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总结之病理科实习总结

工作总结之病理科实习总结

病理科实习总结【篇一:病理科见习报告】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附属医院实训总结临床专业 6班学号:时光飞逝,为期两周的见习期就此结束了。

有诸多不舍,诸多感慨!实习是一件很具意义的事情,在实习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管有时候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具备了知识也就等于具备了学习的能力。

我见习的单位是坐落绿城南宁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是一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数一数二的大医院,宏伟的门诊大楼,划分的清晰的住院楼,优美的绿化环境,医生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院校,但是这样一个地方让身为医学生的我受益匪浅!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没有选择直接与病人解除,而是选择进入病理科见习。

因为我认为,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能让我了解病情本质、发展、过程、转归。

我这次的实践内容一共分为三大部分1.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工作流程。

我第一天和同一批的同学熟悉了整个病理科的环境,以便于以后几天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认真听取了医院里老医生的介绍,熟悉了病理科各部门的职责和分部间的工作联系,了解其之间的相关配合及工作流程。

在熟悉病理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便按计划开始了我的工作。

在熟悉病理科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有一些差别,但是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并且合理配合才能使整个病理科正常运转。

病理科分为若干个室,分别为取材室,细胞制片室,包埋室,切片室,免疫组化室,采图室,档案室和医生诊断办公室。

2.见习期间,每天八点半准时到达医院,帮助医生和工作人员完成一系列取材、细胞制片、包埋、切片、免疫组化、采图、归档和诊断工作。

虽然说我能做的不多,但是在医生和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我了解了一块组织从取材到制成切片的一系列过程,并且亲眼看到不少之前只在书本上见过的病变组织,诸如畸胎瘤、中央型肺癌、子宫颈锥切、肝癌等。

并且,我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服务,提高病理诊断水平,避免不必要及纠纷和医疗差错的产生,要经常与有关临床医师进行临床病理会诊与沟通,了解临床医师的诊断思考和病人情况,并向临床医师通报病理诊断的疑难情况、初步拟诊、延期发报告的原因及术中冰冻会诊注意事项等。

3.写一篇病理科暑期见习病例跟踪。

其中要包括病例资料、现病史、手术所见、部位/组织名称、大体描述、镜下描述、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并且要结合病理图片解释分析。

其中很多内容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

但是通过网上搜索、询问老师、翻阅书本,我还是完成了任务。

在得到老师认可和赞美的那一刻,感觉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东西。

这些将会使我终生受益的,期望我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医患之间微妙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毕竟,几年以后,我已经不再是一位大学生,而是一名医生,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

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这次实践中,自然比较关注这一环。

虽然在实践中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只要想到自己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就会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在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也只是能掌握而已,本想工作时间长了就应该能够应付的来,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社会实践使我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

这个假期,来到医院,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为自己的医学人生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最后,谨此衷心感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各位指导老师,能给我这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和平台。

让我了解了医院的日常医疗服务流程、医生的工作制度,并且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在医学理论基础、与病人沟通等方面的不足,这些使我开学后的理论学习更有积极性和针对性。

【篇二:病理科见习报告】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附属医院实训总结临床专业 6班学号:时光飞逝,为期两周的见习期就此结束了。

有诸多不舍,诸多感慨!实习是一件很具意义的事情,在实习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管有时候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具备了知识也就等于具备了学习的能力。

我见习的单位是坐落绿城南宁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是一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数一数二的大医院,宏伟的门诊大楼,划分的清晰的住院楼,优美的绿化环境,医生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院校,但是这样一个地方让身为医学生的我受益匪浅!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没有选择直接与病人解除,而是选择进入病理科见习。

因为我认为,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能让我了解病情本质、发展、过程、转归。

我这次的实践内容一共分为三大部分1.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工作流程。

我第一天和同一批的同学熟悉了整个病理科的环境,以便于以后几天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认真听取了医院里老医生的介绍,熟悉了病理科各部门的职责和分部间的工作联系,了解其之间的相关配合及工作流程。

