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
回首过去,从小到大我看了无数部电影,有恐怖的鬼片,文艺的爱情片,武打片,科幻片等等。
但是让我记忆犹新的好片子(在我眼里我所喜欢的片子)为数不多。
在我看来,电是一个浓缩了音乐,场景,对白等多种元素的结晶,我本不是什么电影评论家,因此有些被评论家评论很高的电影,我其实并不喜欢比如《卧虎藏龙》《英雄》。
看《无间道》的时候看了几遍才看懂。
终于谈到本文的主题了,音乐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起到的是重要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在以前有无声电影,当时的演员们靠自己的丰富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感情,来演绎剧本。
科技发展到现在,有了有声电影,然后有了富含音乐的电影。
我们无法想像如今没有了音乐的电影会怎么样。
可见,音乐在电影中的确是有巨大的作用的。
感受最深的就是鬼片,悬疑片中的音乐,本来这种影片的整个色调就是暗黄色,阴暗的颜色,就够吓人的,再加上那些恐怖的音乐想起就更吓人了。
我觉得在这种电影中,音乐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烘托主题,渲染气氛,使片子更加恐怖。
每次的文艺片不是不感动的。
每次音乐或者使人愉快,或者使人悲伤的。
高兴地会让人大笑,悲伤的可以使人流泪。
电影的感人情节是一个影响因素,但是这感人的音乐更是起到了重要并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近的一部电影《老男孩》中,每次听到“老男孩”这首歌,看到电影中的那些场景,就会很感性地流泪不止,这是触动我的心灵的音乐,让我想起很多逝去的美好青春时光,引起了我的思绪,引起了我的共鸣。
另一部片子使我记忆犹新,是韩国的《雏菊》,影片的宣传画册上写了一句“爱上了一个人就得承受他命运的碎片”。
想必也是一个言情的悲情戏,从全智贤饰演的女主角来看,这部电影从开始的快乐音乐发展到纠结的音乐,最后是悲情的音乐。
她在画雏菊的时候是快乐的,音乐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把这种快乐延长,把这种快乐放大,让我们观众都觉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同样的,当她的嗓子哑了的时候,她只能在本子上写出她想对他说的话,她好难过,好埋怨自己不能说话,这个情景的音乐怎么说呢,是复杂的,就好像是台词,音乐是断断续续的,随着女主角的动作,时断时续。
她想说的是,"我好想你",“你去哪里了?”“为什么现在才来找我?”“你好吗?”。
这些话都通过纸片上的字展示出来,音乐声戛然而止吗,停顿,响起,停顿,再次响起。
因此,我姑且认为,音乐在这里起到了一种帮衬的作用,也可以说成应景。
最后的场景是,女主角为男主角挡枪后死亡,她的笑,她的口型(“对不起,我才认出是你”),男主角的忍,悲痛,这时的音乐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是一种长久的一个调子的音乐,绵长,和男主角的哭泣融为一体,使片子更加感人。
令观众都伤怀。
当然在武打片中的音乐,用几个词语概括,节奏感强,跌宕起伏,绵延不绝。
每每看到动作片,就特别来劲,看到动作片里的主人公一拳又或者是一脚,坏人被打败了的时候,音乐声延绵不绝,观看者会拍手叫好,或者还会说句什么(例如打死那个坏蛋)。
这时候音乐的作用,是带动观看者的情绪,把观看者吸引到影片当中来,不得不说音乐是充当了电影和观众的中介。
动作片的话,我看的成龙演的电影居多,例如《飞鹰计划》《A计划》《警察故事》《新警察故事》等等。
最近的一部,最有印象的一部是《新警察故事》,由主演的一个纨绔子弟与警察的危险游戏,当看到影片的高潮也是结尾的时候,他用没有子弹的枪对着他的爸爸的时候,他自己中枪以后,倒地,他的爸爸跪在地上忏悔着自己的错误的教育方式,音乐声想起了,也许还夹杂了对白("儿子啊,我的儿子"),我当时就莫名其妙地哭了,是的,我同情他,同时我也在感叹,到底有多少父母是在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孩子呢?音乐声继续,高潮继续,当成龙和谢霆锋饰演的角色,两人从大厦楼顶一直下滑到楼底,我的心啊那个担心,简直是恐怖。
电影中常常会有这种惊险场面,惊险的动作加上听起来惊险的音乐声,那个恐怖啊。
人物传记的电影,音乐所起到的作用自然是能够帮助演员塑造电影人物。
《梅兰芳》这部电影中,由黎明饰演的梅兰芳,作为一个戏子,他对戏剧的热忱很高,愿意虚心去学习,愿意开拓创新。
从小时候对叔公的信所知道的是自己身为戏子的地位其实是非常低的,他想去改变这种现状。
从小就对京剧有着一种痴迷,委婉的性格中带着浓浓的叛逆,他的出场大多都与京剧有关。
在剧中,让我印象深刻地是,梅兰芳与他的爷爷唱对台戏,结果爷爷输了,梅兰芳赢了。
这个情景也是在告诉观众,新的事物必然取代旧的事物,梅兰芳演绎的那个寡妇是惟妙惟肖,整个戏剧的演出,音乐的伴奏,主角的自我说词,很好的塑造了寡妇形象。
这个场景不仅仅是体现了梅兰芳的表演功底,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表演空间,使演员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有声有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将完整的京剧音乐与画面和人物个性相结合,对塑造人物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动画片《哪吒传奇》的片头音乐更是体现出了哪吒英勇无畏维护正义的英雄形象。
《孔子》这部电影,描述了孔子一生的重大事件,音乐使孔子的报国无门和怀才不遇形象更加生动,有力地塑造了孔子推行儒家思想的老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