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

1、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以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为标志——误以为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高中世界近现代史教材,沿用前苏联的观点,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而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基本接受了国外世界史学界的主流观点,修正了这一说法,将1500年前后的这一系列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2、整体世界形成的开端是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的开端和早期殖民活动——误以为是18-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经济开放性和扩张性的必然产物,它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同时也是以世界市场为媒介的整体世界形成的开端。

而18-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则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初步形成。

3、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误以为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简单复活,或者根据其表象,只认为是单纯的文艺现象,看不到其思想解放的作用。

而准确地说,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也是深刻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误以为是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

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中所阐述的太阳中心说也不完全正确。

但它引起欧洲思想界和科学界的极大震撼,引发了欧洲科学界以科学态度和全新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的热潮,所以史学界将它作为欧洲自然科学的开端。

而牛顿力学体系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系统的理论概括,它才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新议会的召开,结束的标志是光荣革命的胜利——误以为内战的爆发和《权利法案》的颁布是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新议会的召开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要求限制王权,而国王则拼命维护其专制权力,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已经公开化,所以革命事实上已经开始;光荣革命结束,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贵族达成妥协,新政权稳定地建立了起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业已具备,革命派的任务完成,革命基本结束。

而《权利法案》则是为英国新政权的运作确立了基本的原则,它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开始形成的标志。

6、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误以为是三级会议的召开。

这是受到了英国革命开始标志的误导。

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相比,革命阵营构成的最大不同点是资产阶级各阶层与人民结成联盟,人民将革命不断推向深入。

所以,通常将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作为革命开始的标志。

7、热月政变是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结束的标志——误以为是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热月党人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执政后只是清除了雅各宾派的一些过于激进的措施,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没有丧失。

8、拿破仑帝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军事帝国——误以为是封建军事帝国。

拿破仑当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来创造条件,颁布的《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其君主政体适应了法国社会建立稳定秩序的需要。

9、第一部“人权宣言”是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误以为是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颁布在先,最早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宣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法国的《人权宣言》之所以名声更大,一来是由于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二来是由于它原本的名称就是《人权宣言》,三是由于它比美国《独立宣言》更系统、全面;四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更在于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影响将它带到了世界各地。

10、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标志是1783年《英美和约》的签订——误以为是《独立宣言》的发表或约克镇战役的胜利。

前者是美国建国的标志,后者是独立战争战事基本结束的标志。

而在约克镇战役结束后,英军残余和北美大陆军之间仍有一些零星的战斗,此后的斗争实际上主要转移到谈判桌上。

直至1783年《英美和约》签订,独立战争才最终取得胜利。

教材的大事年表,也明确标出美国独立战争起讫年代是1775-1883年。

11、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误以为是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或法国《1791年宪法》。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代替以国王为标志的贵族特权,以法治代替人治,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封建社会的重要表现。

但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运动刚刚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尽管《权利法案》具有宪法的性质和作用,但它的完整性、系统性等外在形式和反封建内涵与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之间还有较大距离。

而美国1787年宪法,吸收了欧洲启蒙运动高潮时期思想家们反封建的理论成果,其形式和内容都趋于成熟,比法国1791年宪法又早四年左右产生,显然它才是最早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2、拉美独立运动是早产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误以为是旧式民族解放运动。

独立前拉美资本主义经济已有一定发展,但由于其宗主国西班牙、葡萄牙的经济在欧洲相对落后,对拉美殖民地进行的主要是封建殖民统治,因而拉美殖民地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分相应地也非常微弱,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在条件并不成熟。

如果不是美、法革命的推动,独立运动是不可能在18世纪晚期爆发的。

因此,尽管独立后拉美各国形式上建立了共和国,但革命却没有也不可能彻底完成推翻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的任务。

13、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误以为是飞梭的发明。

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飞梭只是棉纺织工业中的一个简单的工具,而不是机器。

14、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领域的突破首先在美国实现——误以为是英国。

这一领域的第一个发明是1804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的汽船,而不是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的火车机车。

教材中美国的这一发明是夹在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中叙述的,而在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中则根本没有涉及,容易使人忽略。

15、早期工人运动中的卢德运动是游离于世界进步潮流之外的——误以为属于世界三大进步潮流之一——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潮流。

卢德运动以破坏机器设备来发泄工人对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不满,是手工工场时期的落后生产力对机器大生产的本能抵制的反映,它不是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的主流。

16、最早的国际工人组织是共产主义者同盟——误以为是第一国际。

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于1847年。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推动下,流亡英国的德、法等国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建立了这个组织,马克思、恩格斯为其成立大会起草的宣言——《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其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7、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法国乃至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尚未成熟到足以铲除其自身的程度——误以为是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对比悬殊。

法国和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1871年前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然还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法国社会进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尚未成熟。

18、美国内战的中革命对象种植园主阶级是资产阶级的一个阶层——误以为是奴隶主阶级。

独立战争前,北美英属殖民地的种植园经济与西属拉美殖民地的大种植园经济就有很大的区别,它与英国国内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参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再分配。

独立战争前,它与北美中部以及东北部其他资产阶级阶层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在独立战争中他们结成同盟,共同领导了革命。

马克思称种植园主阶级是“把自己的生产建立在黑人奴隶劳动基础上的资产阶级”。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种植园经济这种工场手工业时代尚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却成为制约美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因此,它才会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而被铲除。

19、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中下级武士——误以为是资产阶级。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资本主义经济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还不足以承担领导社会变革的历史使命。

而中下级武士阶层,由于上级领主克扣其俸禄,社会经济地位下降,为维持生存,不得不和从事工商业生产的资产阶级接近,或者也从事工商业。

因而,他们与日本的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在反封建问题上结成了同盟。

中下级武士的社会政治地位、号召力和政治经验,弥补了日本资产阶级的缺陷,充当了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

20、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才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双重作用——误以为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作用在开始时就具有双重性。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生产力大大超出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民族,而工业革命前,这种差距并不明显,因此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只具有野蛮的掠夺性,并不具有破坏落后地区原有的经济体系和政治制度、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双重作用。

而工业革命后,正因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民族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资本主义列强才增强自己了改造世界的能力,他们的殖民侵略才有了双重作用。

21、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误以为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使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社会上层建筑变得过时,而尚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其他国家,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严重的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开辟迅速发展的道路,就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的主要课题。

因而,适应这一需要而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就成为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面化和激化,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并发展,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还远未完善、更没有过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因此,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排上议事日程,尚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2、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大大加强——误以为是削弱。

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被迫调整殖民统治策略,改变此前由东印度公司代行统治权的做法,由英国政府直接对印度人民进行殖民统治;并放弃了吞并印度封建王公土地的政策,对其进行笼络。

可见,在民族大起义之后,英国对印度的控制非但没有削弱,反而进一步加强了。

2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之后——误以为是1866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但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才问世。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应开始于1870年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之时。

2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富强的帝国是英国——误以为是美国。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首位。

但是,由于英国拥有庞大的殖民地,掌握了庞大的廉价原料、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家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仍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英镑仍是世界货币,伦敦仍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英国则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