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语解释
软件工程、需求工程、软件生命周期、测试用例、软件复用、软件可维护性、CASE、软件工程过程
二、基本知识要点
1. 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
软件工程主要研究与软件开发和维护有关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方法和技术、工具和环境、管理技术、标准和规范。
2. 生命周期模型。
典型瀑布模型生命周期的六个阶段。
各阶段产生的文档的名称及承
担的人员。
螺旋模型综合了传统瀑布模型直线式的特点和快速原型模型的迭代思想,同时增加了一个重要特征,即风险分析。
螺旋模型在4个象限定义了4个主要活动。
螺旋模型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特点。
原型模型的基本思想及分类。
喷泉模型是面向对象的模型,体现了迭代和无间隙的特点。
3. 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结构化方法SA、面向对象的方法OOA、形式化方法等)。
结
构化分析方法SA、结构化设计方法SD的主要任务、结束文档及内容。
SA得到分层DFD及DD;SD得到模块结构图SC及模块功能说明书。
SD是实现了DFD→SC。
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软件设计的分类。
E-R图的基本构成要素。
软件系统需求的分类,需求管理的主要任务。
4. DFD的四个构成要素及各自可以表达的内容。
常用加工说明的描述工具(结构化语
言、判定表、判定树)。
根据问题结构的不同,可以使用变换分析及事务分析得到初始的SC(分别对应变换型DFD和事务型DFD)。
画DFD的基本原则。
5. 分解、信息隐藏和模块独立性是实现模块化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模块化设计的核
心——模块独立性,由内聚和耦合度量(熟练掌握七种内聚、七种耦合以及控制软件耦合度的方法)。
扇入、扇出。
作用域控制域原则。
程序模块优化的启发式规则。
6. 对象的三个构成要素(对象标识、属性和方法)。
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系统的问题
域由概念模型描述,即使用类图表示概念模型;使用用例图描述角色可见的系统功能;使用顺序图和协作图描述对象的行为。
顺序图和协作图的区别。
7. UML的缩写,来自于三个方法(Booch、OMT、OOSE)。
OOA建立的三种基本模
型(对象模型/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OMT方法使用的三种模型。
UML 由视图、图、模型元素和通用机制构成。
用例图由哪四部份构成(用例、角色/活动者、系统边界、关系)。
在用例图中使用的四种关系:关联、扩展、用例概括、包含(及各自的含义)。
UML静态建模机制。
顺序图和协作图的区别。
类之间的关系。
Coad/Yourdon方法的OOA过程。
8. 软件测试:测试的目的,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的区别,动态测试(机器测试)的分
类——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前者以程序内部逻辑结构为依据,后者依据被测程序的外部特征/功能为依据。
把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差错能力最强的白盒测试。
软件工程测试步骤一般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这四个步骤分别针对于分析和设计的编码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需求分析等阶段(也就是说只有《项目实施计划》文档与测试无关)。
单元测试采用白盒测试为主的测试技术,其余以黑盒测试为主。
集成测试的两种渐增式测试策略。
确认测试的目的,系统测试的主要内容(恢复测试、安全性测试、强度测试等)。
9. 软件维护的种类。
各类维护所占的比重。
三、简答及综合应用。
1. 试画出螺旋模型或喷泉模型,并说明其基本思想和特点。
试说明原型模型的基本思
想、分类及基本原理。
2. 定义并举例说明泛化关系和关联关系。
组成和聚集关联各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3. 软件结构设计的调整(根据程序模块优化的启发式规则,主要从内聚性、耦合性、
扇入、扇出、作用域/控制域等方面说明)。
4. 平衡DFD(子图与父图I/O的一致性)。
5. DFD→SC。
6. 面向对象给定实例要求画用例图、类/对象图。
题型主要有:术语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