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骚》讲解.ppt

《离骚》讲解.ppt

• 是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 《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 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 等。
合作探究HEZUOTANJIU
1.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 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 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 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 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 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和爱国诗人。
• 中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 楚辞的奠基人与最高成就者。
•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
• 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 意大利但丁);
• 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 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 作品有《离骚》、《天问》、 《九歌》(11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 (9篇)、《招魂》 ,凡23篇。
作者简介ZUOZHEJIANJIE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 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 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 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 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 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 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 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 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 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 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 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 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 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 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 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 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 量。
作品简介ZUOPINJIANJIE
《离骚》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极其丰富的想象 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大量运用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现实人物、历 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 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 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离骚》是我国 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 《离骚》是屈原“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是其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和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 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也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合作探究HEZUOTANJIU
4.《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民生……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岂余心之可惩? —— 坚守自己的初衷与高洁的品性
• 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 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
• 总:屈原具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与不屈不 挠的斗争精神。
合作探究HEZUOTANJIU
3.《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 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 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 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 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 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 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 “楚辞” 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 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诗”(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与萧 统《文选》等,始用‘骚’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
• 它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把《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改 成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 的笔法,句式参差,形式自由,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多 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特质和浪漫色彩。
教学目标JIAOXUEMUBIAO
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 文学知识。
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 爱国情感。
疏通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 文的能力。
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作者简介ZUOZHEJIANJIE
屈原(约前339~ 约前278):名平, 字原。丹阳(今湖北 秭归)人。 战国末 期楚国人,楚武王 熊通之子屈瑕的后 代。杰出的政治家
“我” 坚守高洁品性而九死不悔
合作探究HEZUOTANJIU
2.纵观全诗,诗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忧国忧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不屈不挠斗争精神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坚守正道而不悔
1、自己:好修姱、谇、蕙、茝、蛾眉

被贬原因 2、国君: 浩荡、不察民心
3、小人: 嫉余、谣诼余
骚 (
(第一段) 4、时俗:工巧、偭规矩、背绳墨、竞周容

“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


1、退隐之念:悔、退……
贬后 志向
(第二段)
2、人生追求: 芰荷、芙蓉、高冠、 (比喻) 长佩、缤纷、芳菲菲
——
学海扬帆XUEHAIYANGFAN
一艾手屈 跃萧中子 冲太握当 向盛有年 毛万椒杀赋 泽里兰人楚 东涛少刀骚 。,。,
学海扬帆XUEHAIYANGFAN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君不圣相空贤苦求美政感天地 信见疑忠被谤高扬蛾眉观四荒
作者简介ZUOZHEJIANJIE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 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 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 司马迁认为“离忧”
• 班固释“离”为“罹”,“离骚”为“遭忧作辞”;
• 王逸认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释为“离 别的忧愁”。
• 游国恩认为《离骚》为楚国歌曲名,意似“牢骚”,故 《离骚》含有牢骚不平之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