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垫皮带运输机检修维护规程3.13

气垫皮带运输机检修维护规程3.13

国投广东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气垫皮带运输机维护检修规程Q/GTSW207.01-20151 总则1.1适用范围本规程可作为公司范围内DD型半气垫皮带输送机在使用、维护、检修过程中所遵循的技术准则。

1.2引用标准GB10595-2008 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HG25039—91 皮带输送机维护检修规程GB 14784-2013 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DB13/T1380-2011 带式输送机配件托辊DB13/T1379-2011 带式输送机配件滚筒河南天隆气垫皮带机说明书2 设备完好标准2.1设备主要结构及性能参数简述皮带输送机主要由输送皮带、主动轮、从动轮、托辊、挡板、张紧机构、盘槽、气箱、风机、电机驱动系统组成。

2.2设备完好标准2.2.1零部件2.2.1.1零部件齐全,质量符合要求整机体无缺损变形开焊,运转正常无异响,滚筒表面无严重损伤,磨损无孔洞现象。

2.2.1.2机头、机尾清扫装置接触良好有效,拉紧装置完整齐全,动作灵活,调节余程不小于全行程的1/5。

制动装置灵活可靠,负荷停车后胶带逆行不超过1.5m,顺向下滑不超过4m。

防跑偏保护装置灵活可靠。

信号连锁和各种报警安全附件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2.2.1.3胶带接头不得有脱落和剥层现象,胶带边缘磨损和横向裂口长度不超过胶带宽度的5%。

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符合要求。

2.2.1.4托辊齐全,转动灵活,无异响,无卡阻现象,缓冲托辊表面胶层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厚度的2/3。

2.2.1.5标志分明、铭牌清晰,设备的防腐完整有效。

2.2.2设备性能2.2.2.1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润滑油符合要求。

2.2.2.2设备无异常振动、松动、杂音等不正常现象。

2.2.2.3各项运行参数均在指标控制范围以内。

2.2.2.4能够满足生产要求.2.2.3设备环境2.2.3.1设备应清洁,无油污、灰尘,无漏油、漏气,各密封点无泄漏。

2.2.3.2设备周围地坪、楼板、拦杆平整完好,道路畅通。

2.2.3.3设备周围排水沟畅通,无积渣。

3 皮带输送机的维护保养、检修周期与内容3.1 皮带机的日常维护保养3.1.1日常维护3.1.1.1保持设备整洁卫生。

3.1.1.2注意润滑情况是否正常,主要润滑油的质量和油位,经常倾听传动设备运行是否有杂音。

3.1.1.3经常观察各个安防设施工作是否正常稳定。

3.1.2.4皮带机、电机的响声和振动是否正常。

3.1.2.5严格执行润滑管理制度。

3.1.2定期检查3.1.2.1表面除锈、除污和清洗。

3.1.2.2定期检查皮带的气垫情况与磨损情况。

3.1.2.3各轴承座有无漏油现象。

3.1.2.4定期检查各部分的螺栓是否松动。

3.1.2.5定期检查下料口否畅通。

3.1.2.6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3.2 皮带输送机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根据状态监测结果及设备运行状况,可以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一般检修周期见表1。

标1 检修周期:检修内容3.2.1 小修:3.2.1.1检查、修理皮带接头;3.2.1.2检查、修理托辊;3.2.1.3检查齿轮啮合、磨损情况,并清理加油;3.2.1.4检查并清理气箱盘槽堵塞。

3.2.2 中修:3.2.2.1包括小修项目;3.2.2.2解体检查各传动机构、自动机构、滚筒及其轴承完好情况,并清洗和换油;3.2.2.3消除皮带表面、侧面挡板、皮带接头的缺陷,调整皮带的张紧度;3.2.2.4检查、调整皮带的清理装置及卸料装置,磨损严重的应予更换;3.2.2.5检查下料斗磨损情况,进行修补、刷漆;3.2.2.6气箱泄露点消漏。

