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7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2016-2017学年度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红眼(A)、正常刚毛(B)和灰体色(D)的正常果蝇经过人工诱变产生基因突变,下图表示该突变个体的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及其上的相关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诱变常用的物理方法有X射线、紫外线辐射等B.如图可知控制果蝇的眼色、体色及刚毛类型的三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型为ddX a X a和DDX A Y的雌雄果蝇杂交,F1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DdX A X a:DdX a Y=1:1D.若只研究眼色,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雌性红眼:雄性白眼=1:1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体现了基因重组B.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C.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现象体现了基因重组3.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纳米科技是跨世纪新科技,将激光束的宽度聚焦到纳米范围内,可对人体细胞内的DNA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有望把尚令人类无奈的癌症、遗传疾病彻底根除,这种对DNA进行的修复属于()A.基因重组 B.基因互换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畸变4.将两个抗花叶病基因H导入大豆(2n=40),筛选出两个H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花叶病植株A(每个H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植株A自交,子代中抗花叶病植株所占比例为.取植株A上的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H基因(只要是H基因,就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获得植株A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B.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0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D.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则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二、综合题5.果蝇是用于研究遗传学的模式生物,其四对相对性状中长翅(B)对残翅(b)、灰身(D)对黑身(d)、细眼(E)对粗眼(e)、棒眼(H)对圆眼(h)为显性。

现有一批果蝇Q为实验材料,其四对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组成如左图。

(1)果蝇Q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是。

(2)果蝇Q与基因型为(只写眼型)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棒眼性状又有圆眼性状。

(3)果蝇Q与棒眼细眼的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一定比例的圆眼粗眼、圆眼细眼、棒眼粗眼、棒眼细眼果蝇,请问在棒眼细眼子代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是。

(4)如果让多只基因型(BbDd)的长翅灰身型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子代的翅型和身长并不符合9:3:3:1的性状比例;让上述雌蝇与黑身残翅(bbdd)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仍不吻合1:1:1:1的性状比例。

可见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要遵循该定律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这两对基因须位于。

(5)已知果蝇Q与基因型为BbDd的雌性果蝇杂交,两者减数分裂都能产生4种配子,且其比例均为BD∶Bd∶bD∶bd=1∶4∶4∶1,则其杂交子代出现的杂合体的比例为。

(6)科学家在研究Q果蝇的突变体时,发现其常染色体上有一显性基因A(控制卷翅,a为正常翅)和显性基因F(控制星状眼,f为正常眼),均属于纯合致死基因。

为探究这两种基因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基因型为AaFf的两只雌雄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后代表现型比例,即可判断。

结果预测:Ⅰ.若基因相对位置为图甲,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Ⅱ.若基因相对位置为图乙,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卷翅星状眼∶正常翅星状眼∶卷翅正常眼∶正常翅正常眼=;Ⅲ.若基因相对位置为图丙,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6.如图为4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育种方式,这种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A→B→C的途径表示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2)B常用的方法为.(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4)C、F过程用到的方法是.7.某哺乳动物毛色的黄色基因R与白色基因r是位于6号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6号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Rr的异常黄色雌性个体甲,其细胞中6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1所示.(说明:含有异常6号染色体的个体为异常个体)(1)用个体甲与图2所示的雄性个体杂交,其F1随机交配所得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异常黄色个体所占比例为.(2)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与正常的白色雌性个体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个体,经检测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或者是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3)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与正常的白色雌性个体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个体,经检测,其6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3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4)该种动物的粗毛与细毛分别由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的A与a控制,用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4所示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中黄色细毛个体所占比例为.8.黄花蒿(二倍体,18条染色体)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 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

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以下问题:(1)第一、二组F1中粉秆的基因型分别是,若第二组F1粉秆进行测交,则F2中红杆:粉秆:白杆=。

(2)让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仍为粉秆的个体比例占。

(3)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F1全为白秆,F2中红秆:白秆=1:3,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也全部表现为白秆,那么F1 自交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4)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黄花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黄花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

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9.果蝇的甲性状(长翅与短翅)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V和v控制,乙性状(野生型与突变型)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

果蝇经过辐射处理后会导致基因突变,出现隐性纯合致死现象,致死情况如下表:现有一只纯合长翅野生型果蝇幼体(VVX H Y)经辐射处理,为探究该果蝇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突变情况,设计如下实验(每对基因只有一个会发生突变)(1)实验步骤:步骤一:将该果蝇发育后的成体与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交配得F1步骤二: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步骤三: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回答:①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是由许多链接而成的。

②若突变位点仅在常染色体,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残翅野生型= 。

③若突变位点仅在X染色体,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雌蝇:长翅野生型雄蝇=(2)以上实验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

10.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

翅型复眼形状体色.........翅长野生型完整球形黑檀.........长突变型残菱形灰.........短(1)由表可知,果蝇具有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学研究。

摩尔根等人运用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在果蝇的饲料中添加碱机类似物,发现子代突变型不仅仅限于表中所列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

(3)果蝇X染色体上的长翅基因(M )对短翅基因(m )是显性。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仅使雌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

对双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F1 中雌蝇的基因型有种,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11.现有两种同科不同属的农作物,甲作物高产不耐盐,乙作物低产但耐盐。

欲培育出既高产又耐盐的植株,以适应于盐碱地栽培。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采用________(填“杂交”、“嫁接”或“转基因”)方法可以达到上述目的,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2)采用细胞工程育种的方法如下:①甲、乙原生质体经诱导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胚状体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同样能够萌发成幼苗,与天然种子相比,人工种子具有哪些显著的优点?(请举出1条)。

②动物细胞工程应用较广泛的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试剂,能准确地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别,并跟一定抗原发生。

另一方面可以用于和运载药物。

12.(2015秋•广水市月考)果蝇长翅、残翅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1)残翅雌蝇甲与长翅雄蝇乙杂交,F1全为长翅,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长翅:残翅=3:1.果蝇翅形性状中,为显性.F2重新出现残翅的现象叫做;F2的长翅果蝇中,杂合子占.(2)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长翅果蝇和100只残翅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若该种群放置于刮大风的岛屿上,残翅果蝇的比例会,这是的结果.(3)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可能: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个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Ⅰ.用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Ⅲ.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13.某二倍体自花授粉植物野生型均为黄花、易感病,一次在野外偶然发现两株突变株甲、乙,其中甲的表现型为红花、抗病(花色基因用A、a表示,易感病或抗病基因用B、b表示)。

研究人员将上述植株的4种基因进行了提取和电泳,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电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样品的分子量差异而实现的,即在相同的时间内,分子量越大的样品,电泳距离越小,据此可推测,突变株甲的变异是DNA中所引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