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电路 接口电平最佳详解.

高速电路 接口电平最佳详解.

高速电路(由于高速电路有很多参考资料,本文并不侧重全面讲述原理、各种匹配和计算方法,而是侧重评析一些高速电路的优缺点,并对常用电路进行推荐使用。

)一、高速信号简介:常见的高速信号有几种:ECL电平、LVDS电平、CML电平其中ECL电平根据供电的不同还分为:ECL――负电源供电(一般为-5.2v)PECL――正5V供电LVPECL――正3v3供电,还有一种2.5V供电一般情况下,常见的高速信号都是差分信号,因为差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并且自身产生的干扰比较小,能够传输比较高的速率。

二、几种常见的高速信号:1、PECL电平从发展的历史来说,ECL信号最开始是采用-5.2V供电的(为何采用负电源供电下面会详细说明),但是负电源供电始终存在不便,后来随着工艺水平的提升,逐渐被PECL 电平(5V供电)所替代,后来随着主流芯片的低电源供电逐渐普及,LVPECL也就顺理成章地替代了PECL电平。

PECL信号的输出门特点:A、输出门阻抗很小,一般只有4~5欧姆左右:a、输出的驱动能力很强;直流电流能达到14mA;b、同时由于输出门阻抗很小,与PCB板上的特征阻抗Z0(一般差分100欧姆),相差甚远当终端不是完全匹配的时候,信号传到终端后必然有一定的反射波,而反射波传会到源端后,也不能在源端被完全匹配,这样必然发送二次反射。

正因为存在这样的二次反射,导致了PECL信号不能传输特别高的信号。

一般155M、622M的信号还都在使用PECL/LVPECL信号,到了2.5G以上的信号就不用这种信号了。

c、B、PECL信号的回流是依靠高电平平面(即VCC)回流的,而不是低电平平面回流。

所以,为了尽可能的避免信号被干扰,要求电源平面干扰比较小。

也就是说,如果电源平面干扰很大,很可能会干扰PECL信号的信号质量。

a、这就是ECL信号出现之初为何选用负电源供电的根本原因。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GND平面是比较干净的平面。

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接地来实现GND的平整(即干扰很小)。

b、从这个角度来说,PECL信号和LVPECL信号都是容易受到电源(VCC)干扰的,所以必须注意保证电源平面的噪声不能太大。

C、对于输出门来说,P/N二个管脚不管输出是高还是低,输出的电流总和是一定的(即恒流输出)。

恒流输出的特性应该说是所有的差分高速信号的共同特点(LVDS/CML电平也是如此)。

这样的输出对电源的干扰很小,因为不存在电流的忽大忽小的变化,这样对电源的干扰自然就比较小。

而普通的数字电路,如TTL/CMOS电路,很大的一个弊病就是干扰比较大,这个干扰大的根源之一就是对电源电流的需求忽大忽小,从而导致供电平面的凹陷。

D、PECL的直流电流能达到14mA,而交流电流的幅度大约为8mA(800mV/100ohm),也就是说PECL的输出门无论是输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都有直流电流流过,换一句话说PECL 的输出门(三极管)始终工作在放大区,没有进入饱和区和截至区,这样门的切换速度就可以做得比较快,也就是输出的频率能达到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下面是PECL电平的输入门结构:其中分为二种:一种是有输入直流偏置的,一种是没有输入直流偏置,需要外接直流偏置的。

一般情况下,ECL/PECL/LVPECL信号的匹配电阻(差分100欧姆)都是需要外加的,芯片内部不集成这个电阻。

大家可以看到,VCC-1.3V为输入门的中间电平(即输入信号的共模电压),对于LVPECL 来说大约为2V,对于PECL来说为3.7V。

也就是说,我们要判断一个PECL/LVPECL电平输入能否被正常接收,不仅要看交流幅度能否满足输入管脚灵敏度的要求,而且要判断直流幅度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即在VCC-1.3V 左右,不能偏得太大,否则输入门将不能正常接收)。

在这一点上与LVDS有很大的差别,务必引起注意。

2、CML电平CML电平是一种比较简洁的电平,它内置匹配电阻(输入输出都有50欧姆的电阻),这样用户使用的是否特别简单,不需要象ECL电平一样加一堆的偏置电阻和匹配电阻。

CML电平的输出门和输入门:A、由于输出门也有50欧姆的匹配电阻,使得二次反射信号也能被这个电阻匹配掉,这样就避免了多次反射导致的信号劣化(振铃现象)。

在这一点,与ECL电平相比有很大的改进,所以CML电平所能支持的速率比较高,一般情况下,2.5G/10G这样的高速信号都是采用CML电平来传输,不再采用LVPECL信号。

从光口的抖动指标来看,CML电平具有抖动指标小的特性。

对比3种电平抖动方面的性能:CML最优、ECL次之、LVDS比较差。

这就是一般情况下LVDS信号很少做为光接口驱动信号的原因之一(当然,输出信号幅度比较小、电流驱动能力比较弱应该也是原因之一吧。

)B、同样的,CML电平也是采用恒流驱动方式。

C、CML电平的输出AC摆幅能达到800mVD、一般情况下,CML电平可以是直流耦合方式对接,也可以是交流耦合方式对接。

E、3、LVDS电平LVDS电平与PECL和CML电平来说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A、LVDS电平的驱动电流很小才4mA,所以功耗特别小,输出摆幅为400mV。

