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案例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九年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二节内容,与课标“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相对应。
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分配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三大板块,即: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知识整合、拓展训练。
从教学实施的情况看,教学流程设计合理,教学时间分配得当,完成了预期教学任务,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可借鉴之处:
1 、课前备课一定得下大功夫,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像本节课由于是组内公开课,我进行了精心准备,课前搜集了大量资料,包括文本资料、图片资料、 MTV 光碟等。
对整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几经修改、完善,所以上得较为成功。
我想如果每一节课我们作为教者都能够精心准备的话,教学质量定会大幅度提高。
2 、讲授新课环节以“活动探究”方式设计了五个活动内容。
实现了师生角色的置换,以生为本,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教学有 90% 以上的同学参与了课堂教学,参与面广,对于难点问题让中上等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侧重于学困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避免了干坐生的存在。
3 、为突破难点问题——“允许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在合作探究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内容:
1 )结合民营企业的倡议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建议?
2 )观点辨析:到 2000 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 96% ,其中东部基本实现中部实现 78% ;西部实现 56% 。
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违背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通过对这两个探究内容的讨论,学生对共同富裕有了理性上的认识,懂得共同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过程,只有允许部分先富,并通过他们的示范力量带动和帮助后富,最终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而且在拓展训练环节设计的开放探究题“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7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 3.33:1 ,绝对差距达到 9646 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这是否背离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呢?”再一次深化了这一难点问题。
4 、运用多媒体呈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照片,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开放探究题的设计把时政热点与教材紧密相连,突出了政治学科教学的时代感。
不足:在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方面做的不够好,如:出示完“历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照片“后,应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国家重奖科技工作者说明了什么?你准备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建功立业、做贡献?通过这样的探究环节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深刻地领会国家营造”四个尊重“的必要性。
特别是探究完教材第 95 页小严创业事例后,应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自身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成才条件,尤其是自己应如何成才?当你富起来之后你会怎样做呢?“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可见,教学中必须注重挖掘课程内在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