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想教育演讲稿

理想教育演讲稿

理想与奋斗祁县初级中学马晨什么是理想?理想应当是有一个奋斗目标,是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并且是需要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的想象。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正确目标和方向,是人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是人生前进的旗帜和力量的源泉。

理想是梦想,有理想,就意味着对明天充满了追求与渴望,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

亦有诗云,“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之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诗中的“理想”就如同我们平时所说的“梦想”,梦想虽然不像诗里说的一样伟大、神圣,但它的确会成为我们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动力,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有梦就有希望,心若在梦就在。

有梦想的人生才是理想的人生,从小是否树立远大理想对个人的成长来说就显得颇为重要。

我国古训有言:少年立志要远大,持身要紧严。

立志不高,则溺于流俗;持身不严,则入于匪辞。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就如同一个人的灵魂,给予一个人目标,激进起你的斗志!一个人没有了理想,就如同灵魂被枷锁禁锢,肉体,只是迷茫而又无助的躯壳罢了。

理想是人生真正的点晴之笔,它能化腐朽为神奇,使短暂的一生成为永恒,把原本灰暗的世界浓浓地抹上快乐的晶亮之色。

记得有一则小故事:一位旅行者在途中看到一群人在干活,他问其中一位在做什么,这个人不高兴地回答:“你没有看到我在敲打石头吗?若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我才不会在这里做这些无聊的事。

”旅行者又问另一位,他严肃地回答:“我正在做工头分配给我的工作,在今天收工前我可以砌完这面墙。

”旅行者问第三位,他喜悦地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厦。

”他为旅行者描绘大厦的形状、位置和结构,最后说:“再过不久,这里就会出现一座宏伟的大厦,我们这个城市的居民就可以在这里聚会、购物和娱乐了”。

大家都干着同样的活,可为何有的人很不高兴,有的人神情严肃,有的人却怀着喜悦之情呢?是什么让他们的心情产生了如此的天壤之别?原因其实很简单,前两个人对工作、生活并没有真正的追求,而第三个人则怀有一颗火热的为理想而奋斗的心,所以他在工作之时才那样的快乐,充满信心!"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多么浅显易懂的道理啊!是的,每个人都可以有理想,可以为理想奋斗。

然而,只有那些奋斗过的人,才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和幸福。

所以,快乐只属于为理想奋斗过的人。

当年幼的毛泽东从书中得知祖国的危机时,他便竖立了理想:要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奋斗着,从新兵到国家主席,他历经了磨难,建立了新中国。

而他的亲人却都在战役中牺牲了。

当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民都欢呼起来,而最快乐的是毛主席,因为他为理想奋斗过,新中国的成立证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因此而感到快乐和欣慰。

人生因为有了理想而有意义,生活因为有了理想而丰富多彩。

理想是为自己而定的,所以要从自己现在的角度来想。

有些人的理想是很远大的,说能考上牛津大学,但是,光有理想怎么够呢?还有些人的理想是很狭窄的,马上就能实现,这有什么用呢?理想就像是搭房子,房子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要靠自己的行动来证明。

理想是心中定的一个奋斗目标,不能太大,不切实际,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实现不了。

不能太小,这样的理想实现了也无大意义,理想应是切合实际,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的一种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理想必须是正当的,积极向上的,它的实现既能引导自己走上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又不会损害别人的利益,相反对别人也是一种有益的帮助。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的高三学生钟灵毓秀,最近刚收获了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耶鲁大学提前录取通知书。

这个在同学眼中古灵精怪的17岁女孩,只用了4个月,就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只要你拼命,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被同学们形容为“爆强”的钟灵毓秀,外表清秀而瘦弱,以至于记者很难将她与那个用起功来对自己下得了狠手的拼命三郎形象联系起来。

钟灵毓秀喜欢称自己为“草根”。

在她的字典里,草根代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知道自己很优秀,眼界比别人宽,舞台比别人大。

