冷冻机油。
HFC-134a的主要物化性质中温制冷情况下CFC-12和HFC-134a理论性能的对照膨胀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热力膨胀阀的作用:热力膨胀阀安装在蒸发器入口,常称为膨胀阀,主要作用有两个:1)节流做用: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膨胀阀的节流孔节流后,成为低温低压的雾状的液压制冷剂,为制冷剂的蒸发创造条件;2)控制制冷剂的流量:进入蒸发器的液态制冷剂,经过蒸发器后,制冷剂由液态蒸发为气态,吸收热量,降低车内的温度。
膨胀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保证蒸发器的出口完全为气态制冷剂,若流量过大,出口含有液态制冷剂,可能进入压缩机产生液击;若制冷剂流量过小,提前蒸发完毕,造成制冷不足;2热力膨胀阀的种类:热力膨胀阀按照平衡方式不同,分内平衡式和外平衡式;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分F型和H型两种结构型式。
1)内平衡式膨胀阀结构和工作原理:内平衡式F型热力膨胀阀结构图内平衡式F型热力膨胀阀结构图。
感温包内充注制冷剂,放置在蒸发器出口管道上,感温包和膜片上部通过毛细管相连,感受蒸发器出口制冷剂温度,膜片下面感受到的是蒸发器入口压力。
如果空调负荷增加,液压制冷剂在蒸发器提前蒸发完毕,则蒸发器出口制冷剂温度将升高,膜片上压力增大,推动阀杆使膨胀阀开度增大,进入到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流量增加,制冷量增大;如果空调负荷减小,则蒸发器出口制冷剂温度减小,以同样的作用原理使得阀开度减小,从而控制制冷剂的流量。
2)外平衡式膨胀阀结构和工作原理:膜片下面感受到的是蒸发器出口压力。
外平衡式膨胀阀与平衡式膨胀阀原理基本相同,区别是:内平衡式膨胀阀膜片下面感受到的是蒸发器入口压力;而外平衡式膨胀阀膜片下面感受到的是蒸发器出口压力。
3)H型膨胀阀H型热力膨胀阀有四个接口与制冷系统连接,其中两个接口与普通热力膨胀阀相同,一个连接储液干燥器,一个连接蒸发器进口;另外两个接口,一个连接蒸发器出口,一个连接压缩机进口。
感温包直接处在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气流中。
该膨胀阀由于取消了F型热力膨胀阀中的感温包、毛细管和外平衡接管,提高了调节灵敏度,结构紧凑,抗振可靠。
1 自过滤干燥器2 到蒸发器 3自蒸发器 4 到压缩机 5 测量孔 6 球 7 弹簧 8 活动脚 9 制冷剂10 薄膜下压力补偿 11 金属薄膜 12 感温元件热力膨胀阀及其电子膨胀阀的原理控制发布时间:2006-06-29 08:09:53 字体:大中小摘要:节能和环保是人类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了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
在该次会议上国际制冷学会发表了《制冷业对于可持续发展和减缓大气变化的承诺》,在此文件中阐明制冷业主要的挑战来自全球气候变暖。
造成制冷业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80%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些间接的排放是部分是由制冷装置运行所需能量的生产引起的。
关键词: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原理控制1. 概述节能和环保是人类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了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
在该次会议上国际制冷学会发表了《制冷业对于可持续发展和减缓大气变化的承诺》,在此文件中阐明制冷业主要的挑战来自全球气候变暖。
造成制冷业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80%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些间接的排放是部分是由制冷装置运行所需能量的生产引起的。
制冷、空调和热泵这些设备所消耗的电能约占全世界生产电能的15%,这表明间接排放的影响是非常的严重。
此文件还提出在下一个20年制冷业必须树立雄心去达到目标之一:每个制冷设备耗能减少30~50%。
制冷业者为保护环境,应把节能贯穿到制冷设备的使用周期中去。
作为制冷循环的四大部件之一,节流装置在系统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选择应用合适的节流机构与制冷系统匹配是整个制冷设备降低能耗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节流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能量匹配进行分析,重点对电子膨胀阀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2. 传统节流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匹配节流的工作原理是制冷工质流过阀门时流动截面突然收缩,流体流速加快,压力下降,压力下降的大小取决于流动截面收缩的比例。
节流机构的作用:1、节流降压。
当常温高压的制冷剂饱和液体流过节流阀,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并产生少许闪发气体。
进而实现向外界吸热的目的。
2、调节流量:节流阀通过感温包感受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过热度的变化来控制阀的开度,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使其流量与蒸发器的热负荷相匹配。
