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铜价格走势分析目录:一、近几年走势回顾 (1)二、宏观形势分析 (1)三、基本面分析 (4)四、技术分析 (6)五、结论与投资建议 (6)六、附图 (7)一、近几年走势回顾2009年初到2011年2月份,铜价从金融海啸的低谷22000元/吨附近重回危机前的高点,其主要原因首先是为了应对金融海啸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全球各国均大幅释放流动性,导致通胀预期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也随之大幅走高;其次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市场对大宗商品需求的看好,支撑铜价走高。
2011年以来,铜价在冲击至高点后,一路震荡下行。
其原因首先是随着通胀的不断走高,全球流动性开始收紧以及宽松政策的停滞,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各经济体复苏步伐逐渐放缓,同时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下滑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都给铜价带来一定的打压。
从价格波动特点来看,沪铜连三价格在2008年最低时跌至21940元/吨,2011年3月份则回升至近几年最高点76950元/吨(历史最高价为85550元/吨),波动幅度达到55010元/吨;2012年度最高价为62230元/吨,最低价为52330元/吨,波动幅度也达到9900元/吨,可见沪铜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对涉铜企业经营将产生巨大影响。
二、宏观形势分析(一)国际1.美国经济复苏动能逐步趋弱,再度推出货币宽松几率大增美国制造业持续34个月扩张之后,今年6月份步入萎缩格局,7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如图2)录得49.8%,依然低于50%的萎缩和扩张分界线;同时,美国失业率(如图3)居高不下,4月份失业率触及年内低点8.1%后逐月反弹,7月份已回升至8.3%。
制造业的萎缩和失业率的逐月反弹,纷纷印证美国经济复苏动能正逐步趋弱,其二季度GDP年率初值也相应降至1.5%,较去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如图4)。
由于2012年为美国大选之年,经济复苏动能趋弱势必对选情产生影响,为寻求连任的奥巴马政府加速再推货币宽松政策以提振美国经济的几率大增,全球商品上涨预期增强。
2.欧元区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唯有外力救助才见希望欧债危机产生以来,国际主要评级机构纷纷连续下调欧洲多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和银行信用评级,使得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不断扩散。
目前,危机较为严重的意大利国家总债务(如图5)已经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20.1%,远高于欧元区的平均值87.2%,沉重的债务负担也使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步入长期萎缩(如图6)。
截止今年7月,欧元区制造业已连续12个月萎缩;服务业已连续6个月萎缩。
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制造业萎缩又进一步拖累整个欧洲经济,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被拉低至0.3%,较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如图7)。
为彻底解决欧债危机,欧元区财长通过杠杆化等措施,将四千四百亿欧元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规模扩大,以便增加资源,应付意大利及西班牙等的债务问题。
但在“货币统一财政独立”体系下,欧洲仅仅依靠自身难解忧患,唯有借助外力才有可能。
3.新兴经济体增加刺激以稳定经济增长受欧债危机持续扩散和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减缓的影响,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出现显著下滑。
IMF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巴西和印度都出现增长放缓的迹象。
巴西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仅为0.8%,远低于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长5%的目标。
印度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仅为5.3%,是九年来最低的季度增速。
虽然2012年新兴经济体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似乎不可避免,新兴经济体也纷纷出台刺激计划以稳定经济增长。
(二)国内1.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刺激措施有望陆续出台受外围环境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国内投资、出口及消费增速均不断下滑,导致国内经济增速在2010年第一季度实现累计同比增长12.1%后逐步回落至今年第二季度的7.8%(如图8),这一增长率已与今年初温总理年初提出的7.5%增长目标仅相差0.3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同时,国内通胀压力也明显减轻,在此形势下,政府部门频频吹风“稳定”经济增长。
由于目前外围环境依然较为恶劣,国内民众收入增长也较为缓慢,因此政府再次通过对某些特定领域的投资来稳定经济的可能性较大,未来在投资方面刺激措施有望陆续出台,国内经济增长在今年年底前有望逐步企稳。
2.人民银行出手稳定经济,流动性充裕逐步显现为有效稳定国内经济,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度已经连续两次降准和降息。
通过年内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人民银行已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近9000亿,加上2011年年底的一次降准,人民银行向市场注入资金规模超过1.3万亿元。
市场资金增多,流动性相应增大,使得SHIBOR的1年期拆借利率持续下滑,从2012年年初的5.2%左右降至8月初的4.4%左右。
另外,人民银行也通过下调存贷款利率方式,减轻国内企业资金成本,从最近非对称降息来看,1年期贷款利率较1年期存款利率下调超过0.6个百分点,显示出人民银行出手救助实体企业和稳定经济的决心。
在人民银行同时利用准备金率和利率两个工具作用下,国内市场流动性有望在年底前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面分析(一)供给1.铜精矿供给量较大,生产成本受到抑制中国铜精矿产量近年来维持小幅上扬态势,进口量今年也快速增长。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今年1-6月份进口铜精矿累计338.3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4.9%,较去年同期加快26.7个百分点。