但是他们简单,低调,很热爱身边的每个人,不自大,很快乐地骄傲着。

怀着草根的心态,头顶着2005年全国高中生英语竞赛一等奖、2006年美国AMC数学竞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钟灵毓秀再一次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证明,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现在不努力将来啃老怎么办与大多数从高一甚至初中就开始怀抱着留美之梦的同学不同,钟灵毓秀一开始走上申请之路纯属无奈。

因为没有北京市户口,在高二那年寒假,她突然得知自己不具备高考资格,在北京和家乡都不能参加高考。

这一闷棍让她蒙了。

她,一个北京最优秀高中的优秀女孩,居然毕业后连技校都没得上。

钟灵毓秀踏入了新托福的课堂,决定背水一战。

北京新东方的托福班是一个转折点。

那16天的串讲,400人的课堂,每天中午蜂拥而出买盒饭的队伍和教室里微微污浊的空气,都与讲台上老师声嘶力竭的喊叫,课桌上写得乱七八糟的笔记本和书包里沉甸甸的OG(官方指南),一同串联起了那个冬天独一无二的记忆。

正在较劲的时候,托福课刚结束的晚上,钟灵毓秀又被一个噩耗打蒙。

她的英国籍启蒙老师,已经癌症晚期,快不行了。

钟灵毓秀疯了一样地给老师打电话,可是他几乎都说不出话来。

对着电话哭了好久以后,钟灵毓秀听见他的声音,“Youworkhard”(你要努力)。

“然后我就做了这辈子最勇敢的一件事:放下电话,回屋继续做英语听写。

”3月中旬,老师去世了,钟灵毓秀哭得精疲力竭。

“之前他常常跟我说:‘Youneedtorelaxmore’(你要更放松)。

而我最后一次听清他说的话,是叫我用功。

所以如果我哭累了,就听他的话,用功学习。

”3月下旬,考了新托福。

然后钟灵毓秀开始上北京新东方SAT的培训班,每个周六、日挤两个小时公交车去上课。

而SAT的备考才是真正的考验。

起跑太晚,钟灵毓秀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4月开始背单词,6月就要考。

必须快快解决单词。

钟灵毓秀做了一张很宏伟的计划单,里面列好了每天要背的list (项目),信心满满地把它贴在了书桌前的墙上。

每天早上四点半,钟灵毓秀起床,背大概450个“变态小单词”,然后去上学。

放学回家6点开始复习单词,8点结束,再做学校的作业,11点半睡觉。

“所有人的梦想都很美好,然而只有少数人能够实现,就因为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朝着梦想努力。

”钟灵毓秀很感谢父亲。

很多个又黑又冷的早晨,父亲都会“哗”地一下掀开她温暖的被子,抓住她的脚踝,一下把她拽下床,让她瞬间从甜蜜的梦乡坠落到冰冷的现实中。

有一次她犯了懒死活不起,父亲第一次发火。

“没志气!自己定的计划不完成定它干什么?你自己想做的事情你都不去做,还要靠别人。

你能成什么事?”站在门槛上,父亲将她一顿臭骂。

现在回忆起来,钟灵毓秀觉得父亲很有道理。

父亲的发火让她第一次略带恐惧地认真思考,自己没有退路,如果现在不努力,没有大学上,将来啃老怎么办。

因为别无选择,钟灵毓秀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也逼出了自己在4个月内托福和SAT一次顺利过关,直奔申请。

申请比考试难上一百万倍人生应该有一种状态和境界是纯粹的快乐“我觉得申请比考试难上一百万倍。

”相比申请,钟灵毓秀觉得考试只能算是小菜一碟,只要花脑力和时间,就能考出好分数,而要写出好的申请文书,要用的是心。

每年有不知道多少百万人申请美国大学,但所谓的特长就那么几项,所谓的性格特点就那么几样,想获得机会,就必须找出自己的不同之处。

而钟灵毓秀能做的,就是不断叩问自己的内心“我是谁,我要介绍给别人什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东西让别人理解你。

