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 sp (25℃)。

回答下列问题:I.(1)由上表分析,若①CH3COOH ②HCO③C6H5OH ④H2PO均可看作酸,则它们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须填编号);(2)写出C6H5OH与Na3P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25℃时,将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氨水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c(NH4+);(填“>”、“=”或“<”)(4)25℃时,向10mL 0.01mol/L苯酚溶液中滴加VmL 0.01mol/L氨水,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若混合液pH>7,则V≥10B.若混合液pH<7,则c(NH4+)>c(C6H5O-)>c(H+)>c(OH-)C.V=10时,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10mL 0.01mol/L苯酚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D.V=5时,2c(NH3·H2O)+ 2 c(NH4+)= c(C6H5O-)+ c(C6H5OH)(5)如左上图所示,有T1、T2两种温度下两条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① T1 T2(填>、=、<);② 讨论T1温度时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2SO4可使溶液由a点变为b点B.在T1曲线上方区域(不含曲线)任意一点时,均有BaSO4沉淀生成C.蒸发溶剂可能使溶液由d点变为曲线上a、b之间的某一点(不含a、b)D.升温可使溶液由b点变为d点II.平衡常数的计算:(1)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某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右上图。

其中①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2c(CH3COOH)③点所示溶液中存在:c(CH3COO-)+c(CH3COOH)=c(Na+)则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 。

(2)水解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

水解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称为水解常数(用K h表示),类比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请写出Na2CO3第一步水解反应的水解常数的表达式:K h= 。

(3)MgCl2溶液和氨水混合后存在下列化学平衡:Mg2+(aq)+2NH3·H2O(aq)2NH4+(aq)+Mg(OH)2(s) 试列出该反应平衡常数K与K b(NH3·H2O)、Ksp[Mg(OH)2]的关系式并计算:。

Ⅰ、(1)①④③② (2分)(2)C6H5OH + PO= C6H5O-+ HPO (3分)(3)= (1分)(4)CD (2分)(5)①<(1分)②ABC (2分)Ⅱ、(1)2×10 -5 mol·L -1(2分)(2)Kh==Kw/Ka (1分)(3)=55.3 (1分)2I.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xA(g) + 2B(s)yC(g) △H< 0。

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

(2)推测第10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填序号,下同);第16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

①减压②增大A的浓度③增大C的量④升温⑤降温⑥加入催化剂(3)若平衡I的平衡常数为K1,平衡II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______K2(填“>”、“=”或“<”)。

II. 铁元素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单质铁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得最为广泛。

铁还有很多的化合物及其化学反应,如铁与水的反应:3Fe(s) + 4H2O(g)Fe3O4(s) + 4H2(g) △H(1)已知:① 3Fe(s) + 2O2(g)Fe3O4(s) △H1=-1118.4 kJ/mol② 2H2(g) + O2(g)2H2O(g) △H2=-483.8 kJ/mol③ 2H2(g) + O2(g)2H2O(l) △H3=-571.8 kJ/mol则△H =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6,在2 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在t ℃时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①甲容器中H2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 若容器压强恒定,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若容器内密度恒定,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甲容器中H2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乙容器中H2O的平衡转化率D. 增加Fe3O4就能提高H2O的转化率(3)若将(3)中装置改为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的装置,按下表充入起始物质,起始时与平衡后的各物质的量见下表:若在达平衡后的装置中继续加入A、B、C三种状况下的各物质,见下表:当上述可逆反应再一次达到平衡状态后,将上述各装置中H2的百分含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用A、B、C表示)。

(4)一种以甲醇做燃料的电池示意图如下图。

写出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答案(1)0.02 mol/(L•min) (2分)(2)④⑥;④(3分)(3)>(1分)II:(1)—150.8 kJ/mol(2分)(2)①33.3%(2分)②B(2分)(3)B>C>A(2分)(4)CH3OH—6e—+3O2—=CO2↑+2H2O(2分)已知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a(CH3COOH)=1.8×10—5,Ka(HSCN)=0.13。

(1)将20 mL 0.10 mol/L CH3COOH溶液和20 mL 0.10 mol/L的HSCN溶液分别与0.10 mol/L的NaHCO3溶液反应,实验测得产生CO2气体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反应开始时,两种溶液产生CO2的速率明显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c(SCN—)______c(CH3COO—) (填“>”、“=”或“<”)。

(2)2.0×10—3 mol/L的HF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调节pH时溶液的体积变化),测得平衡体系中c(F—)、c(HF)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25℃时,HF电离平衡常数为Ka(H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并求值,不写单位)。

(3)难溶物CaF2溶度积常数(Ksp)= 1.5×10—10,将4.0×10—4mol/L的HF溶液与4.0×10—4mol/L的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溶液pH=4(忽略调节pH时溶液的体积变化),试分析混合后是否有沉淀生成?________(填“有”或“没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因为Ka(HSCN)>Ka(CH3COOH),溶液中HSCN电离出的c(H+)比CH3COOH电离的大,故HSCN溶液中产生CO2的速率快。

(2分);>(1分)(2)Ka(HF)=(2分)(3)有(1分),因溶液中c(Ca2+)• c2 (F—)=5.12×10—10 >Ksp(CaF2)=1.5×10—10(2分)(2014•湖南一模)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如下表:溶质CH3COONa NaHCO3Na2CO3NaHClO NaCN C6H5ONapH 8.8 9.7 11.6 10.3 11.1 11.3 (1)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浓度均为0.01mol/L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填序号).A.HCN B.HClO C.C6H5OH D.CH3COOH E.H2CO3(3)据上表数据,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填序号).A.HCN+Na2CO3═NaHCO3+NaCNB.CH3COOH+NaCN═CH3COONa+HCNC.CO2+H2O+2C6H5ONa═Na2CO3+2C6H5OHD.CH3COONa+HClO═NaClO+CH3COOH.解:(1)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小,则酸的电离程度越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的pH越大,结合氢离子能力越大,根据溶液的PH知,酸性最强的酸是醋酸,最弱的酸是碳酸氢根离子,则结合氢离子能力最大的是CO32-,故答案为:CO32-;(2)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电离程度越大,则酸的酸性越强,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的pH越小,所以酸性最强的是醋酸,故选D;(3)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知,A.氢氰酸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而小于碳酸,所以HCN+Na2CO3═NaHCO3+NaCN能发生,故不选;B.醋酸酸性大于氢氰酸,所以CH3COOH+NaCN═CH3COONa+HCN能发生,故不选;C.苯酚酸性小于碳酸而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所以CO2+H2O+2C6H5ONa═Na2CO3+2C6H5OH不能发生,故选;D.醋酸酸性大于次氯酸,所以CH3COONa+HClO═NaClO+CH3COOH不能发生,故选;故选CD.I.(4分)某温度下的溶液中,c(H+)=10x mol/L,c(OH-)=10y mol/L。

x与y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温度下,中性溶液的pH= 。

(2)该温度下0.01 mol/L NaOH溶液的pH= 。

II. (6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填字母)。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为。

(2)已知:NH2COONH4+2H2O NH4HCO3+NH3·H2O。

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