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外环)工程淮北市太山路(花鼓山路-改性沥青专项施工方案制:编核:审准:批安徽宏志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一二年十二月O二改性沥青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淮北市太山路工程专项方案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SBS一、概况、工程概述1太山路位于淮北市东部新城区的中部,为区域内东西向交通通道。
道路起点位于华家山东麓,规划花鼓山路处,终点处与新东外环相接。
道路全长2.73公里,规划为城市次干道,规划红线宽35米。
双向四车道,交口级公交港湾处处红线宽度拓宽。
本路段沥青采用改性沥青与粗粒式沥青,沥青摊铺前,根据设计要求,摊铺工期安排、质量要求向摊铺人员和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拌和厂作全面交底。
二、施工准备、人员准备1余人。
50名,施工技术人员6名,民工3管理人员、机械准备2台2辆,清扫机1台,水车5台,自卸机4台,压路机5装载机台,1摊铺机及其他设备。
、材料准备3沥青混凝土原材料主要由拌和厂控制(采用商品沥青砼),施工单位委派质量员跟踪监测。
沥青混凝土必须按规定的配合比设计,按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1)、沥青: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根据气候分区和规范及设计要求,本工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经抽样试验各项指标符合JTGF40-2004规范的有关要求。
进场沥青每车取样检,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卸入沥青罐中。
测三大指标(软化点、针入度、延度)2)、集料:集料应具有一定的棱角性,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不含土,进场后每种材料分层堆放,避免离析,相邻材料间采用隔离墙进行隔离,使用前发现局部离析部分采用装载机重新拌合,然后方可供料。
进场时按照同规格、同一进3为一验收批,检测各指标满足要求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目前,场时间每400m各种规格碎石储备有一定数量,满足工程生产需要,随工程的进展,组织材料及时进场。
3)、填料:矿粉必须采用石灰石等碱性石料磨细的石粉,不得使用酸性岩石等其他矿物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洁净、不成团块、无杂质,检测表观密度、含水量、外观、亲水系数、塑性指数等。
四、施工工艺1、拌和: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拌制,其控制室温度恒定,全自动化控制系统,能随时显示、储存、打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拌和温度等相关参数,在生产过程中逐盘进行打印,打印的资料要交监理工程师备查,并定期对拌和楼的计量测温进行校的拌和量生产。
300T/H核。
根据我们的施工经验和熟练操作,按最大集料和沥青按配合比规定的用量送进拌和机,集料经加热、除尘后,回收粉通过专门管道经加水湿润后直接排到废粉池。
.首先对沥青材料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应在160-165℃范围内,矿料加热温度为190-220℃,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应调节到能使拌合的沥青混凝土出厂温度在170-185℃,混合料超过195℃者做废料处理,并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低于℃。
160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时间以混合料拌合均匀、所有矿料颗料全部裹覆沥青为准,并经试拌确定,间歇式拌合机每锅拌合时间宜为45s(其中干拌5秒,湿拌40秒)。
安排专人在放料口监测,除测量温度外,同时注意观察料的外观质量,如发现花白料、糊料、冒青烟、离析等现象,立即报告,并将有问题的料废除,禁止上路。
拌好的混合料可先储存于具有保温设施的储料仓内,在仓内温度下降不应超过℃。
10正常拌合过程中,任何人不得随意调整生产配合比各拌合参数,如确有必要调整,须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冷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改性沥青加热温度160-165矿料温度190-220混合料出厂温度正常范围170-185超过195废弃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复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90试验室每天进行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拌料结束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种材料的数量,以总量控制,以各仓用量及各仓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油石比与施工厚度和燃烧炉结果进行校核。
、混合料的运输2⑴、采用车况良好、载重自卸车运送混合料。
为了防止被污染、雨淋和热量过分损失,运输车辆均配有覆盖蓬布(上层篷布,底层棉被),在车槽四角密封坚固。
混合料运输车的底板和侧板内面要保持清洁、无有机物,并刷涂一薄层植物油,但不得有余液积聚车厢底板。
⑵、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施工过程中摊辆料车处于等待卸料状态,保证连续摊铺。
铺机前方时刻有3-5⑶、混合料的运输注意事项:从拌和站向运料车上放料时,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尽量缩小贮料仓下落的落距,每放一车料料车分前、后、中位置至少要挪动3次,运料车用篷布覆盖。
连续摊铺过程中,设专人用哨子来指挥料车倒料,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已经离析或结成不能压碎的硬壳、团块或运料车辆卸料时留于车上的混合料,以及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淋湿的混合料坚决废弃。
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前,首先对下承层进行清扫。
本合同段半幅施工采取一台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采用摊铺机,佩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自动找平的装置,以及可加热振动熨平板和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摊铺速度为2-3m/min。
摊铺前熨平板应预热至少一小时以上,达到规定温度,且熨平板必须拼接紧密,不许存在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摊铺面拉出条痕。
