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学 科
语文
单 元
第六单元
备课者
课 型
学时课
课 题
古诗二首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诗歌的基本大意
2.了解诗意,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
3.能背诵古诗,收集作者以及诗歌的背景资料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认字、学词。认字3个,写字5个。
3.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
探究
问题
比较两首古诗有何异同
应用
作业
作业练习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背诵两首古诗
3.练习册
实践应用
说说古诗中的劳动
文化
阅读
收集与劳动有关的其他古诗
学习
重难点
1.了解诗意,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
1.能背诵古诗,收集作者以及诗歌的背景资料
活动四、共学延伸,人物形象升华
课堂小结
朗读练习、展示。
板书
设计
古诗二首
秋浦歌悯农
(唐)李白(唐)李绅
炉火照天地, 春种一粒粟,
红星乱紫烟。 秋收万颗子。
赧郎明月夜, 四海无闲田,
歌曲动寒川。 农夫犹饿死。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激趣导入,进入首学
1.课前预习,熟读课文,认读课后生字并组词。
2.学生回忆、谈论,分享情感体验。
3.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4.课前收集资料。
活动二、小组互学,检查预习
1.小组交流、检查学习情况。
同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
5.理解诗句意思。
6.对比感悟。
a.男女生比赛读古诗。
b.议一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活动四、共学延伸,人物形象升华
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古诗。
汇报展示。
积累有关劳动的诗句和名言。
活动一、激趣导入,进入首学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诵吗?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是诗人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秋浦歌》。
2.理解重要字词:
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作者的心情如何?“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活动三、集体群学,品读感悟
学习《悯农》
1.自学古诗
2.汇报交流,解决疑难。
3.理解诗句
4.对比感悟。
2.自由读诗,边读边思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读懂了什么。
a.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b.检查反馈。
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
5.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活动三、集体群学,品读感悟
1.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2.交流体会,感悟。
3.利用学习《秋浦歌》的方法自学古诗》:描写了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遍情绪昂扬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悯》:描写了农夫们一年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地,获得了丰收,结果却被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人们的真挚同情。
活动二、小组互学,检查预习
1.学习《秋浦歌》
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在小组内交流:
自己读懂了什么?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