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页第3页可接受标准:≤50CFU/棉签
1.6.2最终淋洗水取样。
目的:评价整个设备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淋洗用水为空白作对照,排除生产用水中的微生物污染。
检验方法:菌落计数法
可接受标准:≤25CFU/ml
1.7取样方法
1.7.1最终淋洗水取样
取清洗过程中最终洗出液作为被验样品的方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储罐.包衣锅.管道等内表面平滑,管道多且长的生产设备。
取样方法:根据淋洗水流经设备的线路,选择淋洗线路相对最下游的一个或几个排水。
作
为取样口。
分别按照微生物检验样品和化学检验样品的取样规程,收集清洗程序最后一步淋洗即将结束的水样。
也可在淋洗完成后,在设备中加入一定量的工艺用水,用量必须小于最小生
产批量,使其在系统内循环后在相应位置取样。
如在验证试验中采用后一方法,其结果的可靠
性要好一些。
对淋洗水样一般检查残留物浓度和微生物污染水平。
内部残留物的测试,在试验方面必须根据检出的灵敏度规定洗液量。
如生产有澄明度与不溶性微粒要求的制刑,通常要求淋洗水必须同时符合相关剂型不溶性微粒和澄明度的标准。
1.7.2擦拭取样
用清洁或含有乙醇的棉签等擦拭所指定的区域面积,对最难清洁部位直接取样,通过考
察有代表性的最难清洁部位的残留物水平,评价整套生产设备的清洁状况。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机械表面残留物的测试。
取样方法:略。
1.7.2.1擦拭工具和溶剂
(1)药签的选择原则:
①能被擦拭溶剂良好的润湿,应耐一般有机溶剂的溶解。
②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韧性,足以对设备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和摩擦力,并不易脱落纤维。
③能同擦拭和萃取的溶剂相兼容,不对检测产生干扰。
注意:棉签容易脱落纤维,故在使用前应用取样用溶剂预先清洗,以免纤维遗留在取样表面。
(2)溶剂的选择原则:
①溶剂不得在设备上遗留有毒物质
②应使擦拭取样有较高的回收率。
③不得对随后的检测产生干扰。
注意:用于擦拭和萃取的溶剂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一般为水、有机溶液或二者的混合物,也可含有表面活性剂等以帮助残留物质溶解。
共5页第4页1.7.2.2擦拭取样操作
(1)计算所要擦拭表面的面积,每个擦拭部位擦拭的面积应以获取的残留物的量在检测方法的
线性范围内为原则,通常可取25cm2(4in2)或100cm2。
(2)用适宜的溶剂润湿药签,并将其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
(3)将药签头按在取样表面上,用力使其稍弯曲,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
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
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
翻转药签,让药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
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
如下图所示:
取样员的取样方式足产生较大RSD的主要原囚。
应尽可能采用固定力度。
擦拭速度和线路。
取样员可
根据拭棒弯曲的程度估算加在擦拭表面的压力。
(4)擦拭完成后,将药签放入试管,并用螺旋盖旋紧密封。
(5)按步骤(2)湿润药签,将药签直接放入试管并旋紧密封,以此作为对照样品与其它样品一起
送至实验室检测。
(6)取样完成后应在试管上注明产品名称、号、取样部位、取样日期、取样目的等有关取样信息。
(7)擦拭取样亦用于微生物取样。
应使用无菌的擦拭棒,按表面微生物取样要求取样。
1.7.2.3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应经过验证。
检验方法对待检测物质应有足够的专属性和灵敏度。
检验方法验证
还包括精密度、线性范围、回收率试验。
一般要求线性范围应达到残留物限度的50%~150%,代表精密度的RSD小于10%即可。
方法的回收率可与取样的回收卒结合进行。
1.7.2.4取样验证
取样过程需经过验证。
通过回收率试验验证取样过程的回收率和重现性。
要求包括取样的
回收率和检验方法回收率在内的综合回收率不低于50%,体现重现性的多次取样回收率的RSD
不大于20%。
1.8注意事项
清洁验证试验至少进行三次。
每批生产结束按清洁规程清洁,按验证方案检查清洁效果,
取样并化验。
重复上述过程三次,三次试验的结果均应符合标准。
如果出现个别化验结果超标的情况,必须详细调查原因。
若有证据表明结果超标是因为取样、化验失误等原因造成,可将此数
据从统计中删除。
否则,应判验证失败。
不得采用重新取样再化验直至合格的做法。
验证
共5页第5页失败意味着清洁规程存在缺陷,应当根据化验结果提供的依据修改清洁规程,随后开展新一
轮验证试验。
2、清洁验证文件
2.1验证方案的内容
(1)封面格式统一;(2)目录;(3)目的;(4)执行的清洁规程;(5)列出该设备生产的一组产品(产品与规格);(6)确定参照产品;(7)确定最难清洗部位;(8)选择最不利清洗条件的参数;(9)取样位置(最好用图表示);(10)取样工具;(11)取样溶剂;(12)检验仪器及检验方法;(13)确定可接受限
度标准;(14)取样计划。
2.2验证实施
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检验,收集检验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书,装订面册。
2.3验证报告
总结验证结果,对验证结果进行小结,提出验证结论并评价,整理验证报告并报主管领导审批。
3、清洁程序的再验证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须进行清洁程序的再验证;
3.1清洁剂改变或清洁程序作重要修改;
3.2生产的产品改变,增加生产相对更难清洁的产品:
3.3设备有重大变更;
3.4清洁规程有定期再验证的要求。
可接受标准:≤0.03abs,波长范围:210~360nm。
10.2检验方法
10.2.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SOP-I-XXX。
本检验方法已验证,见验证报告QVR-XX。
10.2.2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SOP-I-XXX。
本检验方法已验证,见验证报告QVR-XX。
11、可接受限度标准
11.1参照产品生产结束后,按规定的清洁规程(SOP-H-XXX)清洗设备,目检无可见残留物或残留气味。
11.2最难清洗部位棉签法取样,清洗后,每一取样棉签最大允许残留量为:
11.3淋洗溶剂取样,每ml淋洗溶剂最大允许残留量为:
11.4最终淋洗水取样,同时以淋洗用水空白作对照。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
11.5微生物取样可接受标准
棉签法取样:≤50CFU/棉签
最终淋洗水取样:≤25CFU/m1
12、取样计划
12.1在产品e生产结束后,按清洁规程(SOP-H-XXX)实施清洁。
12.2在清洗进行到最终淋洗将结束时,按取样位置图(见步骤7)的指示,用无菌取样瓶和普通取样瓶各取两瓶,每瓶各500m1淋洗水。
取微生物样品时注意避免取样造成的污染。
12.3清洁完成后,按擦拭取样位置图(见步骤7)的指示,取微生物样和表面残留物样。
应先取微生物样,后在邻近位置取残留物样。
擦拭取样方法已验证,见验证报告CVR-XX。
12.4样品应及时密闭,贴上标签,注明产品名称、批号、取样位置(号),取样日期及取样目的等,送至QC检测。
及时填写取样记录表。
12.5验证试验应连续进行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