当系统种有很多这种信号的时候(如TDCS6440G芯片有64对的622M 的LVDS收发),它的功耗优势就能体现出来。

在我们设计系统的过程中,芯片的功耗和系统的散热一直是重点考虑的问题。

B、LVDS电平可以做成支持热插拔,从而支持做为背板驱动,而PECL/LVPECL和CML电平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热插拔,不能用在背板驱动。

从电路的结构上我们也可以看到LVDS的输出门结合了PECL电平和CML电平的特点,并且通过串阻的限流,可以限制浪涌电流的产生,避免门的损坏,CML电平也能做成支持热插拔,但是普通的CML电平不一定能支持热插拔。

C、LVDS的输入门与其他输入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面有一个类似于直流电平漂移适配电路(ADAPTIVE LEVEL SHIFTER),这个电路能够适应直流电平(common-mode voltage)的变化的,使得输入直流电平变化范围可以很宽(0.2V~2.2V)。

也正因为这样,LVDS比其他信号有更强的共模抗干扰能力。

因为LVDS的差分线一般情况下离得比较近,一旦有干扰,P、N二个信号会同时受到干扰,这样导致P/N同时上升或者下降,而LVDS通过这个均衡电路就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干扰,从而提高共模抗干扰能力。

这一点与PECL电平有显著的差别,PECL信号是要求直流电平在VCC-1.3V 左右,偏差不能太大,否则就不能正常接收。

D、另外,LVDS输入门内部集成了100欧姆的匹配电路,所以芯片外部就不需要加匹配电阻了,大大简化了设计的难度。

如果在BGA下需要加一堆的匹配电阻的话,其设计难度确实不是一般的大。

E、另外,LVDS还能容忍收发器之间的GND电平差达到+-1V左右。

这个特性使得LVDS在用于二个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连的时候就显得特别方便,它可以不要求二个系统的GND平面完全等电势。

例如,主框与从框之间可以通过LVDS信号互连起来。

三、高速信号的回流和匹配:1、信号回流:如上图,A、B是一个高速信号的差分对,A对应的回流为C;B对应的回流为D。

A和B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想法,同理C和D也是如此。

当差分信号A/B之间的距离足够近的情况下,C/D也是足够的近,那么由于C、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流过回流平面的电流为0,也就是说,A和B的回流不依赖于回流平面,而是差分线之间实现回流。

当然前提条件是C/D足够近,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只能实现大部分的电流在差分线之间回流,还是有一部分的回流是经过回流平面的,所以回流平面还是要保证完整,否则容易出问题。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讲一下强耦合和弱耦合的说法,如果差分线之间的距离很近,回流基本上是经过差分线之间,而很少通过回流平面,那么称之为强耦合;否则称之为弱耦合。

可以说强耦合对回流平面依赖比较低,而弱耦合对回流平面依赖比较高。

那么是不是设计的时候把差分线设计成越近越好呢,也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在实际的PCB设计过程中,为了确保差分线的等长,经常需要把其中的一根线拐弯打折,这样,对于强耦合来说,阻抗变化的影响就比较大,而对于弱耦合来说,阻抗变化就比较小,此时弱耦合就比较有优势了。

讲到差分线,肯定会有等长的要求,那么一个差分线之间的等长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就比较合理呢,做完全等长做不到,也不必要。

其实一个差分线的不等长,就等效于P、N信号存在相位差,其结果就是上升沿和下降沿变缓或者出现台阶,导致稳定部分减少,也就是说,应该根据信号的速率综合考虑才对,信号速率越高,等长要求就越严格。

同时要注意的是,差分线二根线之间不等长的累加问题,如一个差分信号从一个单板到另一个单板的情况下,存在本板内部、背板、另一个单板内部,都可能存在不等长,所以板际的信号更应该严格控制等长。

2、高速信号的匹配和对接的基本需求:不同电平之间的匹配和对接有很多种方式,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提法,这些提法各有各的道理,在这里,我们会选择几种进行讲解,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哪一种方式比较好。

对于高速信号的匹配和对接方面,从电气方面来考虑的话,主要考虑:AC信号的摆幅和回路和DC电平的幅度和回路二个方面。

如果从实际设计的方便和合理的角度来考虑的话,要把握几个基本原则:容易布板;功耗最小,匹配方式最简单(阻容个数最少)。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同一种电平信号的对接,基本上都是采用直流耦合方式对接就可以了。

如PECL&PECL;LVPECL&LVPECL;LVDS&LVDS;CML&CML。

因为他们自己的输出和输入的AC和DC肯定是匹配得上的。

但是对于不同信号电平之间的对接来说,AC的幅度和DC的幅度不一定能够完全对应得上,所以必须考虑好AC和DC的幅度。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交流耦合的方式比较常见,当然也可以直流耦合(一般情况下要用电阻分压等方式来实现AC 和DC的幅度相匹配)3、高速信号匹配和对接举例:a、LVPECL&LVPECL (PECL同理)方式一:图3-3-1图3-3-1的匹配方式是PECL电路的基本匹配模型,其中:2个50欧姆的作用,既是交流匹配的电阻,所以应该在离输入端很近的地方;还是充当直流回路的偏置电阻。

由于是同一种电平对接,AC摆幅和DC电平当然没有问题(符合下表),优缺点:只有二个匹配电阻,电阻个数最少,但是二个电阻都必须靠输入端比较近的地方放置,PCB布板可能有点困难。

最大的缺点就是需要VCC-2V的电源,如果这种电路的路数很多,为此提供VCC-2V 还是可以的,如果路数不多,那么就不值得了。

经过演化变化成图3-3-2●方式二图3-3-2图3-3-2是从图3-3-1演化而来,R1=130/R2=82(3v3);R1=82/R2=130(5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