3.2.3 大修:3.2.3.1包括中修项目;3.2.3.2气箱泄露点消漏,气象盘槽磨损严重的酌情更换或修补;3.2.3.3解体减速机清洗,修理已损件,更换润滑油;3.2.3.4部份或全部更换运输皮带;3.2.3.5桁架校直、修理或全部更换,防腐、刷漆;3.2.3.6更换调节螺栓,修理皮带张紧装置及各种防护罩;3.2.3.7校正传动滚筒、末端滚筒和托辊支承位置。

4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4.1桁架:4.1.1在修理桁架时,必须拆去运输皮带,将桁架置于平整地面,逐段进行。

加固补充的型钢,力求同型号,焊接必须牢固,修好后校直、校平。

4.1.2桁架不得有裂纹或变形,在设备运行时,桁架不得有异常震动和位移。

4.1.3防腐、刷漆。

4.2 皮带:4.2.1皮带磨损超过其厚度的40-50%或皮带橡胶严重脱落时,应予更换。

4.2.2 皮带采用阶梯搭接时,其搭接长度约为皮带宽度的1.5倍,割开角度为20度,每阶梯间距为200毫米,搭接处需硫化处理。

4.2.3 皮带采用分层对角搭接时,其搭接角度可取30-45度,搭接线应分层交叉,搭接处需硫化处理。

4.3 滚筒和托辊(不包括电动滚筒):4.3.1 滚筒和托辊必须转动灵活,主动滚筒与主动轴配合必须紧固牢靠,不得松动。

4.3.2 金属滚筒表面及轮辐不得有裂纹或严重缺陷,否则应进行修补或更换。

滚筒椭园度不得超过滚筒直径的百分之一。

4.3.3 金属滚筒外皮厚度磨损超过60%应予更换。

橡胶或塑料制的滚筒和托辊,其外皮厚度磨损40-50%;或筒体出现两端膨大,使轴承与滚体发生松动或脱离时,应予更换。

4.3.4 安装托辊时,托辊架应与桁架上平面纵向中心线垂直,其检查方法,可在桁架两端中心线拉一直线,然后用直角检查。

4.4 轴:4.4.1 轴与轴颈应无损坏、裂纹等缺陷,轴颈表面粗糙度不低于。

4.4.2 轴的不直度不大于轴颈公差设计值的一半,否则应校直或更换。

4.5 轴承: 4.5.1 滚动轴承:4.5.1.1 轴承应转动自如,无杂音,滚珠或滚柱及内外圈工作表面上应无麻点、锈蚀及分层现象,隔离架完好,否则更换。

4.5.1.2 用千分表测量轴承游隙,其最大磨损值按表1规定: 表1 单位:毫米轴承内径 允许最大磨损值20 ~50 0.104.5.1.3 滚动轴承与轴之间的配合宜采用H7/m6或67k H ,轴承与轴承座之间配合应采用67h K 。

4.5.1.4 轴承和轴承座之间不允许放置垫片。

如间隙超过规定,可镶套或更换。

4.5.1.5 拆卸轴承必须用专用拉马,不得乱打乱敲。

4.5.5.6滚动轴承安装必须紧靠在轴肩或轴肩垫上。

4.5.5.7热装轴承温度不大于120℃,严禁直接火焰加热。

联轴器类型允许误差径向跳动端面跳动 弹簧片式0.10-0.12≤ 0.08表2 单位:毫米4.6 皮带清理器4.6.1 清理刮板应调整到使橡皮较紧地接触到皮带表面,但不得压力过大。

4.6.2 当清理刮板之橡皮磨损至金属架与皮带表面距离5-10毫米时,必须调整刮板或更换橡皮。

4.7 下料斗4.7.1 下料斗与皮带间的落煤管必须斜装,以免落煤划伤或卡住皮带。

4.7.2 修补或新制下煤斗应防止焊接变形,必须保证质量,安装位置高低合适、牢固。

4.8 联轴器4.8.1 联轴器拆修应用专用拉马,不得敲打损伤。

4.8.2 联轴器找正应符合表2规定:155 ~200 0.404.8.3 两联轴器端面间隙应符合表3规定:表3 单位:毫米类型联轴器直径端面间隙小型90-140 1.5-2.5中型140-260 2.5-4大型260-500 4-64.9 减速机:按照《齿轮减速机检修规程》执行。

