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神经调节
胞膜内外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B )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D )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 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
反射是多细胞动物和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 作出的规律性的应答。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脊髓 神经元
脊髓
灰质 白质 位置: 脊柱的椎管内 结构灰 质: 质主主要要由由神神 经经 纤元 维细 组胞 成体 。组成,白
神经末梢
胞体
树突 突起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元 {长的树突和轴突}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反射
(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产生效果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内,神 经元的细胞体聚集在一起形成 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神经 中枢。
• 兴奋:
•
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
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
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实验现象
• 结论: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 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
物体或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 应答。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二)、反射弧
神经中枢(综合分析)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末梢和它所支
配的肌肉或腺体)
用手掌内侧叩击上 面腿的膝盖下位的 韧带
特别提示: 腿部一定要放松, 不能用力、绷紧
现 象小 :腿
突 然 跳 起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肌腱中的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刺激 局部电流方向
传导方向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刺激
膜电位 变化
局部 未兴奋部位 电流 膜电位变化
返回
反馈巩固: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反射
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反射弧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什么? 神经冲动
巩固练习
1、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课时
1、什么是突触呢?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 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 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下图是根据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突触结构 绘制的模式图。
兴奋在神经元之
间的传递过程:
A神经元 轴突兴奋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B神经元兴 奋或抑制
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 突 突触间隙 触
突触后膜
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 为兴奋传导或递质分泌等提供能量。
5、神经递质-----你了解多少?
(1).产生 由内质网、高尔基体 产生(线粒体参与供 能)
(2).分泌结构 突触前膜
c 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
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3.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
A是.(突触前)膜与后D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 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性神经递质;而多巴胺、 γ-氨基丁酸(GA
BA)等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有些神经递质的作用很难用简单的“兴 奋”或“抑制”来描述。例如,NE (去甲肾上腺素)究竟是抑制性还是兴 奋性的递质,可能随部位不同而异。
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是指突触后神经元由外正内负的静 息电位变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那么突触后神经元 抑制时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突触后神经元抑制时其膜电位仍是外正内负,而 且是内外电位差更大了。
这种情况下神经元更不容易转化为外负内正的动 作电位了,因此称为抑制。
6、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解释原因)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 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
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 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变式二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 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
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C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讨论1:
1、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 吗? 至少需要几个?
不能
2个
2、在整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 是通过什么结构传递的?
7、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方式: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1.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
导途径是( C)
A.神经系统 B.感受器→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中枢→效应器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
什么传递的( A.突触
A)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
(3).受体 (4).种类
(5).作用
突触后膜上糖蛋白 按功能分为两种(兴奋和抑制) 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6).去向
作用后被分解
神经递质为什么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呢?
神经递质按其与受体作用后对突触后神经元的 效应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分别对突触后神 经元起兴奋和抑制的作用。如常见的乙酰胆碱 (Ach)、5-羟色胺(5-HT)等都是兴奋
突触 小体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内含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2、突触 结构
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 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细胞体膜
或树突膜)
图二
3、突触种类: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
信息是怎样由前一个神经元 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的呢?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手偶然碰到针尖时产生的反 应是( C )
• A.痛和缩手同时出现
• B.先感觉到痛,接着缩手
• C.先缩手,接着感觉到痛
• D.无法确定先后顺序
变式一
•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
下( D)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4.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