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设计基础》复习题题型:填空、判断、选择、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带计算器)第一章1、什么是汽车的整车整备质量和质量系数?各自的定义?答: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质量。
质量系数:指汽车车载质量和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该系数反映了汽车的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平,值越大说明该汽车的结构和制造工艺越先进。
整车整备质量:整车整备质量指装备有车身、全部电气设备和车辆正常行驶所需的辅助设备的完整车辆的质量。
在设计阶段需估算确定。
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大量同类型汽车各总成、部件和整车的有关质量数据,结合新车设计的结构特点、工艺水平等初步估算各总成、部件的质量,在累计构成整车整备质量。
2、轴荷分配影响汽车的哪些性能?答:轴荷分配对轮胎寿命和汽车的许多使用性能。
对动力性通过性和操纵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3、汽车的动力性的参数及其定义?答:汽车的动力性用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直线行驶时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来表示。
所以,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
汽车动力性主要参数(1)汽车的最高车速。
(2)汽车的加速时间。
(3)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4)汽车比功率(5)比转矩4、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答:燃油经济性:指以最小的燃油消耗量完成单位运输工作的能力。
经济性有三个评价指标:单位行驶里程的燃料消耗量(L/100km)、单位运输工作量的燃料消耗量、消耗单位燃油所行驶的里程,中国主要以针对第一个指标的测试为主。
最小转弯半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在支承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圆半径。
5、汽车的制动性定义及其参数?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的稳定性,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以及在一定坡道上能长时间停车不动的驻车性能。
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下列三方面来评价:(1)制动效能。
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例如:制动距离、平均制动减速度、行车制动踏板力、应急制动操纵力。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即抗热衰退性能,指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
(3)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常用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路径行驶的能力来评价。
6、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定义 其评价参数主要有哪些?答:与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整车几何参数,称为汽车的通过性几何参数。
例如: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半径、横向通过半径、接近角、离去角等。
第二章1、对离合器的设计要求是什么?答:①在任何行驶条件下,既能可靠的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并有适当的转矩储备,又能防止传动系个零件因过载。
②接合时要完全,平顺③分离时要迅速,彻底④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要小⑤应有足够的吸热能力和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⑥应能避免和衰减传动系的扭转振动,并具有吸收振动,缓和冲击和降低噪声的能力。
⑦操纵轻便、准确⑧作用在从动盘上的总压力和摩擦材料的摩擦因素在离合器工作过程中变化尽可能小。
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动平衡。
⑩结构应简单、紧凑、质量小。
2、什么是离合器的后备系数?后备席数β是离合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离合器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的可靠程度。
在选择β时,应考虑摩擦片在使用中磨损后离合器仍能可靠的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防止离合器滑磨时间过长、防止船东新过载一级操纵轻便等因素。
3、膜片弹簧的特点及其作用?答:特点:①具有理想的非线性弹性特性。
②膜片弹簧兼起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作用,结构简单紧凑零件数目少,质量小。
③高速旋转时,弹簧压紧力降低很少,性能稳定④膜片弹簧以整个圆周与压盘接触,使压力分布均匀,接触良好,磨损均匀。
⑤易于实现良好的通风散热,使用寿命长。
⑥膜片弹簧中心与离合器中心线重合,平衡性好。
⑥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
作用:离合器主动盘和被动盘结合时通过膜片弹簧来减少传动系统的震动。
4、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答:基本组成:主动部分(飞轮,离合器盖,压盘)、从动部分(从动盘,输出轴)、压紧机构(压紧弹簧)、操纵机构(离合器踏板,分离拉杆,分离叉,分离套筒,分离轴承)。
工作原理:汽车驾驶员利用操纵机构来操纵控制离合器,使离合器分离或结合。
踩下离合器踏板时,离合器分离,即飞轮和摩擦片分开,发动机动力中断;松开离合器踏板,离合器结合,即飞轮和离合器组件成为一体旋转,发动机的(动力)扭矩通过离合器传给汽车变速器。
5、扭转减振器的作用?答:(1)降低发动机曲轴与传动系接合部分的扭转刚度,从而降低传动系扭振固有频率。
(2)增加传动系扭转阻尼,抑制扭转共振相应的振幅,并衰减因冲击产生的瞬态扭振。
(3)控制动力传动总成怠速时离合器与变速器轴系的扭振,消除变速器怠速噪声和主减速器、变速器的扭振及噪声。
(4)缓和非稳定工况下传动系的扭转冲击载荷,改善离合器的接合平顺性6、离合器的自由行程及其作用?答:自由间隙反映到离合器踏板上,使踏板产生一个空行程,称为踏板自由行程。
作用:消除离合器自由间隙,防止离合片处在半离合状态而磨坏离合片或离合片打滑。
第三章1、变速器的作用及其组成答:作用:实现倒挡,改变传动比,中断动力传动组成:变速箱由变速传动机构和变速操纵机构两部分组成。
变速传动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转矩和转速的数值和方向;操纵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控制传动机构,实现变速器传动比的变换,即实现换档,以达到变速变矩。
