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户外运动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都市户外运动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都市户外运动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吴岁寒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16期
DOI:10.16655/ki.2095-2813.2016.16.129
摘要:伴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户外运动市场蓬勃发展。

该文通过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搜索相关的“户外运动、对策”等关键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作为该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制作访谈提纲选取成都三家户外运动俱乐部公司进行访谈。

关键词:户外运动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a)-0129-02
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指出:发展健身休闲项目。

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马术、航空、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

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1]。

但随众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等产业也相机发展起来,它们存在什么不足,是要了解的问题。

因而提出成都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是必要的。

目的是使成都户外行业能够发展的更好,更专业。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户外运动市场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四川先行者企业人户外俱乐部、四川阳光登山户外运动俱乐部、蜀山探险户外运动有限公司3家户外运动俱乐部作为实证部分。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以“户外运动”等次为关键词,通过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资源,收集相关文献,作为该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制作访谈提纲并对选取的公司进行访谈提问,了解其基本情况。

2 成都市户外运动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消费者市场的研究
2.1.1 年龄层次
户外运动消费者的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26~45岁之间。

其中在26~35岁占40%,这一部分人通过户外运动进行身体放松和减小压力;年龄在36~45岁的占30%,基本收入稳定,有较多的闲暇时间,通过户外运动放松身心。

还有20%的参加人群是18~25岁的青年,多数都是学校组织参加户外运动,少数是户外运动爱好者,自觉参加户外运动。

2.1.2 收入特征
户外运动参与者月收入集中在4 500~6 500元/月,占50%左右;月收入在6 500元以上的人数占30%左右,月收入在2 000~4 000元/月占的比例只有20%。

说明成都户外运动参与者大部分属于收入较高较稳定的群体。

2.1.3 学历特征
高中以下学历占15%,高中以上本科及以下学历数占7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15%,通过数据看出,户外运动高学历人群更加了解。

2.2 宏观外部环境研究
2.2.1 地理环境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

平原面积占36.4%,丘陵面积占30.4%,山区面积占33.2%。

成都地势地貌繁复多样,有山有水,有生有洞,相辅相成。

现有人文景观172处,具有品种类型多、规模大、分布范围广、高价值等特点。

2.2.2 经济环境
根据成都市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年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3年,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 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3.2亿元,增长3.6%。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 181.5亿元,增长12.2%。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 574.2亿元,增长8.8%[2]。

2.2.3 政策环境
2010年,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成都打造成为国际化体育产业区域中心城市。

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 比重达到2%,年均增长率达到20%。

围绕体育产业“一核、六区、一圈”的规划布局,创新发展机制,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的互通和联动,大力发展运动休闲产业、体育赛事产业和体育旅游产业[3]。

2.2.4 政府参与度
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对俱乐部的管理,缺乏体育部门的统一管理,管理混乱,政府部门不对口,政府参与度低,存在很多政策缺口,对于俱乐部的鉴定和审核没有完全的标准。

2.3 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现状
2.3.1 注资规模
主要是3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户外运动俱乐部,其余的是40万以上的大型户外运动俱乐部。

说明当前成都户外运动俱乐部投资规模小,经济实力比较薄弱。

2.3.2 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我国目前户外从业人员中拥有证书的人并不多,仅占12%。

在对其俱乐部的访问中,俱乐部都配有自己的专业领队,但兼职领队占多数,并且也只是在校的本科生。

2.3.3经营管理模式
俱乐部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收取会费及活动经费,俱乐部全程负责活动的组织与服务。

第二种是指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而活动过程中所需费用由会员自行负责,采用会员AA制的形式。

第三种是俱乐部不收取管理费用,但只为会员提供服务,组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俱乐部的其他产品。

目前,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以第二种形式为主[4]。

2.4 成都市户外运动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2.4.1 产品相同,质量不高
成都俱乐部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

随意的开发投资,以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没有充分的利用专业技术、地理地势、风土人情等优势开发有特色的户外运动项目,造成项目雷同、缺乏特色等问题。

2.4.2 管理不规范,水平较低
人员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需要提高。

领导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分工不明确。

甚至很多俱乐部受利益的驱使,违规操作。

2.4.3 专业人员缺乏,整体素质不高
很多俱乐部的户外就业人员质量不高。

还有一部分的户外就业人员是半路出家,对户外运动的专业知识了解很少,没有掌握运动项目的专业技术,并不具备担任领队的资质,甚至大多数都是无证上岗。

2.4.4 缺少配套设施,安全体系不完整
四川省在户外运动安全及救援中还存在缺乏救援的基础配套设施、缺少救援资金、缺乏联动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的几大问题。

3 成都市户外运动市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健全户外运动市场组织结构,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对户外运动市场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对户外运动市场俱乐部等企业的资质审核,对不合格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或企业进行整改。

不定期的对户外运动市场上的俱乐部和企业进行抽查检查。

加强对户外运动市场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力度。

3.2 因地制宜,开展可持续发展项目
以成都市自身的特色为前提进行开发。

成都少数民族文化深厚,可以将户外运动融入到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当中,开发具备本地风情的户外运动活动。

3.3 加大培养人才力度,让专业技术得以保障
加强与政府的合作,设定专门的机构长期或定期开展提高户外运动指导员能力的培训,要求时间长次数多;与成都高校合作,开展户外运动专业课程、户外运动救援课程,设立户外运动专业,培养学历高、层次高的户外运动人才。

3.4 健全户外安全体制,加强保险意识
户外运动安全保障的基础,就是建全户外运动安全政策法规体制。

为户外运动安全提供法律依据,保障户外运动安全、健康发展;加大对户外运动安全意识的宣传,开设户外运动培训课,提高参与者的安全意识,进行简单急救培训等;加强保险意识,即可减少户外运动带来的损失,又给参与者提供经济上的弥补。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4)46号,2014.
[2] 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EB/OL].成都统计信息网,2014-03-03.
[3] 陈玉柱,张甜.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经营现状及策略研究[J].搏击,2011(5):9-12.
[4] 蒋珍珍.四川省户外运动主题景区发展及相关问题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