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试行应用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试行应用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试行应用摘要:在20世纪世界音乐教育发展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其具有重要影响力,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后,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践探索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我们对这种外国音乐教育体系有了越来越丰富的了解和认识。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新一轮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思想不断冲击着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头脑,给他们的音乐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经验为我所用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本文从课程的视角对奥尔夫音乐教育进行研究,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如何在伊春附属实验小学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进行探究,以期达到帮助音乐教师形成正确的学习和借鉴态度、促进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音乐教育;小学第一章绪论一、选题背景音乐教育因为具有技术性实践和理论性研究的特点因此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在学校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育课程是学生综合系统地接受音乐文化符号、信息等音乐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

着名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音乐教育三大体系之一,其严谨性、完整性、发展性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在很多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奥尔夫教学法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

二、研究意义当今世界音乐教育领域使用最广泛的三大教学法就是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与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教学法,三者皆有特长。

对很多人来说,奥尔夫教学法可能非常陌生。

其实,自从奥尔夫教学法在大概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传入大陆以后,包括汪培元教授、廖乃雄教授等在内的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就通过研究和论证后发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非常适合国情,对这套来自西方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花了大量心血,先后引进并翻译相关论著和文章,并且值得庆幸的是政府教育部门高度关注他们的努力。

1988年,有官方倡议在中国音乐家学会成立奥尔夫专业委员会,这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奥尔夫学术研究社团,这个团体通过发表论著和文章,以及在全国各地开展讲座活动,努力的向中国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

并且中国奥尔夫学会每年定期举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师资培训及研讨会,通过官方的努力推广奥尔夫教学法,当然奥尔夫学会努力也引起了国内众多高等艺术院校的关注,其纷纷开展奥尔夫相关教学理念的研究和推广,中国音乐学院甚至专门开设《奥尔夫教学法》课程。

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甚至结合我国音乐教育实践,于2007年举办系列专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师资培训与研讨会,学习和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教学策略,深化音乐教学改革。

三.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法:本文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追溯研究,以及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奥尔夫教学法发展最新的研究动向,力争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总结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髓和伊春小学音乐教育目前的特点,通过在两者之间找出一个契合点来寻求奥尔夫教学法对我国目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其适合我国小学儿童音乐教学的相关要素。

2、观察法:笔者通过观察伊春小学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通过归纳总结,找出其中的优势加以运用,同时对存在于伊春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并对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试图找出应对策略,通过应对策略的提出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状况,因此通过观察得出数据,并切合我国目前小学的音乐教育的相识情况,结合奥尔夫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升。

第二章伊春附属实验小学音乐课的相关研究一、伊春附属实验小学概述建于1983年的伊春市实验小学是伊春市唯一一所直属伊春市教育局的公办全日制小学。

在学校创办的29年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逐渐试行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模式,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学目标充分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喜悦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淳朴,充分体现为民办学的教育方针。

二、伊春附属实验小学音乐教育概述伊春市实验小学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学校建有设施完善的音乐教室和舞蹈教室,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音乐教师7人,学校在二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教育实践经验。

自2011年9月开始,笔者开始在伊春附属实验小学代课,在两个多月的代课实践中笔者发现,该学校目前总共有29个教学班级,音乐教师均是正规师范院类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具有非常棒的音乐素养,另外该校音乐师资包括四位编制内的在职音乐教师、一名代课教师和两名实习的音乐教师,总体而言音乐师资很充足,另外教师专业素养也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另外,伊春小学的音乐课教学教师基本都是按教材制定教案来完成,并且教师课前基本都能做到充分的备课,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完成问题上基本没有问题,能够给学生传授到必须的音乐知识。

