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秋电大0700政府经济学答案

2016秋电大0700政府经济学答案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是货币政策?其最终目标是什么?3、决定和影响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哪些?4、根据市场失灵的有关内容请回答公共财政负担的职能有哪些?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

市场失灵的表现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

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

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市场失灵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

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⑵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

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蔓延。

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

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⑶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

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

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

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

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

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⑷失业问题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

另一方面从宏观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⑸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

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以发展当地经济。

市场失灵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

再是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区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会出相互损害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江河上游地区林木的过量开采,可能影响的是下游地区居民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现象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与危害。

2、答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a、稳定物价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所谓币值,原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衡量币值稳定与否,已经不再是根据单位货币的含金量;而是根据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

它通常以一揽子商品的物价指数,或综合物价指数来表示。

目前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

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

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b、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充分就业,是针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

但要测定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难的,一般以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为基准,即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

所谓失业率,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失业率的大小,也就代表了社会的充分就业程度。

失业,理论上讲,表示了生产资源的一种浪费,失业率越高,对社会经济增长越是不利,因此,各国都力图把失业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实现其经济增长的目标。

c、答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

目前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主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

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d、国际收支平衡所谓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简言之,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

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长时期的巨额逆差会使本国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并承受沉重的债务和利息负担;而长时期的巨额顺差,又会造成本国资源使用上的浪费,使一部分外汇闲置,特别是如果因大量购进外汇而增发本国货币,则可能引起或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当然,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尤甚,因此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一般着力于减少以致消除逆差。

3、答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增加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减少,这就使国民收入增加。

影响因素就多了,如使用生产资料的利用率,社会第一次分配,社会再分配,社会结构及运行方式等等。

随着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分配方式的多元化、用工制度的市场化等导致人民内部矛盾增多,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社会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治安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由于总量性、结构性、素质性多重就业矛盾交织,加之就业弹性系数长期下降,就业再就业任务依然繁重。

社会阶层之间不平等。

当前由于城乡差别而产生的就业、教育及权益不平等问题比较严重。

由于教育资源在城乡分布上的显著差异,导致人口受教育不平等。

从县域农村与城区学校在教育投入、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生源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城乡政策的影响难以彻底消除,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就业中农民工权益被侵害问题也较为突出。

据调查,有一半左右的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受过不同程度的侵害,有的还受到多种不法侵害。

其中劳动强度加大,工作时间延长的比重占60%多,拖欠劳动报酬的占20%以上。

4、答是微观经济缺乏效率。

市场经济中的调节机制不能促使微观经济提高效率,具体表现为:首先,市场不能满足(灯塔、公共信息、国防等)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物品指一个人对某些物品或劳务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或享受利益,其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某个人对一种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其他任何人对该物品的享受。

既然受益者无需花费代价就可以得到该物品,就不能以索价的方式来减少物品的使用,则表现为这种物品永远是稀缺的。

其次,从外部效应问题来看。

就是说价格体系受到的影响是外来的,存在没有经济报偿的经济交易。

这种外部性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会产生影响。

似乎外部性能够通过双方的讨价还价来解决,但是当交易成本存在时外部性则被视为市场失灵的根源。

从我国的经济运作的实际来看,这种交易成本往往是很大的。

再次,是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

二是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

不稳定性有时也表现为重复出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或消费和投资不平衡。

我国经济虽然经受住了国际经济金融动荡的严峻考验,但是,在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一旦国内外市场上有些风吹草动,市场调节机制可能失灵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又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就有可能引起国民经济发展的较大波动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失灵问题会不断影响市场机制效率的发挥,引起宏观经济的波动,这不能不使我们表示强烈的关注。

三是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

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怎样把“蛋糕作大”和怎样“合理分割蛋糕”这两个涉及全局的重要问题,即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仅会引起效率低下问题,也可能引起分配不公问题。

具体观察我国经济领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下岗失业问题、拖欠职工和教员工资问题、城市居民贫困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绝对降低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又存在腐败横行、侵吞国家财产、不法收入巨大,税收体制不完善导致高收入阶层没有及时足量纳税。

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仍然广泛存在。

人们发现,在近年来经济和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正在不断地下降的同时,同期基尼系数却从1980年的0.33攀升至2001年的0.45。

这表明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拉大,虽然在整体上“蛋糕确实做大了”,但是在社会成员中“蛋糕分配”的非均等程度却在扩大。

如果社会分配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可能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

在市场失灵,调节机制不能很好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情况下,就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经济职能,进行适当的宏观经济调控。

a.政治领域的金融功能。

在政治领域金融功能,主要表现在各阶层的经济利益的调节,影响其所占国民收入占有,对所有权形式的经济体产生影响,为了巩固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基础;为人民国家建设民主专政和物质基础,提供财务担保,对于使用的资金为各部门的比例关系的行政安排,巩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b.社会领域的金融功能。

在社会领域,金融功能主要体现在经济组织和整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进行调整,以避免社会不平等;提供财政担保,以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等社会服务的科学的全面进步。

在国家政治和社会领域的金融功能,而且是财务职能的财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