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这要求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诠释教材为己任,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主体地位。

它以讲授知识、记忆知识为基本特征,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启发,重学习内容轻学生学法指导,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地位作用。

教师往往只考虑教师教的活动,而忽略学生学的活动,更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及其研究,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少,或仅仅作为点缀。

如此教学,即使教师”本事”再大,”教学艺术”再高,终究脱不出教师”唱独角戏”、一讲到底”满堂灌”的窠臼。

而这种单向型、封闭性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后果也显而易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严重抑制和挫伤,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潜能的挖掘、发挥被严重限制,教师一厢情愿的教学效果也往往大打折扣。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造。

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这要求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生做为发现者和探索者,充分发掘自己的最大潜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和主要措施。

由于物理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细致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
的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法上加以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寻找出适合当代教学的新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新授课作为所有课程中的第一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只有采用合适的
教学方法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现总结一套适合于我校校情、学情的方法如下:
一、设问预习,发现问题
具体用时视情而定,一般应在5-10分钟,此步重要性有两点:(1)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能力(2)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找出重点、难点、疑点、不懂之处。

从而使学生在听课时有重点,老师在讲课时有针对性,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此步一般不可忽略,学生注意力有限,只有在有限的45分钟内把精力集中在几个重点问题上,不平均用力,才能突破重点,难点和疑问处。

二、承前启后,复习提问,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用时1-5分钟,提问应抓住两点(1)重点提问与本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关键知识点,(2)针对素质不同的学生提问难度不同的问题。

通过提问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接下来的教学扫清以往的认知障碍。

三、启发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有效的引入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学生精力集中在本节课。

就物理而言,老师应先于学生做个有心人,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注意收
集和整理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素材,物理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社会现象密切相关的学科,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很多都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应力求使其转化为中学物理问题,走入课堂,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引入,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平抛运动时,我举了柯受良飞跃黄河的例子,没想到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还有,在讲加速度这一节时,我用车王舒马赫与飞机赛跑的例子引入,使得学生对这堂
课兴致高昂,这堂课也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新课讲授,注重启发诱导,激活思维,将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艺术性有效结合
用时间应因课而异,一般可控制在10-25分钟。

新课的讲授为全堂课的重头戏,成败维系于此。

讲授新课的关键在于突破重点,难点。

应提前精心设计,使之有几个高潮阶段,以使学生顺利渡过课堂中的心理疲劳期。

具体注意几个方面如下:
(1)教师应力求学科语言的精练、精确,同时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力避平铺直叙。

(2)重点内容的板书要力求整洁,为学生师好范,注意彩笔、符号、简笔画的有效运用。

(3)控制好课堂,提前精心设计几个高潮阶段,也可视情况随机应
变、即兴发挥,很多灵感不是在备课中产生而是在课堂上发生的,讲授的过程不必拘泥于既成教案或者其他框架结构,对突发事件可灵活处理。

(4)面向全体,注重学生差异。

使所讲内容能为大部分学生(即中等学生)接受,并能当堂消化,可设计几个小台阶,以满足优秀学生的求知欲。

(5)教学节奏应适当快一点,容量大一点,梯层教学。

当今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适当快节奏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快节奏的思维,稍大一点的容量可以培养学生在较短时间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

同时应照顾到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按照科学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

五、课堂小结,反馈疑问
主要强调重点、难点;询问学生的一些疑问,及时解答;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主次做到心中有数。

做好这一点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六、练习巩固,教师获得及时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一般可预留10分钟左右,此练习应扎根于课本,以课后习题为主,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另外应精选一些典型、易错、能反映大部分同学问题的例题,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教会学生全面、细致、严谨、周密思考问题,使之养成规范化思维,规范化解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上方法减轻了学生的压抑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倍增,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