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教学随笔

小学四年级教学随笔

小学四年级,正是过渡时期。

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

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

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胜利之中。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就是非常聪明。

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

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

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

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

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

有时你把他叫起来。

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

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

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

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

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

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

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

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

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

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
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
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

由于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

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
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
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

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

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

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


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
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

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
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

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
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
去鼓励。

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
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
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
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

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
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
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

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

老师一句很简单的评价语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以后漫长的求学之路,所
以老师要谨慎地使用自己的课堂评价语。

把赞美还给学生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

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在班里有时似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我班也有这样的同学,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

一次做操前的排队时,班级前面地走廊里有一张纸,走过的孩子都当没见到,只有他弯下腰捡起了纸。

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这位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

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我们的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
(一)做一个既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
一个既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

也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你是快乐的,你有了收获,有了发展,我就是幸福的。

”这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

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驾驭课堂,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让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感染每一个学生。

一个即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

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教师让他们课后自己去查资料解决。

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引导的要引导。

把所有问题推给学生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

新课改告诉我们,在确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应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教师这也回答不了,那也无法解释,是不是知识面太狭窄。

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学生还会信服、还会喜欢吗?一个即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教学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

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颖。

比如,同样的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

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渐入佳境。

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新的,一种方法的艺术性再好,但反复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也就不能称为艺术了。

一些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寥寥数语就能将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进而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一个即灵性又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有教学的好“点子”,这“点子”就是教育长河里的珍宝。

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一成不变,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富有个性的教学形式。

如阅读教学,如果总是“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这个模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

如果我们深入解读文本,找到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就能披文入境,乐于感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标。

上好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更不容易。

一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呈现给我们的是: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柔情绵绵;时而情景交融,时而自然流放。

有灵感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聪慧的语文教师,充满自信与关爱。

即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语言优美,风趣幽默。

让我们不断学习,争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你的智慧去创造灵动的语文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