2、两轴式变速器的适用范围及其特点?与三轴特点比较?答:两轴式变速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不在同一轴线上,两根轴分别为第一轴(输入轴),第二轴(输出轴)。
第一轴为离合器的从动轴,第二轴为主减速器的主动轴,且单级变速,由于体积小,多被轿车所用。
超速挡,(前驱)三轴式变速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在同一轴线上,比两轴式变速器多了一个中间轴,且是二级变速。
由于产生的扭矩大,体机大,多为重型车所用。
(后驱)适用范围:两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汽车上特点:①与三轴式比较,两轴式变速器因轴和轴承数少,所以结构简单、轮廓尺寸小、容易布置;②各中间挡位因只经一对齿轮传递动力,故传动效率高同时噪声低。
③因两轴式变速器不能设置直接挡,所以在高档工作时齿轮和轴承均承载,不仅工作噪音增大,且易损坏。
④受结构限制,两轴式变速器的一挡速比不可能设计得很大。
⑤对于前进挡,两轴式变速器输入轴的转动方向与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而三轴式变速器的第一轴与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同。
3、变速器按传动比的不同如何分类?答:①.有级式:有级式变速器应用最广泛,它采用齿轮传动,具有若干个定值传动比。
a.按所用的齿轮轮系不同:有轴线固定式(普通齿轮变速器)和轴线旋转式变速器(行星齿轮变速器)两种。
b.目前,轿车和轻、中型货车的变速器的传动比通常有3~5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
c.在重型汽车用的是组合式变速器,采用更多档位,一般是由两个变速器组合而成的。
②.无级式:无级式变速器的传动比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按无限多级变化。
a.常见的有电力式和液力式(动液式)两种。
b.电力式的在传动系中也用广泛采用的趋势,其变速传动部件为直流串激电动机。
c.液力式的传动部件是液力式变矩器。
③. 综合式:综合式变速器是指由液力变矩器和齿轮式有级变速器组成的液力机械式变速器。
其传动比可以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几个间断范围内作无级变化,目前的应用较为广泛。
4、倒挡的传动比如何选取?答:倒档的传动比前进挡传动比大,与一档接近,不同车型的传动比会有一定的差距,一般是传动比=所有从动齿轮的乘积/所有主动齿轮的乘积=各齿轮传动比的乘积5、变速器的档位与汽车速度的大小关系?答:发动机功率指的是发动机的最高转速,扭矩指的是发动机最大可以输出多大的力。
因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是固定的,不能满足汽车正常行使,所以人们设计出了变速器,变速器分低速挡、高速挡和倒挡,低速挡时,发动机可以输最大的扭矩,但车速跑不快,高速挡时,发动机可以输出最大功率,也就是说高挡时车速可以跑很快,但此时的扭矩是很少。
6、变速器的作用?答:(1)、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的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如起步、加速、上坡等,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工作。
(2)、在发动机的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3)、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启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的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第四章1、万向节传动的效率与传动轴夹角的关系?答:夹角越大效率越低。
2、单万向节传动时附加弯矩的变化规律?其大小有何影响?(P123)答:附加弯矩的大小在0与两最大值之间变化,变化周期为π,即每一转变化两次3、双十字轴万向节实现等速传动的条件?答:条件:①与传动轴相连的两万向节叉布置在同一平面内②使两万向节夹角α1和α2相等,最大的ɑ为30º4、刚性万向节有哪几种结构方案?答:不等速万向节准等速万向节等速万向节5、球叉式万向节和球笼式万向节各自有何特点?答:球叉式万向节:①圆弧槽滚道型:当万向节两轴绕定心钢球中心O转动任何角度时,传力钢球中心始终在滚道中心线即两圆弧的交点上,从而保证输出轴与输入轴以等角速转动。
结构较简单,可以在夹角不大于32°~33°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②直槽滚道型:两个球叉上的直槽与轴的中心线倾斜相同的角度且彼此对称。
加工比较容易,允许的轴间夹角不超过20°,在两叉间允许有一定量的轴间滑动。
球笼式万向节:①Rzeppa型:无论转动方向如何,六个钢球全都传递转矩,它可在两轴之间的夹角达35°~37°的情况下工作。
②Birfield型:这种万向节允许的工作角可达42°。
在传递转矩时,由于六个钢球同时参加工作,其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强,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但是滚道的制造精度高,成本较高。
③伸缩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由于轴向相对移动是通过钢球沿内、外滚道滚动实现的,所以与滑动花键相比,其滚动阻力小,传动效率高,万向节允许的最大工作夹角为20°。
第五章驱动桥设计1、驱动桥的作用?驱动桥的结构形式?答:作用:①増矩、降速,改变转矩的传递方向,即增大由传动轴或直接从变速器传来的转矩,并将转矩合理的分配给左右驱动车轮;②承受作用在路面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以及制动力矩和反作用力矩等。
基本要求:①选择合适的主减速比,以保证汽车在给定条件下具有最佳的动力性和经济燃油性②外廓尺寸小,保证汽车具有足够的离地间隙,以满足通过性要求③齿轮及其他传动件工作平稳,噪声小④在各种载荷和转速工况下有高的传动效率⑤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和传递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车身间的各种力和力矩;在此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质量,尤其是簧下质量,以减少不平路面的冲击载荷,提高汽车驾驶平顺性⑥与悬架导向机构运动协调;对于转向驱动桥,还应与转向机构运动协调⑦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性能好,制造容易,维修,调整方便2、驱动桥的基本组成?答: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驱动桥壳3、主减速器按齿轮形式分几类,优缺点?答:弧齿锥齿轮、双曲面齿轮、圆柱齿轮、蜗轮蜗杆弧齿锥齿轮传动:主、从动齿轮的轴线垂直相交于一点优点: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荷,工作平稳,噪声和振动小缺点:弧齿锥齿轮对啮合精度很敏感,齿轮副锥顶稍不吻合就会使工作条件急剧变坏,并加剧齿轮的磨损和使噪声增大双曲面齿轮传动:主、从动齿轮的轴线相互垂直而不相交,且主动齿轮轴线相对从动齿轮轴线向上或向下偏移一距离(优点缺点见P138、139)圆柱齿轮传动:广泛应用于发动机横置的前置前驱动乘用车驱动桥和双级主减速器驱动桥以及轮边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