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操作技巧

静脉输液操作技巧


塌陷静脉
血管特点
不显露,不充盈
穿刺法
压紧血管上端
后向上推动血
部位 小臂
液,待血管充 盈后压紧固定 再穿刺。采取
注意事项
手背 足背
挑起进针法, 使血管前后壁 分离。进针宜
穿刺时必须耐心认真, 必要时穿刺前先行热
慢不宜快
敷,尽量使血管扩张
显露 。
病员特点
见于失血过 多、
严重脱水或 重危
衰竭者
水肿静脉
静脉输液操作技巧
内容
➢准备工作 ➢选血管 ➢进针方法 ➢拔针方法
➢提高穿刺成功率技巧 ➢常见输液故障
一.准备工作
护士的准备 病人的准备
护士的准备工作
心理准备:提高自身修养,具备健康的心理,乐 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同时具 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理解患者心情, 特别是儿科患者家长的心情。患儿哭闹时,家长心 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 扰护士的操作,因此,作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 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 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 不安情绪。
对于手背靠近手指部位的静脉穿刺,可以把止血 带扎在腕关节处离穿刺点4cm即可。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二)
老年患者因为血管脆性大,过早过紧 扎止血带,静脉过于充盈,进针时易 刺破血管 。
对于血管不充盈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扎 止血带的时间及反复扎、松止血带的 方法使血管充盈,扎止血带40-120s为 最佳时间 。
扎止血带时应松紧适宜,既阻止静脉 血回流,又不能阻断动脉血流。
止血带结扣点应在穿刺点的血管旁1-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三)
双止血带结扎法: 临床上对因周围静脉循环不良或衰竭而导致 血管充盈不佳的患者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末 梢静脉充盈度差的患者,能明显改善其静 脉充盈度及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非握拳穿刺法
护士的准备工作
用物的准备:
检查穿刺所需用物是否准备齐全,根据不同的病 人选择大小合适的针头,选择利于穿刺的光线。
病人的准备
做好病人的心理安抚工作 询问及协助病人是否需要入厕等相关输液前准备 工作 可嘱病人提前热敷穿刺部位、将肢体下垂等方法 让血管充盈,特别是冬季。
•二.选 血 管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 ➢血管分类
血管特点 不显露,但充盈较好
部位 手背、足背
病员特点 心、肾疾患病员
注意事项 先给局部加压,使水 肿液分散,静脉显出
穿刺法 旁刺或正刺
隐性充盈静脉
血管特点 深而不显但充 盈好,易固定
穿刺法 正刺或旁刺
部位 手背足背
注意事项
调整进针角度,可进皮 肤后由左食指引导右手
针刺入血管
病员特点 肥胖或女病员
小儿静脉
部位
手背
注意事项
足背
穿刺法
宜选用锐利的针 头,以利刺入
绷紧皮肤,固定 血管,行直刺
脆弱静脉
血管特点
病员特点
由于组织细胞退 多见于慢性消耗 化,间质疏松,因 性疾病,老年慢 而血管壁脆性大, 性病等
弹性小,易被刺破
穿刺法 由血管侧面谨慎 而又缓慢的刺入
穿刺部位 手背、手指
注意事项
选用细小针尖斜面 短的针头,推药时 缓慢,以防穿破血 管造成漏血或漏药。
直接进针法(常用)
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根据皮肤及血管情 况调整进针角度。
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手指,直接快速连贯刺 入血管,同时改变角度平行并将针梗送入2/3 后固定。
持针柄的手在整个操作中不移动,不换手,避 免了针尖晃动引起疼痛。
因为针尖不在皮下潜行走针,所以避开了伴行 的神经,故直接穿刺法创伤小,且痛苦小。
负压进针法
传统采取嘱患者握拳的方法经证实并不科 学,且病人疼痛感更明显。
穿刺时病人手自然放置,操作者左手抓握 患者手掌下段使患者手成背隆掌空的弧形, 血管充分显露。对于血管不充盈的患者可 以嘱其反复握拳、松拳,促进血液向心回 流。
对于手背较瘦,血管陷入掌骨间的患者, 操作者用左手将患者五指并拢,使患者手 成背隆掌空的弧形,同时用食指顶起患者 掌心使手背隆起,使所穿刺的静脉充分暴
拇指和食指前后抓 取针柄:比较标准 的进针方式,角度 和力度等均可以随 意调整。但是不适 合新手,两手抓不 稳针柄。
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
•一般采用6号半,7号头皮针
即右手持针,针尖斜 面向上,以20-30度角 从血管一侧或上方刺 入皮肤,在皮下潜行 一段时间后再刺入血 管,回血后平行进针, 将针梗进入2/3后固定。

逆行穿刺法

高调、低压进针法
持针手法一
右手拇指和食指上、 下捏针柄:针柄抓 握较稳,但是不好 掌握力度,且进针 角度大,有些人见 回血后需要换手操 作。
持针手法二
拇指食指中指同时 固定针柄:进针角 度可以任意调整, 三手固定比较稳, 防止手抖,但是操 作速度不是很快, 抓取准备时间长。
持针手法三
血管分类
普通静脉 滑动静脉 硬化静脉 脆弱静脉 塌陷静脉 小儿静脉 水肿病员静脉 隐性充盈静脉
普通静脉
血管特点 血管充盈饱满,富 有弹性,易于固定
病员特点 见于体质健壮者, 如急性病,大病初期
部部位位 手手背背部部
注意事项
体质肥胖者皮肤上表浅静脉 走向不明穿刺前需先用手指 摸清走向与深浅度
穿刺法 行直刺或侧刺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一)
在选用四肢浅静脉做为穿刺部位时,为了使穿刺 部位静脉充盈,显露明显,多在穿刺部位上方510cm处结扎止血带。如短于3cm,小静脉腔内血 流量减少,使压力降低不易回血。如大于20cm 则血管不易充盈,回血慢,造成穿刺成功率降低。
对于比较固定的静脉,穿刺时,止血带可扎在距 穿刺点6cm的上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滑动静脉
部位 手腕部 足踝部
血管特点 皮下脂肪少缺 乏支持,血管 在皮下易活动
病员特点 多见于消瘦 者及老年病 员
注意事项 宜选用锐利的针 头,迅速直接刺
入 血管
穿刺法
绷紧上下皮肤, 固定血管后行
穿刺
硬化静脉
血管特点
病员特点
血管壁厚而坚硬,有坚 见于老年人,高血
实感,弹性小,易活动, 压症及动脉硬化者 很暴露,像铁丝
血管特点
血管细, 腔内容纳
血量少
注意事项
小儿患者不易配合, 故选择血管应尽量避 免活动部位。头皮静 脉注意区分动静脉。
病员特点 婴幼儿
穿刺法
2岁以下一般采用头皮 静脉,年长儿采取手
背、足背静脉
部位 头皮、手背、足背
•二.进针方法
Ⅰ 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

直接进针法

传统的负“压三段进”针式进法针法
相关主题