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吸收: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地滤波作用,即吸收作用,并发生能量衰减
频散现象:波速随频率或波长而变化,这种现象叫频散
球面扩散:地震球面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振幅随传播距离的增大成反比衰减现象称为球面扩散
波阻抗:地层密度与波在该层传播速度的乘积
规则干扰: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
视速度:不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而是沿着别的方向来确定的波速为视速度
动校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得到的相当于X/2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做正常时差校正或动校正。
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视距曲线近似地看成双曲线,求出的速度就是这一水平层状介质的均方根速度
振动图:记录介质中某点不同时刻振动情况的图件
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转换波:当一入射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与其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也会产生与其类型不同的称为转换波.
低速带:在地表附近一定深度的范围内,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往往要比其下面地层的波速低得多,该深度范围的地层称为低速带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
直达波:在均匀地层中,由震源直接传播到观测点的地震波称为直达波。
倾角时差:当界面倾斜时,炮检距相同,但相邻反射点传播时间不同而产生的角度差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
这一时差是由于界面存在倾
角引起的。
纵测线:激发点和观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
平均速度:地震波垂直穿过该界面以上各层的总厚度和总时间之比。
波剖面:把某一时刻各点震动的位移画在同一个图上所形成的的图件
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效
果最好
有效波:那些可用解决地质问题的波
非纵测线:激发点和接收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测线
水平分辨率:指沿水平方向能分辨多大的地质体,其值为根号下0.5λh.
地震构造图:以等直线(等深度线或等时间线)以及一些符号(断层超覆,尖灭),表示某一地震反射层面在地下的起伏形状,从而就表明了其对应的地质界面的构造形态。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异常波:人工地震波在遇到断层或界面挠曲等地下特殊地质体而产生的波
正常时差::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因为炮检距不为零引
起的时差
偏移距:炮点离开最近接收点的距离
检波器组合:用多个检波器组成一个地震道的输入
共反射点叠加法:在野外采用多次复盖的观测方法,在室内处理中采用水平叠加技术,最终得到水平叠加剖面,这一整套工作称为共反射点叠加法。
剩余时差: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tom之差称为
地震时距曲线: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T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水平距离x之间的关系曲线。
地震折射波: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且下层介质的波速大于上层介质时,透射波会变成以v2速度传播的滑行波,滑行波由于惠更斯原理在第一种介质中激发新的波叫折射波
相关半径:自相关函数第一个零点值所对应的Ldeltx的值。
组内距:两相邻检波器之间的距离
排列长度:
激发深度:指激发点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地震界面:指波阻抗存在差异的界面
地震子波:爆炸时产生的尖脉冲,在爆炸点附近的介质中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当传播到一的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地震排列:
水平多次叠加法:水平叠加是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能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质量,特别是
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多次波)效果最好。
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传播到各点,都可以看成新的波源,叫做子波源,可以认为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向发出微弱的波叫子波,子波是以所在点处的波速传播的
临界角:开始出现“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静校正:地形起伏校正,为了消除由于地层起伏所造成的影响
VSP:垂直地震剖面技术
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的波
横波: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地震测线:按一定比例尺沿一条直线布置的成线状排列的检波器
波的对比:在地震剖面上辨认和追踪有效波和相关的各种地震波
频谱分析:
等灵敏度组合:是认为组内各检波器灵敏度一样,接收到的信号幅度一样,只存在到达时差。
不等灵敏度组合:就是采用某些办法使同一组内各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幅度不一致。
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
三维地震:就是在一个观测面上进行观测,对所得资料进行三维偏移叠加处理,以获得地下地质体构造在三
维空间的特征.
波前:某一时刻介质中各点刚好开始振动,这一曲面叫波前,也叫波阵面。
波后:某一时刻介质中各点的振动刚好停止,这一曲面叫波后,也叫波尾。
波面:把某一时刻介质中所有相同状态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叫做这个时刻的波面,也叫等相面。
波线:在适当的时候,认为波及其能量沿着某一条路线传播,这条路线称为波线,或射线。
. 等效变换原理是基于平面波的假定:即假定波前面在组合检波器所分布的面积内近于平面
道间距:埋置在排列上的各道检波器之间的距离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主要有那些?
1同相轴错断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减或消失,波阻间隔突然变化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
空白带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5异常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