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名人故事:才子欧阳修

历史名人故事:才子欧阳修

历史名人故事:才子欧阳修
欧阳修不但身居副宰相的要职,还是北宋文坛盟主,唐宋八大家
之一。

他的家经常高朋满座,一大批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经常到宰相
府高谈阔论把酒论诗。

华灯把厅堂照耀得如同白昼,觥筹交错,相映成趣。

欧阳修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大家族,但传到欧阳修的祖父时家道已
经衰落。

欧阳修4岁时父亲病故,生活无着,母亲只好带他到湖北投
奔叔父。

母亲教子很严,叔父是个小官,家境也不富裕,甚至不能给
欧阳修*提供学习用的纸笔。

母亲就带着欧阳修来到一条小河边,就地
取材,用荻草作笔,在松软的沙地上完成欧阳修的启蒙教育,一笔一
画写出一个大写的“人”字,“画荻教子,荻草学书”从此传为美谈。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22岁的欧阳修跟随岳父胥偃来到京
师汴梁(今开封),连考四场,三场第一。

他一出场就是一个“白鹤亮翅”,冠绝京华。

但性格决定命运,他的仕途并不通达,为北宋政府“工作”40余年,几度贬谪,却丝毫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代宗师。

欧阳修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新五代史》《新唐书》等。

他的
《醉翁亭记》《秋声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创立了应用文概念,开拓性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主张应用文以实用为主。

他的诗、词、赋、散文都很美,被贬滁州后写出了千古不朽的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这些山在仕途上和人的心中是画地
为牢的屏障,在文学家眼里却是突出“林壑尤美”、“蔚然深秀”的
画框。

醉心秀美的山水和自己营造的悠然心境中,欧阳修乐而忘忧.他
是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被召回京城后,利用自己的声望举荐奖掖
大批文学新人,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些人
中有王安石、曾巩、苏轼父子。

在举荐苏轼时有好心人说:“怕是十
年之后世人只知道苏轼,不知道先生了。

”欧阳修淡然一笑,高贵洒
脱、大家风范的胸襟气度跃然纸上。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不光知道苏
大学士,更敬重欧阳修。

但欧阳修的长相却不像雕塑中塑造的那么完美。

他还长了两个外
露的兔牙,又矮又瘦。

一次,皇帝接见他,被皇后看到了,皇后皱起
眉头说没见过这么丑的人。

就连风流宰相晏殊见了他也说他的长相和
其清新典雅的文字大相径庭。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男才女貌,男人在才不在貌,多少美女慧眼识珠,为他的智慧与才华所倾倒。

欧阳修先后娶的三个老婆个个如花似玉,系出名门。

欧阳修年轻时,不失为一风流才子。

欧阳修过65岁生日时,当年的门生都已功成
名就,文学上更是功名卓卓,超过老师。

他们都赶过来祝老师生日快乐。

一位美女“粉丝”一边殷勤把盏一边说:“先生‘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既然不关风月,那和什么相关呢?”欧阳修反问:“我笑起来的样子很难看吗?”“不难看,先生的魅力指数在座的都
比不上。

”智慧豁达无私善良的男人才是最可爱的人。

欧阳修是唐宋
八大家宋代的领军人物,无论从政和著述都成绩颇丰,作出过重要的
贡献,不但在中国古代文学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在世界文学也是名闻
遐尔。

欧阳修享年66岁,死后,安葬在河南的新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