在熟悉病理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便按计划开始了我的工作。

在熟悉病理科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有一些差别,但是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并且合理配合才能使整个病理科正常运转。

病理科分为若干个室,分别为取材室,细胞制片室,包埋室,切片室,免疫组化室,采图室,档案室和医生诊断办公室。

2.见习期间,每天八点半准时到达医院,帮助医生和工作人员完成一系列取材、细胞制片、包埋、切片、免疫组化、采图、归档和诊断工作。

虽然说我能做的不多,但是在医生和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我了解了一块组织从取材到制成切片的一系列过程,并且亲眼看到不少之前只在书本上见过的病变组织,诸如畸胎瘤、中央型肺癌、子宫颈锥切、肝癌等。

并且,我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服务,提高病理诊断水平,避免不必要及纠纷和医疗差错的产生,要经常与有关临床医师进行临床病理会诊与沟通,了解临床医师的诊断思考和病人情况,并向临床医师通报病理诊断的疑难情况、初步拟诊、延期发报告的原因及术中冰冻会诊注意事项等。

3.写一篇病理科暑期见习病例跟踪。

其中要包括病例资料、现病史、手术所见、部位/组织名称、大体描述、镜下描述、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并且要结合病理图片解释分析。

其中很多内容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

但是通过网上搜索、询问老师、翻阅书本,我还是完成了任务。

在得到老师认可和赞美的那一刻,感觉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东西。

这些将会使我终生受益的,期望我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医患之间微妙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毕竟,几年以后,我已经不再是一位大学生,而是一名医生,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

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这次实践中,自然比较关注这一环。

虽然在实践中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只要想到自己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就会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在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也只是能掌握而已,本想工作时间长了就应该能够应付的来,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社会实践使我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

这个假期,来到医院,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为自己的医学人生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最后,谨此衷心感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各位指导老师,能给我这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和平台。

让我了解了医院的日常医疗服务流程、医生的工作制度,并且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在医学理论基础、与病人沟通等方面的不足,这些使我开学后的理论学习更有积极性和针对性。

篇二:病理实习报告病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2011年9月15日——2011年9月16日三、实习地点果园、农场四、实习内容1、标本的采集上午我们来到果园以及农场,了解果树及农作物的相关病害。

下午对标本进行鉴定。

2、标本的鉴定大家在实验室里对采集的到植物病害材料进行了整理、分类。

对实习中不知道的病害材料进行了镜检。

? 具体方法:1.将采集回来的标本在不破坏其病原体和症状的情况下,进行简易的清洁工作;2.用挑针在有病原物的地方挑取一点病原,将其制成玻片;3.在显微镜下寻找并观察病原物特征,初步鉴定孢子种类;4.查看相关书籍,查找对应的孢子名称; ? 病害的鉴定:苹果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树重要病害。

主要为害6年生以上的结果树,造成树势衰弱、枝干枯死、死树,甚至毁园。

它的症状有溃疡、枝枯和表面溃病3种类型。

溃疡型在早春树干、枝树皮上出现红褐色、水渍状、微隆起、圆至长圆形病斑。

质地松软,易撕裂,手压凹陷,流出黄褐色汁液,有酒糟味。

后干缩,边缘有裂缝,病皮长出小黑点。

潮湿时小黑点喷出金黄色的卷须状物。

枝枯型在春季2~5年生枝上出现病斑,边缘不清晰,不隆起,不呈水渍状,后失水干枯,密生小黑粒点。

病原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称苹果黑腐皮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秋季形成子囊壳。

子囊孢子无色,单胞。

无性世代为cytospora mandshurica miura称苹果干腐烂壳蕉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于树皮下形成分生孢子座(小黑粒点),产生多个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腊肠形。

发病的主要因素有四个:(1)树体负载量过大,“大小年现象”严重。

(2)树体遭受冻害,树势变弱,抗病力降低。

(3)施肥不足,尤其是磷钾肥供应不足。

(4)修剪不当或过重,造成伤口多,未及时消毒处理,给予病菌浸入创造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