”有很多比自己强得多的朋友,最终被耶鲁拒了,总结教训,钟灵毓秀觉得他们都失败在没有真正地去思考“我是谁”,搭配上出了问题。

“这是我们的父母甚至七八十岁的人可能都想不明白的问题。

要十七八岁的孩子来想,确实很难。

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锻炼,不断地叩问,在这个探寻的过程中你会成长。

”最终,她的所有申请文书放在一起,才会是一个统一的,相互呼应的她。

“在这一环节上所付出的思考,使我对自己的了解比以前不知道深刻了多少倍。

”因为兴趣多元化,申请阶段钟灵毓秀最初研究过的学校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名单。

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斯坦福、杜克、威廉姆斯学院、瓦萨尔学院、波莫纳学院……妈妈则极力推荐韦尔斯利女子学院,那是一所盛产“第一夫人”的学校,宋美玲、希拉里都毕业于此。

但钟灵毓秀最后选择了耶鲁。

参加过几次聚会,钟灵毓秀发现了耶鲁人的特质:绝对精英,绝对优秀,但关键的是,他们优秀得很幸福很平凡,简单,低调,不跟人拉开距离。

而这种草根精神恰恰是她深入思考后确立的自己要追寻的目标。

虽然只有17岁,但钟灵毓秀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更喜欢思考和探寻。

因为很好奇在科学和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否会有相互交融的状态,她“想学一两门很深奥又很实用的基础学科”。

她对一切探寻人性的东西非常敏感。

“我喜欢安妮•赖斯吸血鬼系列的所有小说,但我不喜欢为了惊悚而惊悚,为了恐怖而恐怖。

我相信人类最崇高的一种境界起源于人类的痛苦,吸血鬼们的情感绝望,微妙,美丽,痛苦。

”对于前途和未来,她也有自己的想法。

北京的学习尖子往往会给自己做类似的计划:上普林斯顿的本科,然后去哈佛的商学院,毕业之后到华尔街任职,任职3年之后作“首代”派驻中国,或从政,或进联合国。

“这样想挺好,但这是不是你最想要的?”钟灵毓秀话锋一转,“人生应该有一种状态和境界是纯粹的快乐,别人可能不能理解,但你在这种状态比当总统夫人更快乐。

”永远有比你苦的人人提高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找理由漂亮、聪慧、有灵气,不仅有很多同龄的朋友,还有不少忘年交。

钟灵毓秀的成长之路似乎一直顺风顺水。

“当然有过挫折”,她强调,但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平和的心态和坚持的决心。

“好多时候你不知道怎么办,特别绝望的时候,你得接着向前”。

申请的时候,钟灵毓秀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

累到忍无可忍,她就想那些在准备高考的同学战友,他们每天背单词少睡多少时间,效果不如她好,心理压力更大;累到忍无可忍,她就想那些铲沙子、搬石头的农民工,他们吃得不如她好,睡得不如自己舒服,还要干比她更耗费体力的活。

“永远有比你苦的人!你这样想,就会觉得没什么难事,做就是了。

”“不困吗?难道脑袋不会像浆糊一样不好使了?”“不会。

人在特别拼命的状态下大脑会分泌一种激素,支撑你继续往下干。

我觉得真的是这样。

”在做SAT模考的时候,因为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钟灵毓秀特别抓紧时间。

每天8点起床,做一整套题,5个小时,中间不休息。

为了不上厕所,她不喝水。

中午1点钟之后,出门买个面包同时散步半个小时,回来接着做阅读,复习单词。

晚上7点钟,爸爸回来,吃一顿饭大概半个小时,再接着做阅读写作,到凌晨3点半睡觉。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15天,钟灵毓秀没觉得苦。

“人很激情很投入时,就不会在乎周围的世界。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在制定了雄伟的计划后,总能为自己的懒惰找到N多理由,记忆力不行了,体力不行了,事情一大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