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作者:赵凤莉
来源:《财经界·中旬刊》2018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企业价值的评估随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之间的收购、重组、合资、合并等经济活动越来越多,都需要评估企业的价值。
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准确性将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败。
本文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角度探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加强,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间并购、重组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并购、重组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的准确性,企业价值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世忠在2006年中国评估论坛中的演讲指出:一个企业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的盈利能力,同时也取决于它的财务风险,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成长性。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处在不同的生命期,这是不一样的。
本文就此展开探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问题。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国外起步较早。
艾尔文·费雪在1930年提出,投资项目的价值在确定条件下就是其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即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依照合理利率折现后的价值。
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在1958年,在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中增加了不确定性,形成了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学术研究者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上也有一定成就。
周宇等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中实物期权定价理论的地位和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实物期权的基本理论;刘玉平对企业价值评估中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阐述了三种方法的适用性和不足。
国内鲜有文章是探讨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价值关系的,本文就此进行探讨性研究。
一、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产品的发展阶段以产品销售额增长曲线的拐点为标志,分为引人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如图1)。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市场份额、市场增长率和经营风险。
(一)引入期
引入期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其特点是市场占有率低,但是其市场增长率很高,经营风险也很高。
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是研制的产品是否能成功,研制成功的产品是否能被顾客接受,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取得市场份额等。
产品的引入期与企业的初创期类似。
(二)成长期
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是成长期,其标志是产品的销售量节节增长,客户群已经扩大。
由于供不应求,此时产品的价格最高,产品的单位净利润也最高。
成长期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都很高。
产品本身的不确定性在下降,意味着经营风险有所降低,但是由于竞争变得激烈,经营风险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产品的成长期与企业的高速发展期类似。
(三)成熟期
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成熟期的产品差异变得不明显,逐渐标准化,技术和质量已相对成熟,改进速度变慢。
供需达到平衡,并开始向供大于需转变,产品价格是影响销量的关键因素,开始呈现下滑趋势,毛利率有所下降,利润空间适中。
成熟期最大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增长率低,同时经营风险降低到中等水平。
由于在成熟期产品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盈利水平都比较稳定,不确定性变低,未来现金流量变得比较容易预测。
产品成熟期与企业的稳定发展期相似。
(四)衰退期
产品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是衰退期,衰退期的产品差异较小,使得顾客更注重价格,产能出现过剩,供大于求,只有能大批量生产产品,成本低且有自己销售渠道的企业才具备竞争力。
这时产品的价格、毛利空间都很低。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及各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目前比较常用的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和实物期权法。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评估方法中理论最为成熟、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一般不能作为唯一使用的评估方法。
成本法评估思路是评估对象的价值等于被评估企业资产的价值减去负债的价值,即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价值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
成本法能有效规避其他评估模型中人为预测相关参数的主观判断影响,在非完全市场机制经济环境下,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上更加方便操作且有效。
成本法也有它的局限性。
成本法是一种静态评估法,仅考虑了资产的价值,而没有考虑资产的未来盈利能力。
没有重视企业中的无形资产,不符合对目标企业资产进行全面评估的原
则。
而且2005年颁布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指出:“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进行评估时,成本法一般不应当作为唯一使用的评估方法”。
(二)市场法
市场法是将被评估企业与参考企业、在市场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比较以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
以交易频繁活跃的同类企业的股价和财务数据为依据,选择计算合适的价值比率作为乘数,然后用被评估企业相同指标乘以同类企业的指标乘数计算得到被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就是典型的市场法。
市场法代表性方法有市盈率法、市净率模型等。
市场法的基本公式为:被评估企业价值/被评估企业指标=可比企业市场价值/可比企业指标
(三)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通过预测被评估企业未来收益,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选择合适的折现率计算出企业未来收益的现值以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
在评估对象是资产组合时,运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能体现资产的组合效应,同时反映资产的获利能力。
收益法的缺点是无法规避评估结果的人为影响因素,即评估者对被评估企业未来收益的预计和对折现率的的选择对评估结果影响较大。
能够较准确预测未来收益且能够合理估算与企业风险相对应的折现率的企业适合采用收益法。
(四)实物期权法
实物期权法是金融期权在实物资产投资领域的扩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较少使用,但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或者高速发展、有很大经营灵活性的企业,期权方法能更合理的评估企业的价值。
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会持有在一段时间内是否投资新项目的选择权。
三、生命周期各阶段下的评估方法选择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往往盈利很少甚至亏损,同时企业经营信息少,缺乏充分的历史数据,所以市场法和收益法使用起来非常困难。
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期权项目繁多,而未来的收益很难准确预测,这使得收益法很难运用,实物期权法能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其成长潜力和扩张机会仍然很大,这时企业拥有的期权项目已经不如初创期那么多,收益的前景也已基本明朗。
此时可以用实物期权法,也可以使用收益法。
成熟期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趋于稳定,经营风险可预测,预期未来收益不会有大的波动,增长率是基本固定。
成熟期企业以上的特点正是收益法适用的条件。
衰退期的企业濒临破产,或勉强维持经营,此时的企业收益甚微,甚至连年亏损。
几乎不能满足持续经营的前提,此时成本法适用。
市场法适用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如果市场上有相似或相同的企业存在,就可以使用市场法。
不过当整个行业被高估时,此方法评估出来的价值也被高估。
参考文献:
[1]资本市场呼唤企业价值评估——2006年中国评估论坛演讲摘要[J].中国资产评估,2006.5.
[2]周宇,董明敏.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中实物期权定价理论的地位和现状研究[J].价值工程2006.7.
[3]刘玉平.企业价值评估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资产评估,2006.1.
[4]2016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