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车库顶板行车路线加固技术交底

地下车库顶板行车路线加固技术交底

地下车库行车路线加固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1、计划投入的主要物资
计划主要投入的物资表(估算量)
2、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实际需求将及时调整人材机的投入。

二、施工顺序
安装垫板--安装底托--竖立杆--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大横杆(搁栅)--小横杆--顶托--方木--剪刀撑--施工便道搭设临边防护
三、施工工艺
1、后浇带及非消防车道位置(阴影部分/附图一)进行加固回顶,宽度为8.6m (整跨),地面道路设置为6m宽,两侧设置1.5m高临时防护。

2、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加固回顶采用Φ48*3.0mm钢管搭设,在需要加固的范围内搭设满堂架支撑,楼板支撑加固体系均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步距1500mm,立杆间距为600 *600mm,顶板面板选用15mm厚多层板,主龙骨采用Φ48*3.0mm钢管,间距600mm,次龙骨采用50*100的木方,间距250mm。

在未完成浇筑的后浇带处铺设2CM厚钢板,钢板铺设宽度与加固区域一致。

3、楼板距梁边600 mm设置第一道支撑,间距600 *600mm,中部均设纵横间距600 mm的支撑。

水平拉杆第一道距地200 mm,以上步距为1500 mm。

支撑架纵横间距1.5m(3跨)设全高剪刀撑,以增加支撑架整体稳定性。

4、原支撑采用Ф48×3.0mm钢管作为梁的水平支撑,直接承托梁底模板,间距300mm;梁侧加竖向钢管及斜撑钢管。

现增设垂直支撑的脚手架间距300 mm,沿梁纵向方向间距是600mm布置,梁底为Ф48×3.0mm钢管,受压长度为600 mm 下设顶托,用钢管支撑至地面脚手板上。

每隔1.2m高纵横水平拉杆各一道,以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脚手架搭设示意图如下图:
-1.800
四、施工规范要求
1、立杆底部底托下采用脚手板垫板,厚度为5cm。

每根立杆底部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地200mm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立杆上。

当立杆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纵向水平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2、立杆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3、纵向水平杆亦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应该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不同步或不同跨两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4、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剪刀撑纵横向剪刀撑布置为5-8m一道,脚手架外侧布置剪刀撑为从底部到顶部,中心间距为15m。

5、顶托底托的伸出长度在15cm-30cm之间,采用扳手将方木顶紧地库顶板底部。

顶托自由端高度不大于50cm。

五、文明施工
1、项目经理部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生产副经理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安全管理部为文明施工日常管理机构。

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及环境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在进行月安全检查的同时进行文明施工检查。

2、材料要按施工进度提前进入现场,严禁将施工场地及通道作为材料仓库,材料等堆放整齐、规范、标识清晰。

各种材料根据材料性能妥善保管,采取必要的防雨、防潮、防晒、防冻、防火、防损坏等措施,贵重物品、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应及时入库,专库专管,加设明显标志,并建立严格的领、退料管理手续。

3、施工现场应当在适当位置悬挂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标语,危险区域应当设置危险警示标牌和警示灯。

4、施工机械、材料应当按规定的位置和线路设置,不得任意侵占场内道路,对施工现场的永久性设施设备进行保护,不得损坏和移动。

现场存放的物资应堆放成方型,并用采条布铺盖,零星材料堆放在指定地点,不得随意堆放。

严禁在路面、路基上晾晒、堆放物品,停放车辆。

对责任范围内道路进行洒水、维护,严格控制道路扬尘。

4、所有车辆必须在规定的车道及路线上行驶,遵守交通规则,听从指挥,严禁超速。

运送易散、易漏物品时,要保证运输车辆的严密性,尽量不撒落,不遗漏;如有撒落、遗漏,应立即进行清理。

5、作业人员进场工作前必须接受安全文明施工培训。

所有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正确佩带劳动防护用品。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带由项目部统一发放的出入牌。

6、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工完、料尽、场地清”的原则;现场作业工作面应做到无积水、无杂物、无废旧不用材料,干净整洁,材料堆放整齐。

7、施工现场要消除“五头”,即砖头、钢材头、电焊条头、电线电缆头、烟头。

8、未经批准,施工现场禁止燃烧煤炭、燃放鞭炮。

禁止在现场燃烧各类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油漆、油毡等。

9、严禁在施工作业场所做饭、吃零食、喝酒等。

六、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安排专人定期检查托顶方木是否松动,如发现情况及时检查地库底板,无问题时再次顶紧方木。

2、起吊材料时必须设专人指挥,放置吊装过程中安全问题发生。

3、夜间施工平台上必须保持足够的照明。

4、脚手架拆除前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抛撑、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5、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用警戒绳或安全围栏将施工区域进行封闭,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计划每作业层从北开始逆时针依次拆除,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6.4.32条第4款、第6.5.3条第1、2款的规定
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对重点拆除部位如连墙件、剪刀撑、抛撑等位置脚手架,必须经过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且安全管理部安全员现场监督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6、拆架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防滑鞋。

7、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

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架作业。

8、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件,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除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件。

9、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10、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运,严禁抛掷。

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

11、高层建筑脚手架拆除,应配备良好的通讯装置。

12、输送至地面的杆件,应及时按类堆放,整理保养。

13、当天离岗时,应及时加固尚未拆除部分,防止存留隐患造成复岗后的人为事故。

14、临时道路入口和转弯处悬挂限重标志,确认驶入地库上临时道路的每辆车总总量小于30吨,行驶路线进行标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