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说明-2008——【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文本】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说明-2008——【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文本】
区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7.1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
• 规划期末工业区内工业用地总面积为870.6公顷, 占规划总用地的43.5%。其中一类工业用地为 194.2公顷,占总用地的9.7%;二类工业用地 676.4公顷,占总用地的33.8%。另外,仓储用地 为47.9公顷,占总用地的2.4%。
7.功能结构
• 规划采用组团式的布局,以工业用地为主体,居住和公共 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主要集中在南部,振兴路东侧形成公 共服务中心,沿朝阳东路南侧布置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并 适当发展为工业配套居住用地。
• 通过实施城市东扩战略,在原有的工业区各类产业设施基 础上加以完善和提高:结合广场与绿地建设,提升其环境 质量;进行相应的生活服务及文化娱乐设施的配套,这其 中包括居住、商业设施,中小学等文化生活设施;结合新 式生活小区的营建,形成现代化的工业区景观,同时聚揽 人气,形成城市生活氛围;通过土地的有偿开发,为工业
6.2用地规划构想
• 本规划采取借势外推方式,充分利用具备开发条件的土地,以产 业发展为带动,以道路结构完善为支撑,逐步向东拓展。
6.2.1发展方向分析
• 工业区用地发展方向以向东、向南为主 。东南 方向的用地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同时这些用地内 道路等基础设施已经先行投入,加上高速公路连 接线的带动作用,有一定的发展底蕴,有利于高 效接纳现有工业区迅速拓展的发展势能,缓解土 地供需矛盾。
6.2.2 用地结构
• 受铁路、高压走廊的分隔,工业区自然形成共六个 相对独立的空间组团。各组团通过道路和功能联系 互相支撑、分时序紧密协同发展。组团间的绿色廊 道作为构架之一,将开放空间和自然生态引入工业 区内部,丰富、美化了城市空间。
• 朝阳东路以北、铁路线以东用地由中兴路、铁路和 高压走廊自然分隔为东西各两片工业组团,工业组 团内可以依照其主导工业不同门类形成具有一定规 模的特色工业园区;朝阳东路以南以及铁路线以南 用地形成居住组团,将工业区的配套功能从工业用 地中有效地析离开来。
仓储用地
5
S
道路广场用地
绿地
6
G
其
中
公共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
总面积
面积 (公顷)
40.21 14.38 2.49 6.07 5.82 303.20 37.65 253.76 11.79 9.90 75.24 128.27 9.65 118.62 571.2
百分比 (%) 7.04 2.52 0.44 1.06 1.02 53.08 6.59 44.43 2.06 1.73 13.17 22.46 1.69 20.77 100.0
• (3)生态性。协调城乡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的 关系,有效地保护和使用水体、山体等自然环境资源,使 工业区建设规模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承载能力协调。
• (4)特色性。充分利用工业区的山水环境等自然条件,突 出城市特色和风貌,建造具有优美环境的花园式工业新区 。
5.1 功能定位
• 按照“以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以兴 办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以生产高附 加值产品为主”的指导思想,确定淮南市东部工 业区的六大主导产业为:(1)生物医药、(2) 纺织服装、(3)化工工业、(4)机械电子与新 型材料、(5)食品加工、(6)商贸流通。
淮南市东部工业区百亿元园区经济规模目标,以国家级工业 区为标准,实现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
• 把东部工业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 化工业区,政策宽松、服务一流的对外开放先导区, 发展快速、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
2、规划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社会、经济、环 境等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 设用地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等相关 技术规范、标准 • 《淮南市城镇体系规划》 • 《淮南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 《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 《淮南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 从城市自然条件出发,突出城市布局特色,建设现代化 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新区。
• 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2年 远期2012—2020年
4、规划原则
• (1)前瞻性。工业区空间布局与设施的配置等必须满足城 市未来综合发展的需要,并建立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 (2)整体性。与田家庵区、大通区等原有城市区域有机联 系,形成衔接良好的整体。妥善处理高压走廊、采空区的 关系,减少对用地的切割。
为35平方米/人 。规划近期工业区内居住人口约2.8万人,远期工业 区内居住人口约5万人。
6.1现状土地使用状况
现状工业区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 用地 号 代号
用地名称
1R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2C
其中 商业金融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工业用地
3
M其
中
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4W
• 东部工业区的整体功能定位为:以六大产业为主 体,综合配套居住、服务、休闲设施,形成功能 完善的工业新区。
5.2 工业区规模预测
• (1)用地规模 • 淮南市工业区现状面积为5.71平方公里,规划近、远期工业区规
划建设用地分别为10.00平方公里和20.00平方公里。
• (2)人口规模 • 考虑到作为工业区的功能定位,建议工业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工业用地占主体,主 要采用兴建中小型专项 工业园的开发模式,以 发展二类工业为主,中 兴路以西综合发展一类 工业。 仓储用地主要结合工 业园区和对外交通设施 布置,远期在工业园区 东南角集中布置仓储用 地。
7.2居住及公共设施
• 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185.8公顷,主要服务于城 市“东进战略”扩展需要和为工业从业人员配套 服务和安置拆迁户,主要集中在南片居住组团, 部分结合西片工业组团分散布置。居住以二类居 住用地为主。 • 规划将形成“一心多带、职能明确”的公建布局 结构。工业区内设置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一个,在 朝阳东路以南,合阜铁路以北,建设路与中兴路 间,发展行政、金融、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使 其成为整个工业区的行政、金融中心,部分公共 设施还可服务田家庵区、大通区。规划区内沿田 大路、朝阳东路形成商业金融服务带。
3、规划重点
• 注重从区域角度研究工业区发展,完善城市总体布局及 功能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从区域分析和城市发展特征出发,合理确定工业区的性 质、规模,确定规划区范围,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 根据城市新的总体发展目标,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完善 工业区的服务功能。
• 梳理城市总体交通结构骨架,重点解决工业区内部交通 和对外交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