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内教学查房-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神内教学查房-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2000年,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 (Myasthenia GravisFoundation of America, MGFA)建议MG 治疗的前瞻性研究必须使用QMG 或类似的评价工具,同时也指出QMG在适当的 时候需要更严格的研究和进一步改良。目前, QMG已经成为很多研究者首选的临床终 Nhomakorabea评价 工具。
不良反应: 流感样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 功能损害和脱发等。服药期间至少每月复查血 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1次
1.3.2 环孢素: 此药是治疗成年全身型MG的二线药物,通 常使用后3-6个月起效,主要用于糖皮质激素 或硫唑嘌呤因不良反应不能坚持用药的MG患者 ,可以显著改善肌无力症状,并降低血中 AchR-Ab滴度。
2.3.3 剖腹产只在有产科适应证时实施。在分娩 时患者应继续服用其原有药物,包括胆碱酯酶 抑制剂。 2.3.4 应尽可能不使用全身麻醉而使用硬膜外麻 醉。避免使用硫酸镁预防先兆子痫。如果MG患 者发生子痫,给予硫酸镁时要特别慎重,需要 请产科麻醉师和/或神经科医生会诊,可能需 要气管插管和人工通气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1 个体化治疗
1.1 胸腺摘除术

手术指征: 伴发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应首选胸腺切除; 不伴胸腺病变而年龄小于50岁,且AchR-Ab阳性 的全身型患者; 早发的患者应早期行胸腺切除术: 对抗胆碱酯酶药疗效欠佳需继续加量者;


AchR-Ab阴性的患者不适于胸腺切除;而AchRAb与MuSK-Ab(人骨骼肌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 均阴性的早发患者也适于手术治疗;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 年龄在8岁至55岁之间的 病人,只要无明确的手术禁忌症,都可常规选 择胸腺摘除术治疗。
2.2.7 胎儿的关节弯曲症很罕见,但被视为妊 娠期MG患者的并发症。如果未被诊断过MG的女 性在本次或既往妊娠中诊断了胎儿关节弯曲症 ,应该对母亲进行MG的自身抗体检查并寻找MG 的临床表现,因为诊断后采取适当治疗能够改 变预后。
2.3 分娩: 2.3.1 分娩过程需要包括产科医生、麻醉师和新 生儿医生以及神经科医生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参 与,这些医生在需要时均可到位。对病情比较 严重的患者应该准备现场监护设备。 2.3.2 在控制良好的MG患者,应该考虑让患者经 阴道自然分娩
1.2.1.2 地塞米松联合泼尼松给药: 适用于延髓肌型、重症肌无力危象以及全 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 20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Qd ×7; 10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Qd ×14,同时应用胆 碱酶抑制剂及抗生素; 30mg泼尼松口服,Qd×14 ; 20mg泼尼松口服,Qd×3 个月; 减量至泼尼松5mg/d,持续1 年。
其评价内容包括眼睛(3)、延髓(2)、 呼吸(1)、颈部(1)、肢体(6)五个方面, 答案设置为没有(None,0分)、轻度(Mild, 1分)、中度(Moderate,2 分)、重度 (Severe ,3 分)4 个等级。 完成QMG量表的时间大约需要25分钟,使 用时要求有测试设备,例如手持的测力计和秒 表。
胆碱能危象 心动过缓 肌肉无力伴肌肉震颤 缩小 潮红、温暖 增加 症状加重
肌无力危象, 酌情增加胆碱酯酶抑制剂剂量,直到安全 剂量范围内肌无力症状改善满意为止;如不能 获得满意疗效时可考虑进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部分MG患者还可考虑同时应用血浆置换或大 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胆碱能危象, 尽快减少胆碱酯酶抑制剂剂量或停用,一 般5-7d后再次使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并可酌情使用阿托品。若血气分析发现患者已 经发生呼吸衰竭时,行气管插管,考虑给予正 压通气,停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并给予甲泼尼 龙冲击治疗、血浆置换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治疗
2.5.2 对TNMG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的,处理喂 养困难和提供通气支持。除了使用胆碱酯酶抑 制剂,在严重受累的婴儿应该给予静脉注射免 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只适于非常严重的患儿。 2.5.3 尽管TNMG是暂时性的,但一些伴有母亲 抗胎儿型乙酰胆碱受体(AchR) 亚单位抗体的 患儿可能发生伴有腭咽闭合不全的肌病。 2.5.4 在缺乏母亲MG病史的婴儿出现肌无力症 状时,神经电生理检查是最有价值的筛查方法 ,应该由有经验的医生完成。
MG治疗药物的标示如下: 溴吡斯的明(B)、 新斯的明(C)、 泼尼松(B)、 硫唑嘌呤(D)、 环孢素(C)、 霉酚酸酯(C)、 甲氨蝶呤(X) IVIg(C)
3 临床结局评价常用量表
3.1 症状与体征量表: 3.1.1 MG定量评分体系 (quantitative MG scoring system,QMG) 主要测量患者的肌力和耐力情况。