当蒸发器热负荷增加时阀开度也增大,制冷剂流量随之增加,反之,制冷剂流量减少。
3、控制过热度:节流机构具有控制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度的功能,既保持蒸发器传热面积的充分利用,又防止吸气带液损坏压缩机的事故发生。
4、控制蒸发液位:带液位控制的节流机构具有控制蒸发器液位的功能,既保持蒸发器传热面积的充分利用,又防止吸气带液降低吸气过热度。
若节流机构向蒸发器的供液量与蒸发负荷相比过大,部分液态制冷剂一起进入压缩机,引起湿压缩或冲缸事故。
相反若供液量与蒸发器负荷相比太少,则蒸发器部分传热面积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甚至会造成蒸发压力降低,而且使制冷系统的制冷量降低,制冷系数减小,制冷装置能耗增大。
节流机构流量的调节对制冷装置节能降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型中央空调冷水机组常用的节流机构有手动节流阀、孔板、热力膨胀阀、浮球+主节流阀。
2.1手动节流阀手动节流阀是最老式的节流阀,其外形与普通截止阀相似。
它由阀体、阀芯、阀杆、填料压盖、上盖、手轮和螺栓等零件组成。
与截止阀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阀芯为针型或具有V 形缺口的锥体,而且阀杆采用细牙螺纹。
当旋转手轮时,可使阀门的开启度缓慢地增大或减小,以保证良好的调节性能。
手动节流阀开启的大小,需要操作人员频繁地调节,以适应负荷的变化。
通常开启度为1/8~1/4圈,一般不超过一圈,开启度过大就起不到节流(膨胀)的作用。
这种节流阀现在已被自动节流机构取代。
2.2孔板孔板节流机构由两块孔板组成,采用两级节流。
制冷工质通过第一级孔板时,制冷工质刚好到达饱和液体线,并产生少许闪发气体;由于闪发气体占据一部分空间,其流量也在波动,致使工质进入第二级孔板时流体的流量在一定范围(约20%)内变动,进而达到自动调节制冷剂循环量的功能,第二级孔板因变动的流量造成不同的压降变化,与系统高低压差进行调节,于动态平衡后,稳定发挥制冷工质膨胀功能而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一二级孔板设计依据:1、流量公式:q= a x Α x(2 x Δp x ρ)1/22、冷水机组标准工况:12℃/7℃;30℃/35℃。
冷水机组在标准工况满负荷运行时,孔板向蒸发器的供液量与蒸发负荷相匹配。
但机组实际运行经常处于变工况、变负荷运行。
在大压差工况下,蒸发器负荷需求减小(幅度大于20%),孔板最大调节余量20%,由于压差增大,孔板实际供液量比蒸发器负荷需要的液量大,吸气过热度降低,引起湿压缩;在小压差工况下,蒸发器负荷需求增大(幅度大于2 0%),由于压差减小,蒸发器实际存液量比蒸发器负荷需要的液量小,吸气过热度升高,制冷量降低,制冷系数减小,制冷装置能耗增大;在由低负荷转为高负荷情况下(幅度大于20%),蒸发器负荷需求增大,由于制冷剂质量流量增大,短时间内蒸发器实际存液量比蒸发器负荷需要的液量小,吸气过热度升高,制冷量降低,制冷系数减小,制冷装置能耗增大;在由高负荷转为低负荷情况下(幅度大于20%),蒸发器负荷需求减小,由于制冷剂质量流量减小,短时间内蒸发器实际存液量比蒸发器负荷需要的液量大,吸气过热度降低,引起湿压缩,极端情况即机组满负荷运行突然停机,蒸发器负荷需求减小75%,由于制冷剂质量流量突然减小75%,短时间蒸发器实际存液量比蒸发器负荷需要的液量大55%,吸气过热度急速降低,进而降低排气过热度,油分效果下降,甚至导致压缩机奔油。
虽然一二级孔板在一定范围可自动调节,但其应付变工况、变负荷能力差,且制冷系数减小,制冷装置能耗增大,一般不宜采用。
2.3热力膨胀阀热力膨胀阀广泛应用于中央空调冷水机组。
它既可控制蒸发器供液量,又可节流饱和液态制冷剂。
根据热力膨胀阀结构上的不同,分为内平衡式和外平衡式两种。
考虑到制冷剂流经蒸发器产生一定的压力损失,为降低开启过热度,提高蒸发器传热面积的利用率,一般自膨胀阀出口至蒸发器出口,制冷剂的压力降所对应的蒸发温度降超过2~3℃,应选用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力平衡的基础上。
工作时,弹性金属膜片上部受感温包内工质的压力P3作用,下面受蒸发器出口压力P1与弹簧力P2的作用。
膜片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鼓起,从而使阀孔关下或开大,用以调节蒸发器的供液量。
当进入蒸发器的液量小于蒸发器热负荷的需要时,则蒸发器出口蒸气的过热度增大,膜片上方的压力大于下方的压力,这样就迫使膜片向下鼓出,通过顶杆压缩弹簧,并把阀针顶开,使阀孔开大,则供液量增大。
反之当供液量大于蒸发器热负荷的需要时,则出口处蒸气的过热度减小,感温系统中的压力降低,膜片上方的作用力小于下方的作用力时,使膜片向上鼓出,弹簧伸长,顶杆上移并使阀孔关小,对蒸发器的供液量也就随之减少。
热力膨胀阀的过热度由开启过热度和有效过热度组成,开启过热度与弹簧的预紧力有关,有效过热度与弹簧的强度及阀针的行程有关。
膨胀阀的弹簧是按标准工况设计的,机组在标准工况下,机组满负荷或变负荷运行均维持较高的COP值。
但在大压差工况下,蒸发压力降低,蒸发器负荷需求的液量减少,但实际情况相反,在吸气过热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蒸发压力降低,蒸发器出口压力P1相应降低,膜片上下的压差变大,使主阀开度增大,供液量增加;但在小压差工况下,蒸发压力上升,蒸发器负荷需求的液量增多,但实际情况是在吸气过热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蒸发压力上升,蒸发器出口压力P1相应提高,膜片上下的压差变小,使主阀开度减小,供液量减少;在变负荷下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