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 总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分类目标:知识、能力、情感 • 层次目标: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
学期目标、活动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 掌握初步数学知识和技能 • 发展学前儿童思维能力 • 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的兴趣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1、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什么是数学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
系和时间关系的科学。 数学的特点 • 抽象性 • 精确性 • 应用的广泛性。
学前儿童初步数学概念的发展及特点
•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 •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及其特点 • 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及其特点 • 10以内初步计算能力的发展及其特点 • 学前儿童量的认识的发展及特点 • 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的认识的发展及特点 • 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认识的发展及特点 • 学前儿童对时间认识的发展及特点
五、认识几何形体的发展特点
发展顺序: 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
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立体图形: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年龄特点
3-4岁(小班) • 1)对平面图形具有较好的配对能力 • 2)大部分小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能达
到正确认识的水平。 4-5岁(中班) • 在小班教育的基础上,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能力
的三维性:长、宽、高。时间的顺序性和持续性。
技能
1、对应 2、计数 3、简单加减 4、自然测量
2、发展学前儿童思维能力
• 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充分依靠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幼儿
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 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更重要
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 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 • 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的培养,也是学
进一步发展 5-6岁(大班) • 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 能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做到正确的命名并
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及其特点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 动作水平的加减 • 表象水平的加减 • 概念水平的加减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 4岁前: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 • 4岁以后:借助于动作将实物进行加减运算 • 5岁以后:利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 • 5岁半以后:运用数的组成进行运算,运用
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及其特点
学前儿童计数活动的发展 • 口头数数 • 按物点数 • 说出总数 • 按群计数 幼儿计数三种水平 • 死记硬背式的计数 • 理性的计数 • 持久等价的计数(数的守恒、等价的
守恒)
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 幼儿数概念的发生:辨数——对物体大小或多少 的模糊认识;认数——产生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 觉;点数——开始形成数概念。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及其特点 •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依赖于动作 •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 从具体到抽象 • 从个别到一般 • 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 从同化到顺应 • 从不自觉到自觉 • 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及其特点
习数学所不可缺少的。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 时间关系的科学。
• 数是数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形成数学概 念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基础,是学习 数学的第一步。实物概念与数概念在幼儿 形成中前者来的容易。
学前儿童的数前教育
一、物体分类的教学
1、分类的意义:感知集合,计数的基础,促进思 维能力的发展
•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口头数数——给物说数—— 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动作感知——数量联 系——简单实物运算)
•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标志:①掌握数的顺序。②理 解数的实际意义。③掌握数的组成。掌握数的组 成是形成数概念的关键P26—27
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及特点
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阶段 • 对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3-4岁) • 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阶段(4—5岁) • 简单的实物运算阶段(5——6岁) 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三个指标) • 说出数目的名称; • 知道某数在自然数序中的位置; • 知道这个数的组成。
数学初步知识
1、感知集合及元素:如交集,并集,差集;1和许 多的关系。
2、认识10以内数和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3、初步学习10以内加减法 4、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 5、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量:如,会比较和区别物体
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宽窄和厚薄等。 6、空间方位和时间方位的一些简单知识:如,空间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2009.6.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 数学的概念与特点 • 学前儿童初步数学概念的发展及特点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内容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
参考书目
• 林嘉绥等著:《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 金浩 黄瑾编著:《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课本)
关于集合的基本知识: • 特性:互异性、确定性和无序性。、 • 集合存在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两种。 • 集合运算:交集、并集、差集和补集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 • 幼儿感知集合界限的特点 • 幼儿感知集合元素同类性的特点。 • 幼儿感知等价集合阶段性的特点 • 幼儿感知排成数图的集合特点
表象解答口头应用题,达到按数群运算的 程度。
第五节 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 发展及其特点
整个数学由两个概念构成 一个是数,一个是形。
学前儿童的几何认识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 形认识两部分。
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一般特点 • 从拓朴图形到几何图形 • 需要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 抽象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