4.10输送带接头常温冷粘工艺:4.10.1.接头制作:1)按大于带宽1/2的尺寸长度,沿带长方向用切割刀、分层起子、剥皮核桃钳等将皮带分层切割、剥层制成斜台阶式搭接面 (如下图所示) 。

每层切割时不要伤及帆布等组织物,皮带的边缘要与编织物层割平。

①搭接长度L:一般取输送带宽度B的0.6~0.8。

总的原则是输送带越长搭接长度也越长。

②斜切段:考虑到割制、粘贴的方便程度,割制角度一般取30°左右。

实际操作时,一般取斜切段(小直角边)为输送带宽度B的一半左右即可。

③割制台阶:目的在于延长输送带接头使用寿命。

台阶数越多使用寿命越长,工作量也越大。

综合考虑,台阶数一般不少于3级,最好能达到5级以上(结合骨架层数一起考虑)。

2)胶带两端互相搭接时,上部胶带要与运行方向一致,两搭接头制作好后应重叠在一起,检验其尺寸精密度,并检验编织物分层是否精确适合,或进行调整。

各台阶间不能有间隙,并将两个台阶式搭接面对准贴合。

(如下图所示)。

4.10.2.表面处理:①用手提式电动钢丝轮机或钢丝刷平整、均匀地仔细打毛待粘表面,去除残余橡胶层,粗化露出的编织物本体,但不要损坏帆布等编织物本体。

②刷净毛屑物,并用清洗剂(如丙酮、无水乙醇、三氯乙烯)等清洗去污,晾置使其充分干燥。

③不可用水清洗,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的皮带一定要在阳光下晾晒或用碘钨灯、红外线灯烘烤使其充分干燥。

4.10.3.混合胶液:①将铝瓶中的固化剂倒入装有胶浆的铁桶中充分混合搅拌均匀。

②根据实际需要,可各取胶和固化剂的一部分按照重量比在其他容器中混合使用。

③配制胶液必须即配即用,应在适用期2小时内用完,即从混合到用完应控制在2小时内。

不可久放。

4.10.4.涂胶:①用短而硬的毛刷在充分干燥的被粘面上分三次沿一个方向均匀地涂刷胶液,胶层不要太厚或者太薄。

②每次涂刷后,胶膜达到表干(即待溶剂挥发后,至不粘附手指背面而有粘力感)时再刷下次胶。

4.10.5.干燥:①为节省时间使胶液提前达到最终固化强度和提高粘接强度,每次涂胶后应用碘钨灯或红外线灯烘烤(烘烤温度60~80℃),加快溶剂挥发,至不粘附手指背时再刷下次胶。

②快干型粘合剂易燃,烘烤时灯与皮带搭接面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50cm,否则容易造成胶膜燃烧起火。

③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粘接皮带,烘烤干燥尤为必要。

4.10.6.粘合:①待第三次涂胶后烘烤至不粘附手指背时,将两个台阶式搭接面对准贴合,按照皮带运行方向,胶带两端相叠。

(如下图所示)②用手捶从中间向四周密实地敲打2~3遍即可,排尽两搭接面间的空气。

若不慎出现起泡,可用针刺穿,然后敲打或碾压。

4.10.7.固化:①皮带接头粘合后,在张紧前应在常温下静置固化30~60分钟,即可清理现场,载荷运行生产。

②若条件允许,延长固化时间会使粘接效果更佳。

③在低温或潮湿的环境中粘接皮带,除烘烤外,固化时间必须延长至足够长,一般为24小时。

4.10.8.封口:为获得最佳的粘接效果,两个接口缝用JLD-920橡胶修补剂进行封口处理。

5 试车与验收5.1 试车前检查各紧固件是否可靠,皮带接头是否良好,皮带是否装反。

5.2 各部轴承、齿轮、减速机的润滑油应符合规定。

5.3 滚筒、托辊应转动灵活,张紧装置、清扫装置、下料斗位置适当、牢靠。

5.4气箱无明显泄露,气箱压力稳定。

5.5 空负荷试车一小时,应全面检查:5.5.1外露齿轮啮合情况及减速机运转情况,应无异常声音和振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