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一、规范具体条文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新增)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新增)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新增)
二、规范的核心内容解读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一个人的文明礼貌的言行,在展示着自身形象的同时,也在展示一种职业、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形象。
而教师的文明礼貌的言行,在学生面前更是胜过千百句空洞的说教,它会成为学生仿行的榜样。
那些一提到学生种种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便痛心疾首,轮到自己时却将文明礼貌置之脑后的教师,是不是应该从学生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身为教师,还应强化自身"明礼"的意识。
承传着人类文明的教师,理当具有完善的公德意识,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或社会,都应该自觉地提醒自己讲文明、讲礼貌,真正做到时时、事事、处处都堪称文明礼貌的楷模。
那些对学生谈起"明礼"来头头是道,轮到自己时则"对不起,忘了"的教师,是不是应该经常对自己提个醒?
身为教师。
更应养成自觉"明礼"的习惯。
教师在教育学生"明礼"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只要我们能够从热情回应学生的一声问候和主动给老弱妇孺让个座这样的一言一行开始。
从不乱扔废物和不随处抽烟这样微不足道的小处做起。
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就一定能养成自觉"明礼"的好习惯。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中国传统道德中对于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相应的道德要求,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
"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敬业"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全心全意,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
"敬业"需爱岗。
敬业是由爱而敬,对自己的职业有"敬"的感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我们主动地选择了这一神圣的岗位,就要有一种虔敬的态度,靠自己的敬业精业和职业能力,燃烧自己,让真理的光芒照亮年轻一代美好的心灵。
"敬业"就是要恪尽职守。
这是教师敬业精神的基本品质。
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主动、自主、自觉的履行教师崇高的道德责任,专心务实,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敬业"就是要精益求精。
教育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
在科学技术进步迅速,信息千变万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的工作不能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必须勤于动脑,勤于思考,不断创新,主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敬业"就是要视责任为生命。
"师之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视责任为生命就能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把岗位责任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孜孜不倦地做出成绩,就能把岗位责任和社会责任感融合在一起。
把为国家培养人才作为我们追求的崇高而伟大的人生价值目标。
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教师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我们从事的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应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把敬业精神升华为事业精神,自觉地把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当作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神圣的天职。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童心母爱",是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总结自己七十多年教学生涯得出的为师真谛。
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师爱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爱,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崇高。
师爱,是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的热情鼓励;师爱,是学生遭受挫折时,老师的亲切微笑;
师爱,是学生获得成功时。
老师的真诚赞许。
师爱,乃师德之灵魂。
"亲其师",才"信其道"。
为师者,爱学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础。
老师的爱,是鼓励,是尊重,是信任,是鞭策。
当爱的暖流穿越那些淳朴的心田时,必将会发生神奇的教育效果。
而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只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
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
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的老师,绝不可能成为好老师。
须知"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爱学生,就要倾听学生。
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是一个老师的基本功。
老师要走进学士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用赤诚的爱心开启每一个学士的心灵。
爱学生,就要服务学生。
老师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孩子,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有着我们今天所无法预知的未来。
他们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帮助,需要老师的鼓励;
他们的潜能,需要老师去发现。
需要老师去挖掘。
只有付出了爱,你才能得到爱的回报。
只有付出了爱,你才能体会爱的价值。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