1.4.2 全身型MG: 只要胆碱酯酶抑制剂不足以完全改善症状 ,就需要在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基础上,联 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 氨蝶呤或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部分全身 型MG患者需要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其中有 部分(约40-50%)患者在冲击治疗过程中病情可 能出现一过性加重。
1.4 不同类型MG的治疗选择和注意事项 1.4.1 单纯眼肌型, 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剂量应个体 化,如果疗效不佳可考虑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 或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近年来回顾性研究表明 ,加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新发的单纯眼肌 型MG患者,与单纯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或未接 受过治疗者比较,可以改善眼外肌无力症状, 并能有效预防向全身型MG转化。
1.2 糖皮质激素 适应征: 胆碱酯酶抑制剂疗效不好或不能完全改善的Ⅰ 型病人; Ⅱ、Ⅲ型病人; 病情迅速进展者或胸腺切除围手术期免疫抑制 治疗者; 患者已出现呼吸肌无力或延髓症状时。
1.2.1常用治疗方案: 1.2.1.1 大剂量冲击、递减、维持方案: 1000mg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Qd × 3d; 20mg 地塞米松静脉滴注,Qd × 10d; 60-100mg强的松口服,Qd,维持3 个月, 每月递减5 mg 或者隔日减量至5 -15 mg,维持 至少1 年以上
1.4.3 MG危象: MG患者呼吸肌功能受累导致严重呼吸困难 状态,危及生命者,应积极行人工辅助呼吸, 包括正压呼吸、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行动脉 血气分析监测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等, 并进一步判断MG危象的性质。
肌无力危象 心率 心动过速 肌肉 肌肉无力 瞳孔 正常或变大 皮肤 苍白、发量 腺体分泌 正常 新斯的明实验 症状改善
1.3 其他药物 1.3.1 硫唑嘌呤: 治疗成年全身型MG的一线药物,使用过 程中逐渐加量,多于使用后3-6个月起效, 1-2年后达到全效,可以使70-90%的MG患者 病情得到改善。初始阶段通常与糖皮质激素联 合使用,疗效较单用糖皮质激素更好,而且同 时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使用方法: 儿童按体质量1-2mg/(kg.d), 成人按体质量2-3mg/(kg.d),分2-3次口服,如 无严重和/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可长期服 用。通常从半量开始服药,7-10d 后复查血常 规和肝功能,如结果正常可加到足量。
3.1.2 MG 特异性肌力测试 (MG-specific manual muscle test ,MMT),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研制,主要用来 测量患者的肌力和功能状态。MMT共有18个条 目,主要针对18个肌肉组,其中包括眼球(3 )、延髓(3)、颈部(2)、肢体(10),从 轻到重得分0-4分。
使用方法: 按体质量2-4mg/(kg.d) 口服,可长期服用。 不良反应: 肾功能损害、高血压、震颤、牙龈增生、肌 痛和流感样症状等。服药期间至少每月查血常 规和肝肾功能1次。
1.3.3 他克莫司: 治疗成年全身型MG的二线药物,可试用于 临床症状控制不好,特别是RyR抗体阳性的MG 患者。 其使用方法为:口服,3mg/d。 不良反应: 恶心、麻木、腹泻、震颤、头痛、血压和 血糖升高、血钾升高、血镁降低、肾功能损害 等。服药期间至少每月查血常规、血糖和肝肾 功能。
1.2.1.3 对于眼肌型、轻度延髓肌型及全身型重 症肌无力患者,可选择以下方案: 强的松1mg/kg·d 顿服,持续1 周, 强的松40mg/d 口服2 周, 强的松每周递减5mg 直至5mg/d,维持1 年, 有感染征象者加用抗生素。
1.2.1.4 小剂量维持治疗给药: 对于老年体弱、合并高血压的重症肌无力 患者长期给予10 mg /d 的小剂量泼尼松维持 治疗,60% 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
2 MG合并妊娠
2.1 孕前: 2.1.1 所有可能妊娠的青年和成年女性MG患者应 该在成人神经科进行孕前咨询。如果计划近期 怀孕,就应该避免开始使用有致畸性的药物( 如甲氨蝶呤和霉酚酸酯)。 2.1.2 如果有适应证且适合,应在计划怀孕前切 除胸腺。 2.1.3 在怀孕前要检查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自身 抗体,以保证怀孕时甲状腺功能正常。
1.2.3 激素治疗的疗效 每日或隔日大剂量PSL口服疗法的疗效出现
时间:一般为0.5-75天,平均约2周
最大疗效出现时间:3天-6年,平均1-9个月
中等度改善-完全缓解率:欧美文献63-95%; 日本文献81-100%
CS(corticosteroid)停药后的完全缓解率: 欧美文献5%~17%; 日本文献22%~39%
关于药物妊娠安全(美国FDA): A:充分且对照良好的研究并未显示在妊娠各个 阶段有胎儿风险; B:尽管动物实验发现胎儿风险但充分且对照良 好的研究并未显示胎儿异常的风险增高,或尚 无充分的人类研究,动物实验也未发现胎儿风 险
C:缺乏充分的对照良好的人类研究且动物实验 显示胎儿风险或无胎儿风险的动物实验资料, 潜在获益大于风险; D:人类的研究已经显示胎儿风险,但潜在获益 大于风险; X:动物实验或人类研究均发现胎儿风险,且风 险大于获益
1.2.4 各种不同口服PLS疗法的优缺点 隔日疗法,往往可能在非服药日出现症状加重 隔日或每日渐增法的优点是很少出现症状加重 现象,但缺点是疗效出现较慢(平均需3个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