同时根据笔者的观察,伊春小学的音乐课时安排也很充足,老师对课堂气氛的调节比较到位,学生在音乐课课堂上表现比较好,热情较高,因此通过教育其音乐素养也比较好。

三、伊春小学音乐教育中存的问题介绍。

按照学校的建设规划本来有一间布置得非常专业并且有音乐氛围的音乐教室,教室的面积也比较大,但随着学校的扩招和生源的扩大。

班级越来越多了,教学教室不够用,所以经过改造以后原来的音乐教室就被分割后暂时作为五年级的教室。

没有了音乐教室,音就只能在普通教师进行,因此对于音乐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堂上的一些的基础律动、视唱课程和音乐小游戏基本上很难在开展,而且每个班的学生都大约有60人左右,因此在普通的教室上音乐课,每节课都抬放钢琴,设备的损耗和课堂回音效果对于音乐教学就大打折扣了。

因此音乐课程安排的不够系统、也不够全面。

同时在课堂安排过程中,部分教师曾经对音乐教育进行过深入思考并且尝试在课堂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视唱、练耳及听音练习,试图通过这些练习让部分有潜质的学生对音乐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发现特长,对其他学生则是通过这些基本实践和音的高低、强弱、快慢让其对音乐有一定的直观了解,但这些努力最终都因为受制于教学环境,因此这部分实践最终都不了了之。

同时部分教师因为学历层次的问题和个人认识的问题,对待这些基础音乐知识的教学备课也缺乏准备,通常没有什么计划性,经常是想到什么上什么,比如在某个年级阶段孩子需要掌握些什么基础内容,大部分教师可能会多少有些了解,但心中没有具体的步骤或方案,就算是有又不是成熟的经过课题组深入探讨的备课方案,因此随意性很大。

所以在音乐教育让位于教学和成绩以及分数的大背景下,目前的音乐课基本都成了唱歌课。

第三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到伊春附属实验小学音乐课的必要性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由来及发展(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由来和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着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其的基本理念,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

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其实,笔者认为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大部分学校只要在合理开发其潜质的条件下都能表现出一定的音乐水平。

这是因为唱、奏、舞蹈本来就是人们的天性,人作为社交动物希望通过表演来展示人的天性,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启发,让其对自身的潜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学生就会减少“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负担,因此学校的效果就会提升,而学生本身也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其实就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和真谛。

通过这种自然流露的音乐潜能可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中众所周知,创造力是无穷的动力,通过创造力来愉悦身心和学习艺术,可以使得学习步入飞快发展的快车道,这也就是奥尔夫本人所倡导的学习和潜能之间二者相得益彰。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教学的特征(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容。

在教学形式上,奥尔夫教学法十分重视节奏和旋律练习,通过增强学生的旋律感和节奏感,通常是从朗诵入手,提取孩子们身上的节奏基因,然后让孩子对节奏也了认识之后通过系统的训练增强这种节奏感,系统的训练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和即兴练习等。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课程形式奥尔夫强调在音乐课上一定要学生动起来,通过动起来的肢体语言开发学生的即兴表演的潜能,这很重要,因为学生在封闭状态下,潜能是得不到释放的,没有潜能,学生就像一滩死水一样毫无生气,学习效率就十分低下。

因此即兴式的方式学习音乐激发潜能调动积极性是奥尔夫特别强调的原则。

奥尔夫曾经说过学生在学习中将动手和动脚,甚至全身心的参加到音乐游戏中是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最佳形式,为了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奥尔夫甚至发明了一套音乐器具,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孩子参加音乐游戏的积极性,同时奥尔夫还要求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给这个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人体乐器。

并且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上课时候都有这种感受,如果孩子们在课堂上一活跃起来,孩子们接受知识的效率也就高了起来,但长期受制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制约,老认为学生在课堂要尊重老师,要守秩序,因此,让学生老成持重的表现,规规矩矩的上课,这对于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其实是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也是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笔者认为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充分活跃起来,有了音乐性的“动”和音乐激情,就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乐知识,提高着音乐素养,进行着音乐训练,这很重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到伊春附属实验小学音乐课的必要性(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大大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学生在学习期间也以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为主,课程很被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也是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

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

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

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