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弃疾 青玉案

辛弃疾 青玉案


问题: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 面?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 采用了什么方法?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 “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 用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
“香满路”写观花灯和烟花的贵族女性之众 多。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 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 (排)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 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 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 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 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 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 后者的可贵。
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 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第 三境也。
你觉得词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 还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 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当时南宋小朝廷置沦陷的中原故土于不顾,夜 夜笙歌,醉生梦死,偏安江南一隅,对力主恢复中 原的爱国志士排挤打击。作者在《青玉案》一词中 借盛妆丽服、一夜狂欢的贵族女子讽刺歌舞升平、 不思恢复的南宋朝廷,借“那人”表明自己不愿与 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和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
这首词在描写和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风格?
1、托寓手法。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 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 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2、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灯 之欢等方面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3、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表现与“那人” 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 品性。 4、豪放、婉约兼具。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形式上是婉 约的。但表达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谓寄劲于婉, 寓刚于柔。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 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 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 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 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都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 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 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 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 喜庆景象。
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 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
一是写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 关切的“那人”。
写贵族女子,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她的服饰,她们戴
着蛾儿、雪柳、黄金缕从,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 身份。二是写她们的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 节日之欢。三是写她们纷纷离开后,衣香还在空中飘散。 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具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写“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 她的表情,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 我们可以想象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要 表现她的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辛弃疾,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人(山东济 南人),热 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著有词集《稼轩长 短句》。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 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 成者。有《稼轩长短句》四卷。他流 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居 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 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 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 强音,充满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