铜精矿进口和产量的双增长将加大国内铜精矿的供给量,进而对铜生产成本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2.进口与产量双增,供给压力依然较大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1-6月份,我国共进口精炼铜250.1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79万吨;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 250.2 万吨,也高于去年同期的170万吨。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6月份,我国精炼铜生产291.6万吨,同比增长10.3%,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
进口量与产量纷纷保持快速增长,导致国内铜供给压力依然较大,但后期随着国内经济政策逐步转向,企业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加之进口亏损幅度不断增大,企业进口意愿将有所减弱,进而供给压力也有望缓解。
(二)需求1.电缆产量维持升势,政策利好支撑铜价2012年1-6月份,中国累计生产电力电缆1806.33万千米,同比增长13.7%,较去年同期虽有15个百分点下滑,但依然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电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国电力工业总投资额有望达到 6.1 万亿元,增幅高达 88.3%。
在智能电网、超高压输电以及农网改造等重大项目的提振下,电力电缆产量后市或仍保持高速增长格局,对铜下游需求形成强劲支撑。
2.家电行业增速减缓,补贴政策或支撑企稳2012年前6个月,我国空调累计生产8039万台,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52%,冰箱累计产量为4145万台,较去年同期减少7.42%,彩电累计产量为5709万台,较去年同期增加11.11%。
从图15可以看出,目前家电产品生产增速依旧处于低位。
不过,国务院5月16日决定安排财政补贴 265 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推广期限暂定一年。
我们预计后期家电行业或将有望逐步回暖,进而对铜价形成支撑。
3.房地产调控还将延续,变相放松或成主流在中央屡次重申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的基本政策基调下,2012年全国各地限购限贷政策依然严格执行。
但自4、5月起,以释放刚需、鼓励首次置业人群购房为目的的“变相放松”政策在扬州、重庆等地逐渐展开。
据统计,年内已有超过30个城市对调控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其中全国对公积金政策松绑的有13个城市,这些变相放松调控的措施正成为地方政府政策微调的主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铜价。
4.库存低位徘徊,需求相对乐观2012年初,上期所铜库存量在创下57655吨的低位后,走势出现大幅反弹,至3中旬,库存量已经攀升至22.7万吨高位,随后库存呈现逐步下滑走势,并于5月初跌破 20万吨关口,截至8月10日,上期所铜库存量报15.8万吨,与3月份创下的年中高点相比,库存减少比例高达30%。
铜库存年内低位徘徊,显示目前国内对铜的需求量依然相对乐观。
四、技术分析从沪铜连三月K线图(如图16)中来看,沪铜目前上方受到黄金分割百分比38.2%(56100)一线的压制,下方则受到前期低点连线形成的趋势线A线(52500)的支撑,近期在此区间展开窄幅震荡。
中长期来看,铜价下方在前期低点50000一线支撑较为强劲,铜价如若触及此处有望企稳回升,而上方在前期震荡区间上沿62670一线获得一定阻力作用,此处同时受到20月均线的压制,根据时间换空间的角度考虑趋势线B线也将与其相交形成多重阻力作用。
综合看铜价在触及50000一线后有望止跌企稳五、结论与投资建议综上所述,无论是美欧还是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均将出台相应刺激措施,货币维持宽松格局也将延续,全球经济乃至国内经济在中短期低位徘徊后,长期仍将稳步回升,预计未来1至2年内至少美国经济和国内经济将逐步好转,对商品价格起到支撑。
从基本面来看,铜精矿的供给压力将进一步压低铜的原材料成本,加上精炼铜的生产和进口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国内中长期的供给压力依然较大。
不过,下游电线电缆生产及家电行业的政府政策支持,将继续对铜需求形成强劲支撑。
因此,综合宏观和基本面等因素,预计短期内铜价将依然低位徘徊,但中长期铜价将在经济刺激措施及强劲的需求带动下稳步回升。
六、附图图1 沪铜连三价格走势图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2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指数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3 美国就业情况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4 美国GDP及其增速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5 欧元区国家总债务占GDP的比重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6 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指数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7 欧元区经济增速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8 国内经济增速及投资、出口与消费增速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9 铜精矿进口量变化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10 精炼铜产量及其增速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11未锻造铜及铜材累计进口量走势图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12未锻造铜及铜材累计进口量走势图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13沪铜及LME库存走势图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14 电线电缆产量变化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15 家电产量增速变化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图16:沪铜连三月K线图数据来源:wind资讯—先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