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征明简介

文征明简介

文征明
(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

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

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

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

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文征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

后来文征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

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征明的启蒙老师。

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征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

在文征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征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征明一身。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

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

艺术风格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山水画题材大多描写江南景物,而山水中人物形象与风度,完全摹仿赵孟(斧)。

人物画师李公麟,远承古代传统,笔法工细流畅。

文征明到晚
年具有粗细两种风格,愈晚愈工。

文征明一生穷究画理,用力实践,声誉卓著,与乃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长达50年之久。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

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

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一家后代和弟子中出成就者很多,如儿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均是名画家,弟子中出名的钱谷、陆师道、陆治、陈道复、居节、朱朗等,人材济济,形成一个绘画流派——“吴门画派”,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清代画坛。

作品行情文征明传世作品很多,其精品大多数现存国内的北京故宫、辽宁博物馆等地,一部分藏于台北故宫。

海外博物馆和私人手里也有不少作品,国内民间也有一些。

自中国古代书画价格上升后,海外艺术市场上纷纷出现文征明的作品,1987年12月佳士得在纽约拍卖的一幅《桃源别境》手卷,原估价8-10万美元,结果以17万美元卖出。

一炮打响,许多人纷纷拿出珍藏多年的画作。

1989年6月1日佳士得又拍卖一幅文征明的《吉祥庵图》轴,描绘树立茅亭,高士和尚在清谈,笔触细腻,设色清丽,表现着明代文人画的气韵风致,并附画者楷书长题,殊为难得。

原估价7-9万,后来以176000美元成交。

文征明的另一幅同次拍卖的《辋川图书画卷》,为仿唐王维《辋川图》之作品。

笔触清简,设色妍雅,图后附文征明流畅秀逸的行书。

估价为2万至2.5万美金,卒拍至高出估价两倍的4.4万美金。

以后文征明作品又出现很多,仅在1990年11月一次拍卖季节,世界两大拍卖行就拿出文征明的10幅作品,苏富比在11月26日拍卖了文征明一幅作品,两天后佳士得拍卖行,一下子拿出9幅作品。

佳士得拍卖的文征明作品很有代表性,价格如下:山水画《松壑高逸》轴,设色纸本,以18万美元成交。

《潇湘八景诗画》,设色纸本,十六开册页,价格是7.8万美元。

《山水花卉》水墨纸本,12开册页,4万美元。

扇面《舟山独处》,水墨金笺,价格7千美元。

《仿黄公望山水》轴,水墨纸本,6万美元。

人物画《策骑访友》,设色金笺扇面,价格仅达3200美元。

另外三幅是书法,其中《诗札》手卷卖了1.4美元,《行书江南春诗》手卷是1.5美元,《大字自画诗》手卷达到5万美元,这三件书法均是水墨纸本,价格比画低一些。

在这次拍卖会中还拍卖了文征明侄子文伯仁的两幅作品。

一幅是《人间异境图》卷,设色纸本,以11万美元成交,另一幅是《溪山漫话》扇面,设色金笺,3000 美元。

另外文征明儿子文嘉的一幅作品也在这次成交,这是一幅扇面,仿王蒙枯木竹石,仅仅达到1500美元,比现代画家作品还低。

两年前在苏富比举行的拍卖会上,文征明的作品价格还不算高,仅仅达到6050 美元,但因作品不精,开端也算良好。

两天后佳士得拍卖的9幅作品,因为多为山水,而且画面精美,因而提供了文征明价格的参照系。

作品辨伪文征明的绘画享名既久且远,各方临仿、伪造、代笔等情况也很多,而且十分复杂,鉴别十分困难,目前对他的作品在鉴定方面意见不统一。

由于文征明绘画本身面貌多样,伪作更难于辨认,在这方面,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较有研究,也有这方面的著述。

下面根据几种作伪手段,介绍几种辨别方法。

1、从题款上鉴别,应注意名款上璧与壁的区别。

文氏兄弟三人,长兄名奎,其弟名室,文征明名壁,三人的名字都从土,奎、壁、室原是星宿的名称。

因此,文征明初名壁,是“土”字的壁,不是“玉”字的璧。

文征明早期书画作品真迹,款字就写作壁。

如39岁所作《烟江叠嶂图》、42岁时所作《南窗记》,名款均作文壁。

如果写作璧字,定是伪品。

文征明早期作品题款的特点,是44岁以前写作文壁,44岁以后的题款改用征明,壁字款不再见。

根据这一推论,凡是文征明44岁以后仍书作壁字款的作品,就需要仔细斟酌了。

2、临摹作伪的情况,以故宫博物院所藏伪作《存菊图》为例。

这是一幅绢本工笔人物山水,画法仿效文征明中年师法王蒙牛皮皴的一种面貌。

这幅画初看近似,但细看则可发现画中树木坡石和房屋界画等,笔画拘紧纤弱,画法平板,缺乏文征明那种清劲雅秀的特点,从绢、墨的气息看,应是当时人临仿的。

文征明这类细笔画的临仿之作传世较多,作伪者水平高低不同,真伪问题需极为仔细才能辨别。

3、真伪参半的情况,以故宫博物院所藏《深翠轩图》为例。

据画后一段自识云,这是为谢晋的《深翠轩诗》卷补图,也属细笔一类,但画法和文征明本来面貌不同,用笔呆板生硬,而且自题记一段的年款,书正德十三年为已失误,出现于一向认真仔细的文征明笔下,是不可能的。

说明这幅画和题记,都是出于伪作。

但前后有明初人士俞贞水、解缙、王汝玉等十三家为深翠道人所书的深翠诗,却均系真迹。

经鉴别认为书和画原非一物,由后人搭配而成,画伪字真。

文征明书法方面伪造的情况也比较多,以小楷尤甚,例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小楷《过秦论》册页,年款作癸丑,依此文征明应为84岁,但此件书法用笔嫩弱,不像晚年之笔,据此可断定是伪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