经摊铺机初步压实的摊铺层应符合平整度、横坡的规定要求。
正常施工,现场设专人检测温度及厚度,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在铺筑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顿的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使熨平板的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并保证在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
如发生离析,应及时人工找补或换填。
3、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沥青混合料压实应紧跟在摊铺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尽快完成,碾压时遵循“高频、低幅、紧跟、慢压、少水、高温”,“由外到内、由低向高”的原则,即压路机应采用高振频低振幅的方式,碾压时向前紧跟到摊铺机跟前时再返回,行驶速度应慢速、匀速,洒水量以不粘轮为准。
复压温度控制在160℃,终压终了不低于90℃。
碾压过程中设专人测量复压温度、终压温度,并做好记录。
对复压、终压段落要设遍。
3置明显标志,做到无漏压、超压。
边缘部位多压2-具体碾压措施如下: (1)、复压:压路机紧跟摊铺机进行。
正常段由外侧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低处向高处碾压)。
碾压时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推移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先停止振动,并在向另一方向运动后再开振,以免混合料形成鼓包。
压路机适当喷水,防止粘轮现象发生。
终压过程中℃,90保证终压终了温度不小于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2).直尺跟踪检测平整度,对个别不平整点及时趁热复压处理。
设专人采用3m整个碾压过程中,复压、终压应连续进行。
为了防止过度碾压,在碾压段落分复压、终压进行摆放标牌。
(3)、压路机的碾压段长度以与摊铺速度平衡为原则选定,并保持大体稳定,呈阶梯形紧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
(4)、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
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
在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面层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中的接缝处理8横向接缝采用平接缝的形式①、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终端的一米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做成横缝与铺筑方向大致成直角,然后用人工将混合料铲齐后碾压,并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然后,趁尚未冷透时垂直切除端部厚度、平整度不满足要求的部分,使下次施工时成垂直连接。
摊铺机驶离现场后及时用植物油清洗料斗和搅笼,清洗时机身底铺塑料布,清洗完毕后清除油污及杂物。
②、在下次施工时,先在接缝处洒少量乳化沥青,摊铺机就位时必须垫设正好等于虚铺厚度的木板,调整预留高度。
③、横向接缝的碾压,先用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
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上,伸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逐次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碾压结束时,确保纵横接缝处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
④、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施工横接缝。
.⑤、接缝做到粘结紧密,压实充分,连接平顺,严禁上下面层纵横接缝重叠,。
1m横缝错位不得小于纵向接缝首先对已摊铺完的沥青砼边部进行切边,保证边部密实、线形直顺,摊铺时涂洒少量沥青,具有较好的粘结型。
碾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15cm在跨缝挤紧左右,然后压实新铺部分。
15cm压实。
或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交通放行及养护9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隔日开放交通。
沥青混凝土面层应从施工的次日起开始养护,直到交工证书签发之日为止。
养护期间安排专人分段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清扫,保持路面清洁。
五、各项指标检测1、施工完毕后,温度完全降下后在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钻芯取样,检测路面厚度与压实度。
在施工过程中用3m直尺检测路面平整度,第二天用平整度仪检测平整度。
、沥青用量由试验室直接从拌合站取料进行沥青含量的测定。
23、所有指标检测完成后,由质检科安排专人在施工完毕后,收集现场测量人员所实测的平整度、横坡、宽度等原始数据在第二天完成自检资料的整理,试验室通过现场钻芯取样和路面检测所测定出的压实度、厚度、原材料试验等资料由实验室安排专人在第二天完成整理。
然后把整理完成后的资料上报监理处。
六、交通管控方案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业主及监理的要求,交通安全控制工作是顺利完成本项工程的一项重点,我们参照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及《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的规定和要求设置各种警告、过渡、缓冲、作业和下游过渡终止区标志,在封闭路米放置一名交通安全员。
在施工现场,所有人员必须穿反光安全作业服。
500段,每警告区:警告区长度不得小于1000m,警告区内每隔一定距离应设置有关标志,在作业点后方1000m处摆放国标施工标志,第一个警告标志到下一个标志的间距不得超过300m,最后一个标志离上游过渡区的第一个渠化装置的间距不得小于150m,其余各标志的间距在100m至300m之间。
警告区内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前方施工标志,前方车道变窄标志、禁止通行标志等。
过渡区:一般分上游过渡和下游过渡区。
当车辆行驶至上游过渡区时,车速应小于40km/h。
该区长度为65~100m,在上游过渡区前应设置禁止驶入标志.下游过。
30m渡区的长度大于。
其上游过渡区之间应设置路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