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强度与耐磨性

第2章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强度与耐磨性


磨削
精车
0.6
粗车
0.4 未加工
0.2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表面高σ频B淬/ M火p的a 强化系数βq
试件种类
试件直径/mm
无应力集中
7~20 30~40
1.3~1.6 1.2~1.5
有应力集中
7~20 30~40
1.6~2.8 1.5~5
综合影响系数
试验证明:应力集中、尺寸和表面质量都只对应 力幅有影响,而对平均应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即对 静应力没有影响)
折线ADEC
即为零件的极限 应力线。
D
D
3.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σa
进行零件疲劳强度计算时,首先根据
零件危险截面上的 σmax 及 σmin确定平均 应力σm与应力幅σa,然后,在极限应力
σσ-1-1e A
D
线图的坐标中标示出相应工作应力点M 或N。两种情况分别讨论
2.应力的分类
静应力: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的应力。 变应力: 随时间变化的应力。
描述稳定循环变应力有5个参量,应力幅σa、平均应力σm 、 最小应力σmin 、最大应力σmax和循环特性系数r。但其中只有两 个参数是独立的。 注意:应力循环次数N。
2.应力的分类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2.应力的分类
在计算中,上述三个系数都只计在应力幅上,故可 将三个系数组成一个综合影响系数:
K
K D
零件的疲劳极限为:
K K D
1
1 e
KD
1
1 e
KD
2.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二.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2. 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
注:由于E′C段 属于静强度,而
静强度不受 KD
的影响,故不需修正。
用应力集中系数 计入应力集中的影响 。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 、 。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K 、K 。
注:当同一剖面上同时有几个应力集中源时,应采用其中最大的 应力集中系数进行计算。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σ
ασ
ατ
2)尺寸的影响 零件的尺寸越大,在各种冷、热加工中出现缺陷,
产生微观裂纹等疲劳源的可能性(机会)增大。从而 使零件的疲劳强度降低。
2)极限应力图的用途:在于根据 1 确定非 对称循环应力下的疲劳极限以计算安全系数。
3)对于切应力,只需将各式中的 换成 即可。
2.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二.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 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 1)应力集中的影响
机械零件上的应力集中会加快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从而导致零件的疲劳强度下降。
教学重点: 1、稳定循环应力类型及参量; 2、材料的疲劳曲线及极限应力曲线。
2.2 机械设计中的强度问题
强度→工作应力 ≤ 许用应力 载荷(应力) 材料
一.载荷与应力
1.零件设计中的载荷及其分类
静载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的载荷. 变载荷:随时间作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变化的载荷.
注意:在设计计算中,载荷又可分为名义载荷和计 算载荷,计算载荷等于载荷系数乘以名义载荷。
σmax
σB A B
在AB段,应力循环次数<103 ,
C
σmax变化很小,可以近似看
作为静应力强度。
N
BC段,N=103~104,随着
N=1/4 103 104
N ↑ → σmax ↓ ,疲劳
现象明显。
因N较小,特称为:低周疲劳。
N﹥104,高周疲劳
σmax σB A B
C
σr
N=1/4 103 104
在疲劳强度计算中,取 lim = rN 。
2.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一.材料的疲劳特性
1、 -N疲劳曲线 用参数σmax表征材料的疲劳极限,通过实验,可
得出如图所示的疲劳曲线。称为:-N疲劳曲线
σmax
N
-N疲劳曲线
一.材料的疲劳特性
1、 -N疲劳曲线
在原点处,对应的应力循环
次数为N=1/4。
D N
N0≈107
CD段,随着N ↑ → σmax ↓,代表有限寿命区,机
械零件的疲劳大多发生在CD段。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后的疲劳曲线呈一水平线,代表着无限寿命区。
σrN σr
N N0
2.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一.材料的疲劳特性
2、 疲劳极限应力图(等寿命疲劳曲线)
注:1)疲劳曲线的用途:在于根据 r 确定某个 循环次数 N 下的条件疲劳极限 rN 。
纹逐渐扩展;
▲当剩余材料不足以承受载 荷时,突然脆性断裂。
粗糙的脆性 断裂区
疲劳断裂是与应力循环次数(即使用寿命)有关的断裂。
疲劳断裂具有以下特征:
▲ 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远比静应力下材料的强度极限
低,甚至比屈服极限低;
不管脆性材料或塑性材料,
▲ 疲劳断口均表现为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
▲ 疲劳断裂是微观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 断裂面累积损伤处表面光滑,而折断区表面粗糙。
2.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一.材料的疲劳特性
两个概念: 1)疲劳寿命N: 材料疲劳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
2)材料的疲劳极限 rN : 在应力比为 r 的循环应力作用下,应
力循环 N 次后,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max ( max ) 。 (变应力的大小可按其最大应力进行比较) r 不同或 N 不同时,疲劳极限 rN 则不同。
第2章 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强度 问题与耐磨性
2.1 概述 2.2 机械设计中的强度问题 2.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2.4 机械零件的表面接触强度 2.5 机械设计中的摩擦、磨损和润滑问题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掌握载荷和应力的分类; 2、熟悉机械零件强度的基本概念; 3、掌握材料的疲劳特性; 4、了解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对称循环变应力
2.应力的分类
脉动循环变应力
2.应力的分类
静应力
2.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变应力下,零件的损坏形式是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过程:
初始裂纹
光滑疲劳区
粗糙的脆性 断裂区
疲劳断裂截面
变应力下,零件的损坏形式是疲劳断裂。 光滑疲劳区
疲劳断裂过程:
▲零件表层产生微小裂纹;
▲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微裂
用尺寸系数 、 ,计入尺寸的影响。
3)表面质量的影响
表面质量:是指表面粗糙度及其表面强化的工艺 效果。表面越光滑,疲劳强度可以提高。强化工艺 (渗碳、表面淬火、表面滚压、喷丸等)可显著提高 零件的疲劳强度。
用表面状态系数 、 计入表面质量的影响。
钢材的表面质量系数βσ
βσ 1.0
抛光
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